文学创作中的神思与茶文化的相关性

2009-04-26 03:32王丽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神思

王丽丽 代 昕

[摘要]品茗审美的“意蕴层” 是超越形式的审美体验。它是基于茶的存在与人的思考而进行的再创作。本文讲述了文学创作中的“深思”与茶文化之间的相关、相连之处。

[关键词]茶境;神思;顿悟;超脱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化的历史长空中,文人文学创作与文人茶文化都是璀璨如明珠般的星辰,同样做为文人情怀的抒发与物化,那么他们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精神层面上的相关性尤为突出。

品茗审美的“意蕴层” 是超越形式的审美体验。它是基于茶的存在与人的思考而进行的再创作。“存在层”,这是极为深沉的意念层面,无法以言辞清楚表达。这种忘我的境界,只能意会、领悟、思索。而品茶之人,要超脱形式走向意蕴,已然面对着一条漫长的探索寻求之路。这两层境界颇似文学创作中很重要的环节——神思。同样讲求意念的酝酿,思接千载,物与神游,同样讲求心境美,格调美。

一、茶文化中的境界

品茗之美,层次有三: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形式层是感官之愉悦。这是浅层次的体验,瞬间即可感受:欣赏茶于水中的翩跹舞蹈,品鉴茶汤鲜亮艳丽的颜色,看看这茶的茶气如何、滋味如何、香气如何、仓储情况如何等等。这是“技术性喝茶”。技术性喝茶更像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可体会到感官上的和谐与美妙。这种愉悦感能够取悦于人,却不足以达到内心深处,给予人精神上的真正享受。要从感官到达精神,就要从形式层上升到意蕴层。

意蕴层是超越形式的审美体验。它是基于茶的存在与人的思考而进行的再创作,没有意蕴层的参与,品茗永远上升不到艺术层面。当然,这也要求品茗者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准,才能碰触意蕴层的美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心境,即便是品同一种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审美感触。这种感受,不因喝茶时间长短而定,而是来自于人的经历、心性与品格。“功夫在茶外”,意蕴层之美,超脱于优美、愉悦这种浅表层次的快感,有时甚至是一种痛感。这种痛感,其实是茶所带来的“崇高感”。相对于感性的形式层的“优美”,“崇高”更多体现的是思想的理性。

品茗审美的第三个层次是 “存在层”,这是极为深沉的层面,无法以言辞清楚表达。这种忘我的境界,只能意会、领悟、思索。而品茶之人,要超脱形式走向意蕴,已然面对着一条漫长的探索寻求之路,渐渐转入深悟的境域。这时感觉就是一个“沉”字,茶之味丝丝浸入,意念缓缓游动,循序渐进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再而达到高悟的境域,脑海里如雨后天晴,澄澈如水,思接千载,神游天外,若即若离,似虚似实,超然物外。

二、神思与文学创作

“神”思之“神”,源于《易传》,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即变化迅疾莫测,如《易?系辞上》释“神”:“阴阳不测之谓神”,“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即万物变化神妙,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提出“神”字以概括这一特点。以“神”状“思”,则指心思﹑想象的变化,神妙莫测。

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对神思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论述了神思的定义、特征与艺术形象的关系,以及神思的培养等。在刘勰看来,神思是一种不受身观和时空限制的奇妙的思维力:“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对神思的现象进行了描述之后,刘勰进一步探讨了这种神妙的思维所赖以形成和展开的“心”和与心相联的“志气”,以及和“耳目”对物的感知相联的“辞令”。前者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心与物的关系问题,后者则是“言”与“意”的关系问题。神思首先依靠了艺术家的“志气”,“志气统其关键”,“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神思”中的心物关系之间建立的心理距离是心物赠答、神与物游。神思也涉及到艺术的传达问题,是和“言辞”分不开的:“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心与物,言与意的完满融合,依赖于艺术家的修养即其虚静的心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神思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先是“物沿耳目”,在“神居胸臆”之后,“神与物游”,实现将外在“物”化为意象这一过程,然后“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迹,疏则千里”,完成对形象的塑造。

三、文学创作中的“神思”与茶境之“思”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创作中,“神思”是最为讲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神思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先是“物沿耳目”,在“神居胸臆”之后,“神与物游”,实现将外在“物”化为意象这一过程,然后“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迹,疏则千里”,完成对形象的塑造。这需要以文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积累,心性品悟能力为基础。在创作开始之前,或于古朴雅致的书斋之中,伏于案头,或于置一桌于清雅景色之间,先静心凝神,澄澈心智。而后,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神思”不仅是文学创作中向文人灵魂汲取养料从而完成创作的一个载体,也是品茶时渐入茶境,升华心魂,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文人情怀的精神层面的物化抒发,品茶和文学创作的都是必备的要素,不同的是,前者更注重的是借助物化的形式到达灵魂的超脱,而后者是将精神层面的顿悟用物化的形式表达,而神思则是完成他们所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平安.关于刘勰《神思》的创作构思论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2]何潇,吴林博.“神思”与“灵感”——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起[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10).

作者简介:王丽丽(1987—),河南省登封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神思
“神思”的含义和篇旨的概括
从《三国志·管辂传》与《晋书·刘寔传》看《文心雕龙》“神思”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