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涓
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可见,模仿是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提倡多读经典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鉴大师的优美词句、布局谋篇、思想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开启模仿之窗,充分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价值,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掌握写作技巧,提升思想;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也很强。学生在大量的模仿中找到了快速提高作文能力的快乐,不再像以前在长时间里得不到肯定,写作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模仿呢?以鄂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从写作技巧上
在学习的课文中,有很多优秀的范文,他们在写作技巧的运用方面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了《捅马蜂窝》、《心声》后,可以让学生以心理活动描写为训练重点,布置作文题目《我想说》;学习了《故乡的桂花雨》后,可以让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学生的习作中就有了《故乡的梧桐树》、《忘不了的小河岸》、《童年的风车》等这类借鉴其写法的新颖文题,学生也很快学会了如何借一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收到学生的习作后,我常常为学生的迅速上路,思路开阔而惊喜。
二、从语言表达上
语言表达方面可以是直接借鉴哲理的句子和优美的抒情句,也可以是对句式的模仿和借鉴。
流沙河的《理想》是一篇蕴涵哲理,语言精炼的诗歌,学习完后,我也布置了一篇谈理想的作文。学生就从《理想》一诗中领悟到了许多见解,并灵活的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去。像“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等这些句子,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并大胆的借鉴到自己的实际体验中来,让这些句子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可以作为写景训练的句式。学生掌握了写景的技巧后,一位学生这样写到:
不必说娇艳的菊花、沁脾的果香、醉红的树叶,也不必说枯叶蝶低调的在花丛中伪装,归巢的乌鸦停歇在枯树上,大雁唱着雄壮的曲子南归。单是一泓秋水,便勾勒出了秋的韵致。
三、从布局谋篇上
苏叔阳的《我的老师》在布局谋篇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学生在写作时,套用了先写景,然后描写老师的外貌,再略写老师的几件事,最后详写一件事突出老师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其中,学生注意到了对老师外貌的刻画,详略的安排,写景的穿插,使文章内容丰富又突出了重点。
在学生写《我的理想》这篇作文时,许多学生借鉴《袁隆平的“寻梦园”》一文,文章内容上表现出自己不同时期对同一梦想的不同认识,体现了自己不断成长,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一位学生这样写到:幼儿园时,想当主持人是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小学时想当主持人是觉得很神气,很风光;而现在是觉得主持人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自己很想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学生在习作中借鉴了课文中的思路,让我们眼前一亮。
对于作文的模仿来说,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在鼓励学生模仿的同时,教师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鼓励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有变化,有突破。
杨涓,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