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华
[摘 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自主学习为个性化阅读奠基、个性化的提问为课堂教学添彩、个性化的表达为阅读体验诠释等方面探讨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个性化 策略方法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摒弃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良因素,顺应阅读活动的本质规律,致力于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就应当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一、让自主学习为个性化阅读奠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吧。当代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什么事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自主学习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例如,教学《小狮子爱尔莎》时,笔者在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查找有关资料、读读原著、参观动物园、画画狮子图、捏捏塑像等活动。把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由于老师的规定少了,学生就可以各显神通了。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语文教学,能够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让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品读,也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学生大大小小提出了近十个问题,并且各有各的解答,真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比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我”和游人登山都觉得特别累,而老人七十多了,却说不累、不累呢?老人今年已经70岁了,“我”为什么要等到30年后再来看他呢?30年后老人已经100岁了,他们能不能再相见?课文主要写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还要描写那两只宿鸟呢?为什么那一杯热茶能够将我俩的心拉近了?……通过课前对教材的理解来看,笔者觉得“为什么我和游人登山都觉得特别累,而老人七十多了,却说不累、不累呢”这个问题最有研究的价值,因为通过老人与“我”和游人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老人豁达开朗的个性以及他对天游峰的热爱和依恋。因此,笔者将这个问题稍稍进行了改动,让学生以“老人到底累不累”为话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结合文本谈自己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二、让个性化的提问为课堂教学添彩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疑问也就越多。每一个疑问,都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中的独特体验,这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例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小鸟与青蛙围绕“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在我们看来,天的确是无边无际,大得很,正如小鸟所说的,而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无疑是错的。但是,学生通过自读,读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就有学生大胆提出:“青蛙说的是实话,小鸟为何嘲笑它?”于是学生激烈展开讨论,纷纷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认为青蛙说得对的学生说:“因为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错。”认为小鸟和青蛙都对的学生说:“他们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这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纷纷称是。其实,语文的很多知识是说不准、道不清的,很多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因此语文要多一些感性,少一些理性;多一点诗意,少一点推理。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不经意中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个性,使每个人都变得虚伪起来。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淡化教师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充分的心理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放下架子,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敢于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新意;应该适应学生从多维角度提出的多种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三、让个性化的表达为阅读体验诠释
教师不应当满足于预设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因为阅读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会完全一样。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笔者一边用课件展示:“蒲公英随风飘走,兔子挂着苍耳在田野奔跑,豌豆被太阳晒炸”的情景,一边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让我们来扮演小蒲公英、小苍耳或小豌豆,到神奇的大自然里进行一次想象旅行……”小朋友个个思维活跃,在创新的王国里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地倾吐。他们有的说:“我是一个小小的苍耳,浑身长满了刺儿。一天,小兔儿从身边跑过,我就紧紧粘在兔子的背上,做了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我跑过田野,跑过树林,最后落在小溪边。哗啦啦的小溪伴我唱歌,我感到自己很幸福。”有的说:“我是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妈妈给我准备了小白伞,让风爷爷带我去旅游。于是,我就乘着风飞呀飞,一直飞到一个公园里,我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了,我把公园装扮得更加美丽”……这些看法和想法充满了童趣,闪烁着奇异的智慧火花,表现出孩子们学会了“借助自己积累的语言理解诗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不能期待预设答案的完美出现,而应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有见地的意见,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如果学生拥有了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以后,就会萌发表达的冲动。由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不尽相同,必然导致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动笔中倾吐情感,展示自己纯真而多彩的思想。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笔者让学生观看了声情并茂的多媒体画面: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黄的稻子,火红的枫叶,南飞的大雁等。然后,笔者让学生开展自读、与同桌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并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目想象:在这样丰收的季节中,你有什么新发现?有的学生说:“我看到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我看到了大雁排成行往南方飞。”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松鼠和蚂蚁正在准备着过冬的食物。”也有学生站起来自豪地说:“我看到北京香山公园里的枫叶一片火红,人们正走在这一条火红的大道上。”班级的气氛活跃极了,笔者趁机进一步引导:“这么个美丽丰收的秋天,你想怎样赞美它?”学生纷纷准备起来。有的学生用了表演的方式,有的学生则画出了一幅幅富有生机的秋景图,还有的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了整篇课文。这一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共鸣的过程,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著名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但目前有不少个性化阅读教学却忽视了文本的这种规定性,放任阅读的自主,从而导致随意。因此,我们必须扎根在教材,立足于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另外,小学生的体验或经验毕竟有限,各个学生的认识、审美情趣也不同,如果一部不朽的《红楼梦》在一些学生的眼中只有“缠绵”和“宫阂秘事”,作为“育人”的教师能无动于衷吗?尽管自主催生个性,但是自主并不等于放任,个性也不等于片面。因此,教师不能对于小学生的独特理解一味赞许,也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时“点化”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和个性才能在语文学习的“沃土”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蔡春,扈中平.从 “ 独白 ”到 “ 对话”[J].教育研究,2002,
(2).
[3]沈旭林.阅读之学生个性化行为[J].小学青年教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