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钧 胡薇薇 何玉芳 等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1998-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以及可用疫苗预防的肝炎(甲、乙型肝炎)与无疫苗可预防的肝炎(丙、戊型肝炎)发病构成比变化的情况,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总体发病趋势及各型肝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采用Cox—Stuart检验。『结果]199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4.75/10万,2007年为26.76/10万。10年中肝炎总发病趋势经Cox—Stua~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肝炎的发病时间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人群分布中,中青年年龄段(15~39岁,62·16/10万)与低年龄段(0~14岁,4.45/10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年中戊肝的发病构成比经Cox—Stua~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1998-2007年下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发病在季节和地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炎发病率中青年年龄段高于15岁以下儿童;戊肝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间接证明了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预防病毒性肝炎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发病趋势;构成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 512.6文献标志码:B
下城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地处平原,面积31.46 km2.下辖8个街道,常住人口379 109人(2007年末),人民经济状况及卫生意识相对较好。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危害我区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其中甲、乙型肝炎占较高比例,自我区开展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来,其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为揭示我区近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探讨疫苗的使用在预防肝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我区的肝炎疫情,特对我区1998-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来自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人口资料由下城区公安分局提供。
1.2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总体发病趋势和甲、乙型肝炎与丙、戊型肝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采用Cox-Stuart检验,其原理为:把观察值按照相同的间隔配对,求这些对子的差,如果负的多到一定程度(在用前面一个减后面一个的情况下),可能有增长趋势;如果相反,是正的,则可能存在下降趋势;如果正负的个数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统计意义上的太大),则可能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不过还是要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其中P<0.1显示存在某种趋势。流行特征采用方差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1.0。
2结果
2.1疫情概况
1998--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7.16/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为1998年的124.75/10万,最低为21306年的23.61/10万。Cox-Suart检验(K=0,n=9,P=0.0625<0.1)显示,这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图1)。甲型肝炎1998年发病率为6.89/10万,2007年为1.32/10万;乙型肝炎1998年发病率为59.75/10万,2007年为9.21/10万;丙型肝炎1998年发病率为0.33/10万,2007年为2.41/10万;戊型肝炎1998年发病率为4.27/10万,2007年为8.99/10万;未分型肝炎1998年发病率为53.51/10万,2007年为4.82/10万(表1)。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对这10年病毒性肝炎的月发病情况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炎发病无季节性差异。
2.2.2地区分布对10年病毒性肝炎在各街道的发病率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炎发病无地区性差异。
2.2.3人群分布1998-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的年龄段分布在15~39岁组与40~64岁组,其发病率分别为62.16/10万与49.58/10万,发病率最低为0~14岁组,为4.45/10万(表2)。
2.3甲、乙型肝炎与丙、戊型肝炎构成比变化趋势
1999年甲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的比例为13.03%.2007年为4.92%,乙型肝炎1999年的构成比为49.70%,2007年为34.43%(表3);戊型肝炎10年构成比经Cox—Smart检验(k=O,n=9,P=O.0625<0.1),显示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丙型肝炎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3讨论
近年来,由于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如积极开展辖区食品供应和食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监测,在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石桥镇开展饮用水的改造;加强对易感人群特别是低年龄段学龄人群的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如何正确预防不同传播途径肝炎等,我区的肝炎总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型肝炎的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由于我区地处市中心,经济繁荣,人口稳定,各地区群众卫生意识及卫生状况相对较好,1998-2007年肝炎发病呈散发态势,未见任何形式的爆发疫情。10年的资料显示,其发病时间与发病地区分布无差异,在肝炎发病的人群分布上,15~39岁组平均发病率为62.16/10万.高于0~14岁年龄组4.45/10万的发病率,且15~39岁组的肝炎10年平均构成比为52.13%,说明我区中青年年龄段人群是病毒性肝炎的好发人群。
预防任何一种传染病无非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个重点环节人手,病毒性肝炎也不例外。我区的防疫人员定期对肝炎病例进行随访与健康宣教,有效地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卫生监督人员对辖区的各个食品供应和生产单位进行积极监督监测,同时加强血液血制品的管理,在切断肝炎的传播途径上收到成效;同时,积极开展疫苗接种预防肝炎,我省自1989年以来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我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学龄人群中积极开展甲肝疫苗的接种,卓有成效地对低年龄组人群采取了疫苗预防措施。从1998—2007年甲、乙型与丙、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变化趋势上看,均体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并且甲、乙型肝炎在总的肝炎构成比中有所下降,而戊型肝炎的构成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间接说明了疫苗在预防病毒性肝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至于疫苗对预防肝炎的直接效应,则需通过疫苗接种的具体数量及波及的人群范围,与肝炎不同人群间的发病情况进行相关性验证。
4参考文献
[I]杨树勤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4.
(收稿日期: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