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杰 许志斌 陈丹红 +阮妹娇
【摘要】 目的:分析2008-2015年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本地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5年诏安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2008-2015年诏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6052例,年均发病率 125.22/10万,重症8例,死亡0例,重症率1.32‰。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高峰期为5-6月(27.07%)和9-10月(25.30%)。0~5岁儿童占91.54%,男童发病高于女童,散居儿童占93.29%。历年手足口病优势毒株呈动态变化,2008-2012年为EV71,2013、2015年为其他肠道病毒,2014年为Cox A 16。重症病例均为农村散居儿童,EV71引起占87.5%。本地报告病例集中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报告病例仅占11.80%。重症病例发病至诊断平均时间间隔长于普通病例。回顾搜索2008-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发现24起农村散居儿童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但均未上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结论:诏安县手足口病罹患人群主要为农村散居儿童。建议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早期识别能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防病意识。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疾病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52-0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重症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儿童普遍易感,容易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病原类型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 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以EV 71及Cox A 16型较为常见,重症病例多由EV 71感染引起[1-2]。自2008年5月手足口病被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位居诏安县法定传染病报告首位。为全面了解诏安县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及流行态势,更好指导今后本地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将诏安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并整理的2008-2015年诏安县手足口病报告卡(按发病日期、现住地址统计,病例类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剔除删除卡),人口资料来自漳州诏安县统计局。
1.2 方法
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年版)》相关定义[3],聚集性疫情指一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村/居委会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和Epi Info 3.5.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2015年诏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6052例,年均发病率 125.22/10万。2008-2012年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2014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下降至低于2010年水平。8年来共报告重症病例8例,死亡0例,重症率1.32‰,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8-2015年全县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乡镇为四都镇、深桥镇、太平镇,共2600例,占42.96%,居后3位乡镇为金星乡、建设乡、梅洲乡,共294例,占4.86%。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乡镇为四都镇(219.16/10万)、太平镇(205.07/10万)、梅岭镇(166.45/10万),居后3位乡镇为秀篆镇(57.26/10万)、霞葛镇(49.12/10万)、梅洲乡(14.70/10万)。
2.2.2 时间分布 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4-11月(5284例,占87.30%),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高峰期为5-6月(1638例,占27.07%)和9-10月(1531例,占25.30%)。重症病例时间分布为7月4例,1、4、5、11月各1例。见图1。
2.2.3 人群分布 2008-2015年共报告男性病例3825例、女性病例2227例,男女性别比为1.7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152.97/10万)高于女性(95.4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8.88,P<0.01)。报告病例以0~5岁儿童为主,共5540例(91.54%);尤以1~3岁儿童发病最多,共4276例(70.65%)。0~5岁各年龄组男童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童。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5646例,占93.29%),其次为幼托儿童(144例,占2.38%),见表2。
2.3 重癥病例
重症病例地区分布为太平镇4例,秀篆镇、红星乡、金星乡、白洋乡各1例;时间分布为2009年3例,2012年2例,2008、2011、2014年各1例;人群分布为男童3例、女童5例,2岁以下儿童6例(75%),职业均为农村散居儿童。毒株类型分布为EV71型 7例(87.5%),Cox A16型1例(12.5%)。
2.4 病原构成
2008-2015年诏安县共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124例,实验室诊断率为2.05%,低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的3.72%(2771/74459)。诏安县手足口病病原构成代表性略差,但历年手足口病优势毒株变化动态与漳州市总体一致:2008-2012年EV71为优势毒株,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011-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3年成为优势毒株;2014年Cox A 16为优势毒株;2015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见表3。
2.5 病例诊断和报告
县本地医疗机构共报告5263例(占总病例的86.96%),主要集中在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为4180例和462例,占76.70%),13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报告
621例(10.26%)。8例重症病例仅1例为本地医疗机构(县医院)报告,另外7例为外地三级医院报告。普通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平均为2 d(P25=1.38 d,P75=3 d);重症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平均为4.40 d(P25=2.25 d,P75=5.93 d)。
2.6 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根据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定义,回顾搜索2008-2015年诏安县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共发现聚集性疫情16起,暴发疫情
8起。24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发生场所均来自农村村庄,罹患人群以散居儿童占绝大多数,时间分布为2009、2011、2012年各5起,2014年3起,2010、2013、2015年各1起。报告卡职业为“幼托儿童”“学生”者工作单位填写率仅占50.97%,影响学校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搜索。2008-2015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简称“突发网”) 无诏安县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记录。
3 讨论
2008-2015年诏安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张雅娟[4]、高杰[5]、彭芳等[6]有关报道类似,发病率变化考虑为以下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各年度手足口病毒株EV71、Cox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同时存在,优势毒株动态变化,而不同毒株类型鲜有交叉免疫[1],不能对易感者形成有效保护;二是各年度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对手足口病病毒生存和传播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三是手足口病易感者的积累,与儿童出生率、儿童接触病毒机会和既往感染情况等因素有关。当前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前几年略有下降,仍需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诏安县地处东南沿海,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肠道病毒在外界生存和传播[1],随着流行毒株的变化和易感人群的积累,可能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流行。
各乡镇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地区分布高度不平衡性,既受各地客观发病水平的影响,又受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因素的影响。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期为4-11月,比同市县级市龙海长[7],发病高峰期为5-6月和9-10月,与漳州市有关报道一致[8]。1~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例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各年龄组儿童发病差异主要与儿童自身免疫水平和携带保护性抗体水平有关,0岁组儿童因携带母体保护性抗体发病较少,1~3岁儿童因自身免疫水平较低又缺少母体保护性抗体发病最多,3岁以上儿童自身免疫力增强及感染后有保护性抗体而发病越来越少。男童发病高于女童,考虑与男童天性活泼好动,接触外环境中病毒感染机会较大有关。
分析手足口病病原学和重症病例监测结果,发现重症病例主要分布于EV 71流行的年份(2008-2012年),而Cox A 16或其他肠道病毒流行的年份重症病例发生较少,有研究表明EV 71感染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发生率高于Cox A 16或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患者[9-10],说明做好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研判毒株流行变化趋势,对控制流行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重症病例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4-7月发生可能性较大,EV 71流行年度各级医疗机构应引起关注。通过回顾性搜索,发现24起农村散居儿童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提示除了要关注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散居儿童疾病监测和聚集性疫情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疫情,加强农村地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宣传。
本次研究发现,诏安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存在4方面不足,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⑴疫情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手足口病多为轻症病例,多数就诊于乡级和村级医疗机构,但其报告病例很少;本地医疗机构仅报告1例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识别和诊断能力较差;幼托儿童或学生传染病报告卡“工作单位”填写率低,难以识别聚集性疫情。建议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知识培训,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工作。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报告敏感性较差,应进一步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⑵疫情分析研判不够深入。8年来,突发网未曾报告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但回顾性搜索却发现24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目前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仅分析到乡镇未能分析到村,对聚集性疫情分析识别具有局限性,为此,疾控中心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要深入开展疫情分析,以便早期发现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⑶病原学监测开展较薄弱。标本采集量较少,病原构成代表性较差,不利于毒株流行趋势分析研判,应加强手足口病哨点医院、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重症(死亡)病例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⑷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散居儿童,特别是农村地区,儿童家长缺乏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建议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加强健康防病知识宣传,如联合妇幼保健机构对准妈妈准爸爸进行宣传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画进行宣传等,提高幼儿家长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9(19):125-127.
[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1):5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年版)[J].中国社区医师, 2012,4(3):6.
[4]张雅娟,崔彩岩,史刘辉.2010-2013 年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162-1167.
[5]高杰,李春华,王领,等. 2011-2015 年承德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防控体系[J].职业与健康,2016,32(18):2526-2529.
[6]彭芳,张明访.2008-2015 年江苏省泗洪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17):2423-2425.
[7]吴玉卿,许志斌,林国华,等.龙海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47-49.
[8]吴月娇,许国防,吴建耀,等.漳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6):15-17.
[9]李洁,曲梅,贾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重症病例EV71检出情况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 :926-929.
[10]吴生根,陈武,欧剑鸣,等.福建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6):1040-1041.
(收稿日期: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