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重新审视儿童教育使命,预防“童年恐慌”等

2009-04-08 08:45
中小学德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道德教育道德

孙云晓:重新审视儿童教育使命,预防“童年恐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发现儿童是发现儿童的特点及其规律,解放儿童是打破对儿童的各种束缚,发展儿童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成长。这三大基本原则应当成为检验和评价教育得失乃至成败的重要标准。但由于现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教育方式不当;教育评价指标单一,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社会上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扭曲,这些都很可能带来“童年恐慌”。

为避免“童年恐慌”现象发生,孙云晓研究员提出四个方面的改善建议:一是改变观念,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学习观、成才观和成功观;二是改变考试制度,将“指挥棒”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三是改变学校管理,用制度来切实推进和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四是改变用人制度,打破唯高学历是用的怪圈,为各类各级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孙云晓最后还强调,改革可能遇到风险,但不改革将孕育更大的风险。

(《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3日)

任美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应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她在一次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在家长的200份回执单中几乎没有人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任美琴代表解释说,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手机可能成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工具;用手机发短信谈恋爱在小学生群体中蔓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等。鉴于此,任美琴代表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另据报道,美国自2007年1月29日起就已经对200多所公立学校做出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规定,日本等国近期也正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新华网2009年3月5日)

钱文忠:让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一起进入血液,进入精神深处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钱文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像《三字经》这样传统的启蒙读物是把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揉在一起,就好像和面,知识是面粉,道德好比是水,它是把水灌注到面粉里面,和出一个面团,把面团发得非常好,而现在我们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依然很重视,但是会另外开一门课,小学有专门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这就给了大家一种印象,在道德和课堂的知识之间产生某种人为的距离,这样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实际上大家现在的反思越来越多。从中国传统的教育史上来看,无疑《三字经》这样的效果也许更好一点,就是让孩子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学道德,而学道德的同时又在学知识,实际上道德和知识是很难分开的。”钱文忠进一步强调,“我们知道肯定不是在课堂上挂一个横幅或者在黑板上出几期黑板报就意味着道德教育完成了,道德教育应该进入血液,进入精神深处,最好是和知识一起进入。”

(搜狐网2009年3月2日)

猜你喜欢
进校园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我想
跟踪导练(五)(2)
经典彩调进校园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舞龙舞狮进校园
道德
优秀剧目进校园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