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2009-04-05 14:30张建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幼儿教师设置

张建波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幼儿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主要招生方式是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较好,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艺术技能,如舞蹈、钢琴等课程,其难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无法满足高质量幼儿园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源质量的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已引起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质量,自2005年起,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率先在江苏省招收加试音乐的艺术类考生,并积极构建科学的、适应幼教改革发展需要的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起着统驭作用。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应该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多层次、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①。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艺术特色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等新的幼教理论不断涌现,学前教育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多样化的幼教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国内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都相继作了调整,如“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②,“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骨干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③。从以上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可见,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本科学历水平的幼儿园专业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幼教工作者,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样化现代幼教人才。

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属于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在常州长期或短期定居的外国专家、技术人员、商业人士逐年增多,他们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双语教育能力与艺术教育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常州人也迫切要求教育界为其子女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特别是与国际接轨,重点培养孩子艺术素质和潜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确立了双语特色、艺术特色幼儿教师的培养定位,并采用抽样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常州市10所不同层次幼儿园,发放《艺术型幼儿教师素质结构调查问卷》250份,并对20多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调研了解到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既要具有扎实深厚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又要具有双语教育能力与艺术教育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该成为集“研究型”和“艺术型”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我们认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艺术型学前教育师资。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和双语教育能力,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综合素质层面包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时代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突破的愿望。知识结构层面包括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的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业素养。能力素养层面包括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信息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双语教育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具有较为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有科学的依据、理性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证,要体现专业的理性和专业的精神。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提供具有持续价值的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终极目标。考虑到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应做到知识专业化与综合化的辩证统一,即课程内容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深度,体现“厚基础”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和艺术教育知识框架,具有足够高的知识和能力起点,为职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鲜明特色。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包括显性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艺术方向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又要包括隐性课程。

3.体现艺术型师资培养的特色

3~6岁是幼儿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实施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教育理论和较强的艺术教育实践技能。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突出艺术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加大艺术课程的学时比例,并将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要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来编制课程内容。

4.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加强必修课程中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保证;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方向设置的音乐、舞蹈、幼教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于自己专长发挥的课程,从而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⑤

学前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程设置要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整个培养期。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实践贯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和隐性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毕业即能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根据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主要有六大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和隐性教育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大学生的一般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形成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幼儿游戏”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格地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组织艺术教育活动,主要课程包括“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与编创”、“美术”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旨在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程的帮助下成为复合型的幼儿教师,主要课程包括“幼儿化妆”、“遗传与优生”等。对于不需要整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采用微型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创作、军训等。隐性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主要采取“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推动。

(三)课程设置的路径

1.加大艺术方向课程比例,强化技能训练与考核。

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难以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课程改革落后,忽视复合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3)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实习实践较少⑥。因此,学前教育新师资的培养要凸显幼教专业的特色,强化技能性,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要使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的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就能适应工作⑦。考虑到常州工学院艺术学科的优势和学生较好的艺术素质,为突出艺术教育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中加大了艺术方向课程的学时比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素质基础,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并将艺术课程贯穿于学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中。通过隐性课程强化学生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内容,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来编制课程内容,强调综合艺术素质课程。

2.运用整合能力观编制课程,体现专业课程综合化。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模块的分割只是相对的,为了克服学科课程过于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过长、课程内容重复等弊端,我们将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整合,采取多种组合的综合化策略。如将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学”与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学”有机整合为“学前教育学”,将“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有机整合为“中外学前教育史”等,使课程既覆盖全面而又精简。同时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给学生提供真正按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等选择课程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促进个性的发展。

3.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比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就要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为此,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数,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中分别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还要进行为期十周的毕业创作,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和为期十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同时积极改革教育实践形式与内容,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穿插见习等多种形式;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教育见习与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专业课程的思考问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观察、测查、调查、访谈、咨询、艺术活动指导等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应用性研究中提高。

4.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搭建平台。

显性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技能,但是思想的升华、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娴熟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科学地设置隐性课程,这样才能实现创造在活动中激发、思想在活动中升华、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反馈、艺术技能在活动中提高的目的。我们主要采取“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实施。“两条主线”是上半年举办文化节,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下半年举办艺术节,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一个舞台”是每月由一个班级进行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毕业生进行毕业汇报演出,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此外,“崇师社”、“幼学社”等社团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其教育效应是在潜移默化的持续变化过程中实现的。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师范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它既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新需求的产物,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的结果。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幼教人才。

注释:

①④⑤杨莉军、康丹:《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第71页,第72页,第72页。

②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http://dep.yctc.edu.cn/jyx,2007年9月1日。

③南通大学:《南通大学2008年招生专业介绍》,http://gkcx.eol.cn/sIndexSpeciality.html?schoolid=787,2009年4月20日。

⑥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页。

⑦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7-8期,第103页。

注:本文为常州工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幼儿教师素质结构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YN0833)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YN084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幼儿教师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