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考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

2009-03-30 09:45王广清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示例参考答案传统文化

王广清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表达题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不同,近年来各省自主命题时更多注重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命题者纷纷“聚焦”传统文化,凸显人文关怀,从而增添了语文试题的“厚度”和深度,学生解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理性思考,一次严肃的文化省察,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前瞻性的探讨。

一、关注礼仪文化

何谓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近几年对传统礼貌称谓语的考查频频登陆高考试卷。

[创新示例](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调研试题)2007年,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乡海宁举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席台上的横幅为:“纪念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学者认为这个横幅不符合传统礼仪。请根据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对这个横幅的内容进行润饰,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纪念王国雏先生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或:纪念国学大师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润饰理由:对他人的称呼,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横幅的内容直呼其名,显得不礼貌、不得体,不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

二、关注节气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的一大创造,对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散文《早》中有这样两句话:“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如果没有相应的节气知识,阅读时就难以产生审美愉悦。可如今节气在人们心目中已经非常淡化。传统中的糟粕,可以不继承,但文明需要在扬弃中发展,站在先人高大的肩膀上,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是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探索的途径之一。

[创新示例](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调研试题)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处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脉动。请你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确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每则不要超过20个字。

例如:大暑——热烈的极致,蝉歌如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立春——开春的节日,鸟语花香;②惊蛰——第一声蛙鸣,唤醒沉睡的大地。

三、关注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独特而宝贵的非物质财富,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从小处说就是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乡情,从大处说则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地域文化”类试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关心周围的生活。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历史名人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语文,体现了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思想。

[创新示例](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统考试题)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

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要符合语境中“季节”和“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地域特征,句式基本一致,语句通顺、修饰恰当)

四、关注身边文化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说:“我们的社会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轻视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正在走向粗庸,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我们整个文化,无论从电视、报纸的语言一,到生活文化、旅游文化全都如此……”其实,我们身边,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文化意识不够深。留心处处皆语文,如某小区命名“易安家园”,这里的“易安”既有易于安居的意思,能够吸引购房者;还让人想到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名句,家不在大,容膝即可,叫人知足常乐。同时“易安”又是宋代大词人李清照的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让人产生亲切感。

[创新示例](2009年江苏省兴化市高三调研试题)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博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为“躬行楼”写出两条楼名诠释。

[参考答案]①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②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

五、关注图腾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图腾发源于遥远的古代,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图腾文化与后世形成的各种宗教信仰混杂交融,合为一体。从文化时空的角度分析中国各民族的图腾文化,分析图腾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有利于读者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图腾文化。

[创新示例](2008年江西省联考试题)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情景,拟写一则网友留言,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6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参考答案]①“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我们不应因为“洋大人”容易

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②“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团结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③因为外国人对“龙”产生一些所谓“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就要作出改变,是典型的文化自卑。一个自信的民族是无须惧怕别人误解的。美国人怎么就不怕外国人对其作为国家标志的“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鹰图腾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呢?④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独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标志正当其时。

六、关注节日文化

近年来,一些“洋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承载了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却少有声息,不为人们看重。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得到挖掘、弘扬、传承,是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示例](2009年江苏省通州市高三调研试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春节假期从除夕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这表明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推介中华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动。请你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介绍这一传统节日并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1)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不超过70字。

要点:(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及其后几天);特点:贴春联,吃年糕,放鞭炮,给压岁钱,穿新衣,拜年,庆团圆,逛花市,放烟花。(2)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特点:祭扫陵墓,烧化纸钱,野外踏青。(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特点: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特点:庆团圆,吃月饼,点灯笼,赏明月。

[参考答案]情景一:端午节那天,几十名健壮的队员登上装饰一新的龙舟。随着一声鼓响,他们一起奋力划桨。龙舟满载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如离弦之箭,驶向胜利的彼岸。(比喻)

情景二:端午节那天,家家用青青的粽叶将白净净的糯米包扎成各具形态的粽子。待蒸熟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芳香可口的粽子,一边追思爱国诗人屈原。(比拟)

七、关注对联文化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每逢盛大庆典或悲伤祭奠,我们均能看到它的身影,或渲染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或增添一种悲凉的气氛。相对内地高考而言,台湾高考在考查对联时更具文化味,值得各省自主命题借鉴。

[创新示例](2008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试题)小夏参观某一处古代的建筑物时,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见下图)。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

A、寝室/书房/厨房/戏台

B、寝室/厨房/书房/戏台

C、戏台/厨房/书房/寝室

D、戏台/书房/厨房/寝室

[参考答案]甲联出自苏州戏台,“六礼表成转眼洞房花烛”及“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是只有戏剧中才会出现的现象;乙联为厨房用联,可从“饱”“饫”“福食”“肴”“馔”“养生”来判读;丙联为书房用联,可从“砚”“墨”“茶”“烟”来判读;丁联为寝室用联,由“琴瑟”可联想到夫妻“琴瑟和鸣”,“德自馨”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此判断,答案为C。

八、关注无形文化

无形文化遗产在西方又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中国是世界上无形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昆曲、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等,对它们的发掘、保护迫在眉睫。

[创新示例](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诊断性检测试题)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题。

[本报消息]巴黎时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于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这个结果,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今增强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另据专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两年才能申报一项无形遗产,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韩国的端午祭由舞蹈、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都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韩国申遗成功值得我们思考,他们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注入了现代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从去年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令国人反思。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内)

(2)在对待文化遗产上,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1)端午节姓“韩”,令国人反思。或: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令国人反思。(2)①需要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实现现代转型;③借鉴他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九、关注姓名文化

中国人的姓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心理出发,可以发现姓名所体现出的鲜明时代特征,并由此探索汉语姓名的命名趋势。

[创新示例](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摸底试题)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示例:

曾祖父一代(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用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信奉和坚守。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_______________

(3)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_______________

(4)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_______________

(5)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答案](1)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2)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3)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4)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5)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十、关注心理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学的独特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研究作家文化心理与文学生成发展的关系,从而探究文学现象背后深层的精神内涵。

[创新示例](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调研试题)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

示例:曹雪芹不想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参考答案]①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②杜甫不想大团圆,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③孔尚任不想大团圆,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十一、关注民俗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涵着中华民族

特有的精神价值。关注民俗文化,体味民俗文化,进而经营民俗文化,正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

[创新示例](2009年江苏南通市高三调研试题)在国际民俗交流会上,要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请你任选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结合民俗特色,为该节日写一段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主题鲜明,构思新颖。(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端午(端阳、夏节):拴五色线挂荷包吃粽子度端午,饮雄黄酒治百病赛龙舟过夏节。

十二、关注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一种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的非功利性文化,具有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包括民俗旅游、朝圣旅游、文化旅游等,以“游”为核心,或闲情适意,品评审美;或寄情江湖,寻古猎奇。旅游文化个性张扬、充满活力,具有独特的风格。

[创新示例](2009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调研试题)台湾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入选高中语文读本)中为我们描绘的山居小屋,如诗如画,让人心驰神往。如果真有这样一座小屋,请你为它设计(一段旅游广告词)。(40字以内)

[参考答案]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请到“空中楼阁”来。

(编辑文墨)

猜你喜欢
示例参考答案传统文化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