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创作的重复与循环

2009-03-27 04:34程春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重复模式化类型化

摘 要: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主将之一,以其平静而又睿智的目光关注着中国人的个性生命,检讨和指责着狭窄的意识形态下窘迫且贫困的现实生活,反映着中国城市居民及知识分子的原始生存状态。但从《烦恼人生》到《有了快感你就喊》,其小说演绎着重复与循环,她为迎合读者需要而走上一条消费文化的道路。本文就此将从文本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作者的观点三方面加以阐释。

关键词:池莉小说 模式化 类型化 重复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池莉作品的读者群由一般文学爱好者发展成为广泛的识字阶层,每逢新作问世皆有传媒炒作。纵观其全部作品,笔者认为,迄今为止最能代表她创作成就的是她那些努力关怀世俗人生,生动展示生活原态,展现生命本真的作品。尤其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这“人生三部曲”可谓其成名期的优秀作品。从此,池莉以一种执着近乎于执拗的精神描绘着人生百态,表现一种“知足”、“能忍”和“顺乎自然”的人生态度。然而其紧接着发表的《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直至《有了快感你就喊》,文本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本质特征与成名期作品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池莉不断地重复、循环许久以前的模式化与类型化的创作方法。

一、叙事结构的模式化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可见,完整复杂、充实生动的故事情节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必备条件。“新写实主义”作为小说的一种形态又有其自身的两个原则:“一是现实生活的原生态;二是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主将,池莉以大量“原生”的生活状态和琐屑的日常生活逼近生活本身,描写着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及其生活场景,并在平民式的叙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盛名之下,让我们仔细研究研究池莉笔下的“故事”。

谈及池莉及“新写实主义”,《烦恼人生》无法不被提及。主人公印家厚生存的最大欲望是能分到一间好的住房,买上一份体面的寿礼孝敬老人,最好有闲余的钱周末能带老婆孩子吃上一顿西餐。至于他的感情世界则是荒芜一片,即是面对年轻美丽的女徒弟大胆的爱情表白也是果断地拒绝,他的爱情生活毫无诗意可言。种种烦恼让“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的印家厚不得不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在《你以为你是谁》中,停薪留职下海的工人陆武桥虽无经济上的烦恼,但妹妹的恋兄行为、“委琐的庸人”李老师的刻薄、姐姐的婚变、弟弟的诈骗生意等却让他感到无奈与震惊。但他顺利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并得到一个红颜知己。他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有激情最有活力最有目标最有意思的时刻。”但随着宜欣离去他再次回归以往的生活。《来来往往》中康伟业一直生活在家庭背景优越的妻子段丽娜的阴影里,经商之后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始在外寻求爱情但又不愿后院起火。几经波折与挣扎之后清醒的康伟业“回到了他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有了快感你就喊》中的卞容大在外遭遇逼债、失业等一连串变故的痛击;在家则要忍受寒冷严峻的父亲、畸形肥胖的妹妹以及体弱多病且强悍的妻子,唯一的寄托就是红颜知己黄新蓓与汪祺。然困境不是唯一的,几经磨难之后卞容大找到新生。

在这些作品中池莉充分发挥着文本“讲故事”的功能,编织着男女主人公迭宕起伏的婚恋过程并穿插家人、情人、朋友的活动,适当的点染生存背景更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然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似的叙事结构,抽出这些故事的叙事结构主干就发现相似之处:1.男主人公为生活忙碌奔波遭遇不尽的烦恼;2.男主人公婚姻感情不幸;3.男主人公均有红颜知己;4.男女主人公最终回归接受平凡的世俗人生。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

但在新写实作品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池莉作品尤其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她叙述的是小人物平庸琐屑的人生、烦恼、欲望及在大社会中生存的艰难孤绝与无奈,并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印家厚、陆武桥、康伟业、卞容大等等。然这些处于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人物却有着共同的生存背景和身份特征:计划经济下的工人。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商品经济大潮的涌来,曾经“怨而不怒”的“印家厚们”开始注意自己的生存处境并很快发现(其实早就察觉)自己物质上的贫乏与窘迫,迫切希望致富而摆脱生活的重压。于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工人“印家厚们”化蛹为蝶变成了商人“陆武桥、康伟业”。即使到2003年的卞容大身上也仍然有着十几年前“印家厚”的影子,不过其身份由普通工人变成了“识字分子”。

池莉小说同样彰显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创作主题上,表现关照和展现女性生存本相,深刻挖掘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的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力图确立独立的女性人格和价值观的内容特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她不断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身份、面貌、行为演绎着一个共同的女性个性特征:独立,有责任心,有魄力。《你是一条河》的辣辣以鲜血和肉体换取自己和孩子生存却保持人性的独立;《来来往往》中的性感时尚女郎林珠深沉老到、精明干练,在与康伟业玩的爱情游戏中始终掌握主动权;《生活秀》中的来双扬集中了中华民族妇女的美德,十四岁就挑起家庭重担,此后就一直伺候兄长照顾弟妹。此外还有《看麦娘》中的郑容容等等。这些女人都是池莉笔下的女英雄,她们以独立的个性反抗着男权社会,在这个男女地位严重失衡的社会里为女性的生存挣得一席之地。

总之,在池莉的小说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剥掉他们纷杂的外衣,皆可以发现人物形象的共性特征。池莉用她手中的笔给同一个人“整容”,然后让他(她)出现于不同的文本故事中。笔者认为,这自然是池莉的过人之处,同时,更是她十余年创作过程中技穷的表现。

三、观点的固定化

池莉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正因为我深知我自己所知有限,所以不敢对我不知的一切妄加评论。所以不敢以我有限的个体生命去轻率地承诺重大的质问。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愿意失去现实的分寸感。所以我从来都蔑视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我的写作仅表达我个人以为的对于生活的准确感知。”出于此,她写当代都市的“烦恼人生”系列:讲述“印家厚们”和“来双扬们”自1987年以来与时俱进、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故事,逼真地刻画那些在为生计奔波忙碌的小人物,展示当代社会的物质贫困以及精神匮乏。从《烦恼人生》到《有了快感你就喊》、《生活秀》,池莉一如既往地给读者展示他们活着的最真实的方式、境况、心态和情绪。

在这个迅息万变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池莉就如同她笔下执着的“看麦娘”一样死死地日夜守护着她心中的那片“麦地”。她这样剖析自己:“从我的主观意识来说,我的文学立场和写作视点,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进一步向纵深探索和发展……我穷尽此生的写作,大约都难以表现这种生活形态的九牛一毛,因此我不会改变的。我是一个笨人,能够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情,那就不错了。”池莉就是这样沉溺于她自己的创作中。在她笔下,我们一贯看到的是两性的隔膜、疏离与对立。男人一旦发迹就变坏,而女人为了男人则“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义无反顾地进行报复行动。池莉永远不让男人和女人有平等和谐相处的日子。此外,从《烦恼人生》中面颊苍黄满口国骂的小白到《不谈爱情》中感情冷漠、待人尖刻的高级知识分子庄建非的父母,这些池莉笔下知识分子的群相在她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也始终保持着酸腐呆板、愤世嫉俗、清高冷漠的个性。

许多年来池莉就这样飘浮在表层的生活里,她总是以一种无法介入的超然姿态用她“零度情感”的眼睛盯着中国的小市民,沉迷于满腹牢骚的繁琐文字里不能自拔。时代变迁,为她赢得掌声的写作方式却固定地延续着下来。是她陶醉在以往的声誉中还是为了迎合大众读者的需求?总之,文坛之星池莉沦为了观察、记录、想象、制造市井生活的写手,无法沉潜也无法拔高。这是一件值得让人深思的事,内里不仅包含着池莉个人因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文学创作遭遇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商品经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由于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从而使商品化成为各种文艺作品都无法摆脱的一种属性。此时作家们的天才和灵感已经成为过去时代的神话,一个文学制作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文学像商品一样投入到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有规则,有秩序的制作运作中批量地生产给广大读者。池莉在《我》中这样说过:“我要寻找各种文学形式,我要寻找最好的技术,我要做出最精美的艺术品,我要夺回读者的目光。”这就意味着池莉认同了文化传媒商业化之后的市场生存法则。为了获取广大读者们的认同感,池莉就这样延续着她一贯的写作方式,编织着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共同故事。

参考文献:

[1]池莉.池莉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池莉.给你一轮红太阳[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5]徐文静.雅俗合流 走向市场——从陈染的作品看20世纪90年代作家的市场意识[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24卷,(2).

[6]陈俐,黄文彬.从白日的梦幻到黑夜的真实——池莉小说叙事结构的演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总第22卷,(8).

(程春艳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猜你喜欢
重复模式化类型化
透气感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创伤书写之“重复”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之权利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