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霞 郜秋珍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数学;体会数学;感悟数学
说到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许多老师都觉得只是:“计算”,学生学习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其实不然,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及社会对人的需要下,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学符号”,在很早,数学家华罗庚就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一直以来,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把教材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背景、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人手:
1.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着手,适当处理例题的背景材料或重编例题。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事情,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在现代生活中,有许多数是教材中没有提出的,学生对那些数感到困惑,例如:商品打折问题,所以在教学百分数时,为深化百分数知识,我利用活动课带学生参观商场,让他们去找自己不明白的数,学生发现许多商品在打折,那么打几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就让他们分小组去调查,把自己的答案带回到课堂和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了解到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这样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即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数学内容的范例把学生的学习安排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意味着数学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回归,不仅仅是因为生活是数学的本源,而且是因为生活又是数学的归宿,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是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具体地说,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情感态度、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及自信心的过程。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的学习拥有坚实的基础并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