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开“源”畅“流”

2009-03-26 03:45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字书例子课文

杨 俊

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能写出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要达到此目的,须在读上下功夫。

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读有字书与无字书是写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材料是文章的质地,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好文章,学生脑子里应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仓廪充实,下笔就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使仓廪充实起来呢?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可目前的语文教学阅读费时费力,写作成了附庸和装饰,举步维艰,其结果使写作成了学生觉得头痛,老师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办法是:读、写结合,开“源”畅“流”。

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畅,“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在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的习惯。这样,凭借课文的例子,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由间接吸收到直接表达,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源头活水奔涌而来”的境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如果语文教学脱离生活,阅读和写作截然割裂,阅读就成了空洞的外壳,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文字游戏,失去了生命力。

如何开“源”畅“流”呢?一、开直接生活之“源”,积累写作素材;二、开间接生活之“源”,借鉴写作技巧;三、开激发兴趣之“源”,拓展写作空间。这里,我想重点谈下第二条,开间接生活之“源”。

阅读是间接生活之“源”,课本是凭借,课本是例子。学生的阅读是吸收,是认识生活;写作是表达,是反映生活。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当学生没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掌握这种劳动时,往往会表现出畏难情绪。但是当他们领悟了读和写的关系能够模拟写作后,这种劳动就成了一种乐趣,写作的兴趣又使他们更有兴趣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读写巧妙结合,同步进行。在具体做法上不贪大求全,不操之过急,讲读一篇课文找准一个训练点,研读一个精彩片断,写作一个语言片断,追求“一课一得”的效果。这样做,既不喧宾夺主,又不加重负担,又为整篇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同步,开“源”畅“流”,形成了一个读写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读、写结合一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们就表现出异常兴奋、跃跃欲试,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从我的读写结合课堂教学中举一些例子,拾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断来佐证:《童趣》是一篇反映童真、童趣的文言文,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写《童年忆趣》,回忆自己童年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大有一吐为快之感。《皇帝的新装》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写《游行大典结束之后》;学生大胆想像,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寓言四则》上完之后,我让学生编写寓言,学生乐此不疲。在教学现代诗时,我布置学生自由写诗,学生们兴趣高涨。教学《社戏》我布置了一系列作文题,结合课文,让学生大胆想象,放手去写,结果学生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好作文……

就这样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以文本为依据,以文中信息为触发点,进行联想、想象、推理、整合、重组、改装、评点后,写出既与原文有关,但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断或新篇章。“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凭这个例子,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或扩展写,或补白写,或续接写,或改式写,或赏析写。大到整篇作文,小到片断作文,句子练习,非常灵活,既沟通了读与写,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利用的材料,以及对体裁、篇幅的可选择性,因而倍受学生欢迎,学生作文感到不再是难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在一堂堂语文课中可以进行精神的创造,可以放飞想象、快乐作文。

大量的读写结合课堂实践,使我认识到:学习中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心理支配下,使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寓学于乐,寓学于趣。那么,潜在的创造力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多,但读写结合,开“源”畅“流”的确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易于操作、非常管用的方法,虽然我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还不够成熟,但已被学生所接受,所喜爱,我将继续研究,让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字书例子课文
蒋和《汉碑隶体举要》考述
我国古代字书刍议
汉文佛典:谱写汉字研究新篇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
“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