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要:字书作为我国文化、文明的载体,传承了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精华。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细胞,更是我国文化发展、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字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点,为研究各时代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史料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字书文化价值的研究,不仅是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实现伟大梦想、奠定“文化自信”思想基础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字书;字典
文字的创造、演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文字记述,使得文化的发展成果成为流传至今的文献典籍。字书不仅是明理、养德的启动器,更是灿烂文明历史的记录仪。汉字的创造和發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经历了从甲骨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等的不断演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说文解字》、《玉篇》、《尔雅》、《释名》、《方言》、《字汇》等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一、《尔雅》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训诂的代表作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词典。《尔雅》在汇释各种先秦典籍中4300多个“古今之异言”和“方俗之殊语”时,大量、集中地使用了一些训话术语。”(1)同时,《尔雅》在收集和解译这些古代词语以及编排构思和内容整合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尔雅》之所以有“百科全书”的美誉,与其解译的内容有很大关系。《释诂》、《释言》、《释训》等主要解释了由于流传异化或无法辨析的一些字词,同时,也解译了古代经典著作之中常用词的用法和寓意。《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篇章也通过根据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按属性的归类方法,采用直接解释的方式,将字词释义。除了解字意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字词解译、描述,使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对其命名理据的初步探索,可以了解到上古人民在为事物命名时的思维和观察角度、客观事物的多样性、选取事物特征或标志的多样性,共同促成了对事物的命名。”(2)同时,《尔雅》的编排体系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成为字词典籍的参照标杆,对后世的字典编排、内容整理具有导向作用。
二、《玉篇》失而复得的汉字宝库
《玉篇》的创作不仅融合了古代字典对于文字本身的形成机理的探究,更重要的创新点在于对文字本身解释内容的丰富,特别是对于一个字有多个意思的情况进行了丰富释义。对其中的每个释义都进行说明的同时,为了释义便于理解,更有各种例证作为辅助参考。因此,这与以往注重字形组成的词典以及以意释义的字典有着诸多区别。《玉篇》的这一丰富的释义总结方式形成了新的字典、词典的撰写模型,对于后世的文字整理、字典编纂的创新有重要影响。
《玉篇》从社会动荡中的散失,再到《玉篇零卷》的发现,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订与更正,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各种版本。尽管如此,通过对各类典籍的收集、整理,其在诸多的版本中都体现出重解义的特点。“原本《玉篇》与传世的宋本《玉篇》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就在于原本《玉篇》保留有大量的书证和顾野王按语。这些书证按语引经据典,保留了大量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文献,保存了不少逸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3)
《玉篇》的另一个特色是对一字多音的情况进行汇总、解译。由于中国古代各地域的文化差异,文字也有多音的情况,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将文字按读音规则分类,并举例说明意义、用法,让阅者对查找对象有全面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词义分歧较大的部分,采取了多种解译方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此外,《玉篇》中对于切音、声调等方面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三、《字汇》大众化的辞书经典
《字汇》的编著与《尔雅》、《玉篇》等有着很大不同,其编著的指导思想不仅仅追求内容的翔实、功能的完备,而且,把方便大众使用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字汇》是当时集传统字书之大成者,奠定了近代字书编辑之基础,成为明末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之一,影响非常深远。其实,《字汇》的最大特点或者说影响,还是出于对读者、使用者便捷查检的考虑。”(4)同时,为了查找方便,按照笔画数的多少进行了排序,这样,使字典使用起来一目了然。在内容上,主要以常用字为主,对于生僻字根据情况进行删减,使字典的实用性大大增加,方便大众使用。其中,对于出现的异体字集中排版到一起,不单独注解、释义。这种简单、明了的排版方式,使字典使用更方便、高效。“合并部首乃其一,按部首依笔画多少编次乃其二,正文与附件相结合乃其三,把这三点视为《字汇》首创。”(5)此外,《字汇》将文字的注解也进行了优化。注解是字典的核心内容。《字汇》的注解内容详实可靠,又简明扼要,极大地提升了使用价值。
注释:
《尔雅》中的训诂术语.徐朝华.南开语言学刊,2009-12-31.
《尔雅·释器》生产器具类词语探析.何荣,王玲娟.保定学院学报,2018-01-10.
原本《玉篇》残卷引《礼记》管窥.胡智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1-25.
《五音通韵》所见《字汇》刍议.秦曰龙.东疆学刊,2011-01-15.
《字汇》再评价.萧惠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