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促读 诵读入情

2009-03-25 03:00赵昆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三点水自然段散步

赵昆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生动地讲述了最常见的水的变化,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害。文章充满情趣,读来亲切自然。为此,教学应抓住“变”字,从激趣入手,加强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明学问,在读中悟道理,在读中增语感。

1.提示课题,激趣导入。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我是什么”,全篇读完,即知答案:“我”是水。教学伊始,提示学生注意课题,自读课文(默读或小声自由读)。学生带着好奇心读完课文后教师问:“我”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我”就是水。

2.初读感受,学习字词。在学生自读全文后,可采用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然后指导逐段阅读,进一步理解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明白“变”的脉络。可以用板书的方式突出:第一段“云”。第二段“雨、雹子、雪”。第三段“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第四段“温和:灌溉、发动机器;暴躁:淹没、冲毁”。与此同时,引导读字、词,进入识字、写字环节。

(1)识字。会写“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11个生字。注意读音:浮fú,不读fóu。躁zào,不读cào,稼jià,第四声,“庄稼”一词中读轻声。注意字形:“浮、灌、溉、淹”,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三点水,均与水有关。躁、澡形近,偏旁不同,表意不同,注意区别。

(2)写字。会写“冲、晒、池、浮、灾、害、黑、器”8个生字。注意“两点水”(冲)、“三点水”(池、浮)、“四点底”(黑)的写法。提醒“晒”的第九笔为竖弯,不是竖弯钩。“害”的中间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器”不能丢掉一点。

3.诵读入境,提升认识。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生动,有利于进行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自读自悟,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培养感情,积累语言。尤其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千变万化的水,在阳光照射下化成汽,变成云;在空中遇冷凝结,变成雨,变成雹子,变成雪;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中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会。如能通过诵读,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就能达成增长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的教学目标。

应如何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呢?就全文来说,应该读得亲切、自然,各句、段又有适当变化,开头可读得“神秘”些,娓娓道出“我”的变化,可以用适当停顿和加重语气的方式,突出“云”“雨”“雹子”“雪”各名词。第三自然段文字优美,“睡觉”一句宜轻读,突出“安静”;“散步”宜放缓语气,突出闲适;“奔跑”可提高语调,急速一些,突出快节奏;“跳舞、唱歌、开大会”则要读出欢快、激情、热烈的含义。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读懂内容,明白水对人的“利”与“害”,可借助自制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水在灌溉农田,水力发电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利,以及洪涝灾害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方面给人们造成的危难。在学生通过读书和直观感觉有一定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再指导诵读,就能读得充满感情。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读,读前都应该强调边读边思考,教师要借助投影仪放大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要在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相关自然现象,学到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和积累语言。

4.扩充训练,深化感悟。(1)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补充说一说水对人们的“利”与“害”。(2)课外尝试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变化以后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可与他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三点水自然段散步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秋天
《不同的三点水》教学设计
美丽的秋天
最美妙的散步
我是小字典
瓶子的世界
神州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