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摘 要] 现如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能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美国中小学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中主要扮演着学习者和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决策者等角色,而我国中小学家长则主要是以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学校教育的。从法律体系、学校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方面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中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49-05
一、美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美国教育目标2000》中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使家长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① 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家校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
1.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
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以这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在活动中一般会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别人的威胁。在这类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面谈经常只限于讨论个别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家长只对自己孩子的进步感兴趣,学校则要求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其孩子进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也许,美国的家长在学习和帮助教师方面不一定比我国的家长更热心,但是由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功课,在许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上,有大量家长教育的资讯。随便浏览某个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一般都有家长和教师联谊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这一栏,其中一定有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除了网上家长教育,学校是家长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报告,题为《入学准备:一项国家的使命》(Ready to Learn: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为进入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优先做好七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培养称职的家长,在每一个州发起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教育计划。具体到学校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学习的方法有:(1)借PTA会议之机,在小组内向家长解释如何用合作学习法教授课程;(2)邀请家长参加教师的在职培训;(3)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此外,他们还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更多信息:定期出版学校和班级的时事通讯;在整个学校和社区(包括银行、商场、市政府/乡政府)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展览和课程节日;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②
所以,如果说美国的家长能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学校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在支持的范围上,美国的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设施、信息,还能参与学生的评价、课程改革、学校日常事务等。
对部分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教师、咨询者和其他教职员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且是他们追求的唯一一种参与形式;但对另一些家长来说,这只是起步,他们会从这类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勇气和经验,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2.作为主动参与者
科默(Comer,199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校发展项目”(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学校中,有10%到15%的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学校服务。
参与教学,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移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单独辅导。同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意识地分层教学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特长,他们往往会被邀请在课堂上辅教甚至主教某些课程。③
家长通常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对校运会、艺术节、庆祝会以及郊游等,家长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帮助编辑印刷相关宣传单,装饰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家长发挥了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此外,也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举行活动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担忧。
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拘泥于标准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学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为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作为努力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允许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允许他们了解、掌握学校教育的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呼声中,许多家长纷纷在其子女所就读的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他们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联手管理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
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家长们常常帮助学校筹集经费,填补政府经费削减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学用具、清洁用具、科技设备、教学资料甚至教师工资。据统计,近年79%的家长为孩子就读的学校捐款,39%的家长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的家长一年至少捐300美元。基层PTA为了筹集教育经费,可谓尽心尽力,除了鼓励会员捐款,收缴会员费,组织会员向亲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资外,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比如,向家长售商店或餐厅的优惠券;组织一些学生竞赛活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成绩相应给予奖励作为对学校的捐赠,如跳绳比赛,约定每跳多少下就为学校募捐多少钱。这样既为学校募集了经费又激励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有了PTA的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对家长而言,为了让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会吝惜捐款(这些钱是可以抵税的)。当然,所有这些捐款都由PTA统筹安排,其账目受到严格的审计,而且要向家长、教师公开。④
3.作为决策者
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等。
鼓励家长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长的利益。所有团体都吸纳家长成员参加,并确保其接受诸如政策、课程、预算、学校改革行动、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适当培训,所有的管理机构,都给予家长平等的代表权。在设定学校目标、开发或评价学校有关项目与政策时,允许家长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并促进家长参与学区、州及全国的委员会,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解决。PTA、家长顾问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组织形式,其中PTA是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学校PTA往往会派出家长代表与学校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共同计划、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政策与行为切实符合学生的利益,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们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学校系统的政策和实践、与教师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成绩通知书、家庭作业、学校中的社团等问题。家长们积极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的、具体领域的目标以及学生所学课程,在课程的适当性、课程修订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校参考。另外,家长们为了一种专门的问题而组建的团体,是家长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另一种形式。
二、中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我国的家长基本上扮演的就是学习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具体的参与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学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长确实应该作一个虚心的学习者,学习教育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即便是高学历的家长和学校教师,也未必懂得育人之道。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家长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那么,他们是不是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呢?此外,他们又能在哪些方面支持教师与学校呢?
陈铮家校合作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⑤显示,76.4%的家长没有班主任或其他任科教师的电话或电邮,36.4%的家长不能在家辅导子女的学业,35%的家长认为自己不需要补充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49.3%的家长不愿意义务为学校服务,31%的家长觉得自己在家长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79.2%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学校的家长学校。至少有一半的家长不是,或没有机会作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和支持者。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愿意义务帮助学校;有的则是学校没有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学习与服务,家长没有机会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参加家长学校。尤其是大部分家长没有教师的电话或电邮,又怎能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呢?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支持基本上是一种不直接参与教学与教务的外部支持,而且一般是被动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校和课堂是教师的领地,除非得到允许,家长不能进入。95.2%的教师都不愿意家长坐在教室里帮助维护课堂纪律。当问及为何时,有的教师反问道“他(指家长)坐在教室里,那要我做什么?”而在美国,家长这样做很正常。在英语里,这些家长叫做“Room Representative”(家长参与课堂的代表)。他们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做很多事情,比如给学生念书,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维护课堂纪律,遇到特别活动时给学生制作专用服装等。⑥
家长参与广度不够。学校邀请参加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往往是有一定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的家长,这就大大限制了家长参与的广度。家长主要是配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好像是学校领导的附属机构,既起不到独立监督的作用,也不能参与学校事务与决策。⑦在家长参与的深度上,家长委员会不够独立,其活动主要由学校来安排,其成员也主要由学校“邀请”。学校限制了家长的深入影响。再者,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我国的家长也不能像美国的家长那样,通过自己的组织来影响联邦和州的立法,发起大规模的教育活动,进行家校合作与家长教育的研究等。
家校合作基本以学校为中心,由学校单向向家长传递信息,如学校一般是在学期末开一次家长会,向他们通报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家长在假期中辅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等。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真正对话。这种参与方式往往单纯地围绕学校为其服务,家长比较被动。
再比如家长参与课程开发,这在美国也是常见的,而在我国仍处于落后阶段,抑或说是起步阶段。⑧
由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即我国的家长目前有一半不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有大部分家长只是或只能充当被动的、外围的支持者。即使作为支持者,家长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两国差异的原因分析
1.从法律体系方面来看
美国的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参与儿童教育计划的制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理论上,美国的家长缴纳了教育税,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监督其税款的使用情况,这是美国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法律基础。美国1974年《公法93-380》规定,由联邦资助的学区和学校,应成立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包括大量的家长,以协助教育项目的实施和管理。1975年以后,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出台,规定家长有权参加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这部法规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对普通中小学的家长参与管理也有深远影响。不过,由于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在身份上,他们是学校的客人,他们的意见大多也是作为参考。⑨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也对家长参与作了一些相关规定,如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对未成人的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各省市为了配合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有的法律条文把学校教育看做是很权威、很专业的事,家长无权过问,并且还要接受学校或教师的指导。此外,我国的教育法规没有赋予家长择校的权利和参与子女教育计划制订的权利(家长不能为子女选择设计课程)。而且我国的政策要求家庭要配合学校,学校要指导家长,但具体怎么落实,最后怎么评价没有明确的规定。⑩
2.从学校管理体制来看
在美国,中小学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校长与教师、家长分享一部分权力。家长代表直接参加校委会,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美国全国校董事会联合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还积极探索让所有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即“分享决策”。其途径有组成“现场理事会”或“专题议事小组”,其中包括家长、学生、社区代表以及所有直接受政策影响的人群的代表。这类组织只能通过校董事会对公众负责,与校董事会权力共享,相互合作并且少数服从多数。{11}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实行的民主管理是内部的民主,教育法没有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校务的权利,学校没有开放给家长和社区。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比较封闭,没有吸收家长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没有合适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决策。总的来说,很少有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更少有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如对教师的评估,课程改革等,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3.从思想观念方面来看
我国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中国人一贯有崇尚权威的价值取向,在大多数家长心中,教师是儿童教育的权威代表。家长踏入学校参与学生教育似乎是挑战权威,破坏和谐,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些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学校若与家庭合作是自讨苦吃。也有人认为,家长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或即使有时间也不积极。也有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虽然欢迎家长在校外参与个别学生的教育活动和有组织地支援学校,但当家长进入校内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时,他们则不真正认可和支持,他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情绪,担心职业和形象受到挑战和威胁,他们怀疑家长的决策能力,认为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监督、挑毛病。
注释
①杨天平:《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美国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9期
②Maria Fishel,Lucila Ramirez.Evidence-Based Parent Involvement Interventions with School-Aged Children,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Winter 2005,Vol. 20,Iss. 4
③孙孝花:《谈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④http:// www.npta.org.com(美国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网站)
⑤⑨陈峥:《中美家校合作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1级硕士学位论文
⑥Stevens,Brenda A.& Tollafield,Andrew. Make the Most of Parent Teacher Conferences,Education Digest,2003,69(1).
⑦李进忠:《走向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7期
⑧汪菊:《课程开发中的家长参与》,《课程研究》,2003年第1期
⑩刘世稳:《关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中、美两国“家长参与”状况的对比和分析》,《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11}Boyd W.Boehlje. Share the Decision-Making. Education Digest,1995,3.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