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让阅读教学精彩绽放

2009-03-07 03:07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桑娜教者个性

张 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个性阅读动机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精心设计阅读对话,通过不留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转换成学生个性阅读中的感悟。如在教《穷人》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桑娜在你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好好体会一下,也可以和身边的同学相互交流,或者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我希望能够分享你的阅读收获,大家尽情交流吧!”学生有的马上凝神思索,有的和身边的伙伴展开了讨论,有的拿起书本投入文本……一会儿功夫,课堂变成了群儒论学的“战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人认为桑娜很勤劳,因为屋外又黑又冷,而渔夫的家里却温暖、舒适;有的人认为桑娜很善良,因为她能收留邻居西蒙的孩子:也有的人认为桑娜很平凡,因为她在是否收留西蒙的孩子时产生了犹豫;还有的人认为,桑娜抱回孩子后那种复杂而又紧张的心情,更能反映出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现。他们透过无声的文字,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质朴、勤劳、善良的桑娜形象。

正是这种民主、和皆的课堂氛围,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消解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难以逾越的等级现象;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惠”。

二、巧设探究点,挖掘学生个性阅读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巧设探究点,引导学生突击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

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摒弃了平时一贯讲解、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抓住题眼进行设疑:课文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又是怎样和好的?把感受深的语句画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探究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边读边画边议,在交流的过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蔺相如的高尚品质,都深深地印在每个同学的脑海里。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有价值的探究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才能使学生个性阅读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珍视个体感受,倡导学生发表个性见解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不同,造成学生解读文本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刻意寻求“统一答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设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一位教者在执教《麻雀》一课时,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的快而猛”;有说态度的“果断、勇敢、坚定”;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练、生动、形象”;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的重而快。刘“落”字的多元解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雄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

课堂上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发展。

四、激励合理评价,把握学生体验与文本取向平衡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行为,作为教师,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灵自由。学生独特的见解,也许就是创新的火花: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许就是将来发明创造的萌芽。我们要提倡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多元化,对事物的看法多样化。“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励合理的评价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

如教《田忌赛马》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时,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谁,很多学生都喜欢孙膑,有的喜欢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喜欢他足智多谋,学识渊博。也有喜欢田忌的,但是,竟有几位同学喜欢齐威王,因为他遵守竞赛规则,不耍心计。面对不同的观点,教者充分肯定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心去解读课文,敢于大胆地说出个人见解,这一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度高涨。

但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不应忽视文本的意义和教学的价值取向,防止走向偏离。如学习《丑小鸭》课文时,教者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有一名学生竟然回答:“我要飞回去,让它们看看我现在的美丽,找那些欺侮我的人报仇”。这时。教者没有马上否定,而是启发学生讨论:“你觉得这只白天鹅会选择你这种做法吗?”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体会到白天鹅有高贵的外表,更有善良美好的心灵,不会作出这种狭隘的选择。可见,教师的评价有时是一种赏识,有时是一种启发,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动起来,那也是人心的鼓舞和激发。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责任编辑梁媛)

猜你喜欢
桑娜教者个性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穷人》梗概
桑娜一家“穷”吗?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