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009-02-24 09:17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格参与笔者

何 庆

小学数学课堂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多种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自发地学习,主动探究,但这种和谐、平等的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须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激励性的导语,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中发言。只要能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向教师质疑,都视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飞跃,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即使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同样加以鼓励。

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学生身边听得懂、看得清、摸地着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将知识引向深度、广度,从而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前,笔者仔细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对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讲课开始,询问他们的活动情况,然后请来小助手统计他们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学生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教学活动中。笔者又让学生根据统计情况提出各种各样问题,从中找出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本课重点部分。因为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给了他们乐于参与的空间,因此,他们开动脑筋,想计算方法,整节课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效率高,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字。

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爱搞小动作,在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动”利于到学习上来,多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对教材中的结论推导,放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探索和研究发现结论,避免死记硬背。如在讲低年级“厘米和米的关系”时,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准备一把米尺,由学生数出米尺上有多少个小格,量出每个小格的长度。这样学生知道了1个小格的长度是一厘米,一米长的尺上有100个小格,有100厘米,由此推出:1米=100厘米。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推导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量、去折、去剪、去拼、去摆,最后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其实,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思考能很快找出结果。这样获取知识,学生兴趣提高了,易于接受,便于掌握,印象深刻,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求实精神。

从多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探索研究。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让学生自己对新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每到这时,学生兴趣会大增,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言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笔者只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述出来,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学低年级“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的口算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积累的数学知识说说如何计算,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繁有简,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在学生充分想象之后,教师在出示规范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得出准确的选择。这样可以加深理解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的安排不是机械重复模仿例题,而是要有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知识面,发展智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练习,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将知识的产生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从“动”起来的知识中更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猜你喜欢
小格参与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安小格的夏天
在篱笆外奔跑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