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案的设计

2009-01-29 07:53漆圆方
科技与生活 2009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高职教育

漆圆方

摘要为体现高职人才的特点,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至少要做到:根据具体的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培养规格,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68-01

1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的对比看高职人才的特点

1.1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层次与类型上存在不同

在国家还没有大规模举办高职教育以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专科教育(高专)、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1999年开始,大部分大专院校改办高职教育,由于认识不到位,许多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把高职等同于高专(大专)。实际上并非如此。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是说,高职教育并不同于高专教育,也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职业教育类型,只不过,目前大多数高职还处于高等专科层次,即目前的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高等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很显然,与本科教育相比,两者既存在层次高低之分,也存在类型不同之别。

层次高低之分已无需费墨。类型之不同就在于普通本科教育属于学科型教育,主要职责是为学生以后适应职业需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其专业是根据学术门类来划分,强调的是学科性;而高职教育则属于职业教育,主要职责是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其专业设置则以产业、行业或职业岗位(群)为主要依据,突出的是职业性。

1.2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学业标准上存在不同

在学业标准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行了界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也就是说,在知识体系上,高职教育遵循“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教高[2000]2号),不必讲求系统性,只需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以体现高等教育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高职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高[2006]16号)以区别与普通本科教育,以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体现其职业性。

1.3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不同

尽管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实施的都是专门教育,培养的都是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两者在层次、类型和学业标准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两者的培养目标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关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第一次提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此后,教育部文件多次强调,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突出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则是(非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两者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2从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高职人才的特点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培养人才的法规性文件,因此,要培养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就必须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色。

2.1根据具体的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培养规格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应保持基本稳定。人才培养规格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育教学的客观依据,随着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或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人才培养规格可以也应该随之调整。

与知识结构相对应,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也应由基本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三部分组成。我们将基本能力定位在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可以发现,基本能力突出的是高职人才的长远发展,这就是“高等”之要求所在。专业基本能力基本上就是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而职业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岗位技能,是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这几个方面,最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是智:相比于高职教育,本科不那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尤其是在目前大力提倡通识教育的情况下),而中职教育的使命又使得它不可能在理论知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高职教育则必须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2.2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要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就应该是“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和教学内容。

在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为每一个专业确定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一个为推荐(实际上就是确定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对于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来讲,职业技能鉴定时所鉴定的技能就是这个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就是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以及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及其基础能力的相关课程、训练项目就构成了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3以“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

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改革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凡能放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实习合作单位完成的技能类课程就不安排在校内进行,能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来讲授的课程就在校内专职教师主讲的基础上不定期聘请一些校外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来助讲和培训。比如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的相关课程,就利用学校和西安各大酒店的合作关系,分批分期进到酒店进行现场实训;导游方向的相关课程则利用西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学生前往旅游景点现场讲解,或是利用实景录像进行讲解。凡能在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用实训、实验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就不安排理论讲授,而且所有专业都要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安排一次不少于36学时的综合实训或模拟。通过模拟软件,仿真实际工作过程。第三学年则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进企业,熟悉实际工作过程。为就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高职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