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09-01-22 08:34巴连河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巴连河

摘要 通过对金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金昌市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分析 思考

一、前言

全人心理学指出,个体内心所想的就是心态,心态决定个体内心的感觉,内心的感觉又是个体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因此,教育学生自我创造美好、积极、愉快的感觉,让他们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永远生活在和谐美妙与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责任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对金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金昌市19所中小学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高中3所,初中、小学各8所。

(二)研究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任课者以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

2、金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学校方面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判,造成各个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导致了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或几次讲座上,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的配备方面也没有基本保证。

对现实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75%的学校把心理不健康看成是中小学生中的普遍问题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根本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的80%以上的校领导认为谁都能搞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有95%以上的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没有保证,教师配备处于临时应付或可有可无状态。

绝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缺乏与社会、家庭配合。如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个体对世界的看法、伦理观、生活习惯的培育切实来抓,而是把它视为一种抢拉生源、炫耀招牌以及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幌子。

有不少学校不能按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讲求实效,流于形式,不深入实际,没有针对性,甚至违背教育职业道德,严重伤害学生。例如:文化课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文化课优秀生与后进生有意无意之中作了区别对待——优秀生不仅提问的机会较多,而且对他们的态度也较和蔼:如果回答问题正确,得到的是鼓励和褒扬;若出现错误,也会得到提示和循循诱导以及善意的期待或责怪。相对之下,后进生不仅提问的机会较少,而且获得褒扬、鼓励的机会更少,同时还有意无意之中表现出冷漠、歧视或排斥。

(2)教师方面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有80%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是心理治疗,它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获得对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是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健康成长与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有7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 文化课优秀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容易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高中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7位的是:情绪不平衡(51.85%)、学习压力感(40.74%)、焦虑(37.04%)、适应不良(33.2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31.48%)、强迫症(27.78%)、敌对(27.78%)(1)。可见,文化课优秀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由此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决非只是对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66.7%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是每一门学科日常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出发,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予他以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正确方式方法。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就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

(3)家庭方面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虽不像正规学校具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但它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却有极为明显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这是因为,儿童在这所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的、更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其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榜样多于说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孩子留下的影响极深。这所学校不仅信息源广泛,同时又传播和制造信息。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由于受就业压力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还大多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许多父母只重视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倍加关注。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就尽到了一个家长的职责,而对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却不一为然,甚至加以袒护。另外,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家长间的教育不一致,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欠妥,有的采取棍棒教育,有的采取金钱诱惑,有的对子女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有的对“小皇帝”、“小公主”实行溺爱教育,还有的家长对子女高期盼,有的对待子女态度冷淡,致使子女产生紧张、恐惧、抵触、厌学、玩世不恭的心理。家庭纠纷、婚姻破裂是孩子教育失衡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来自这种家庭的学生80%以上有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并能正确地和辨证地认识事物,不随意地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内心处于相对平衡和满足的状态。通俗言之,即指人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遇到困难、挫折、突变等情况时,能够做到心理和谐、情绪稳定、精神饱满,从而正确地对待、处理和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疾病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其情感困扰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自我意识迅速突起,成人意识日益加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充满了疑惑、好奇和敏感,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人生阅历浅薄,往往容易在成长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甚至挫折。他们需要及时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使其渡过难关,摆脱困扰,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例如,有些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若在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较好地适应,将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失眠,经常迟到、旷课,成绩下降,引起焦虑、恐怖心理。此时,若能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心理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必然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四)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与改进措施

1、思考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动与心理调节密切相关,怎样循心而育,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人士认真思考。

心理健康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人类生活或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使教育教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成为提高生命或生活质量的阶梯,值得研究。

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教师的正确引导或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如何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呼唤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完善。

要转变教育观念,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必须把认知、情绪、行为能力发展协调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改进措施

各级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必要时进行统一的筹划和指导。避免闭门造车,走弯路的错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各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的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习,培养骨干。虽然我们目前还比较缺乏学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但绝大部分教师都在师范院校学习过心理学课程,经过学习和培训是可以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上,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按科学进行,妥善保管,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暂时不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典雅、温馨、安全、舒适。

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及各科教师要协同努力,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的成长过程中成长。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注9)。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在以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

对学生心理问题严格保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当孩子把我们当作知心人或朋友,给我们讲述了他(她)的心理隐秘或烦恼时,我们决不能到处张扬,大惊小怪,评头论足,而应该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安慰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或牢笼。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我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也是目前教育界和广大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只有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才会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如锦上添花,全面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