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非主流”

2009-01-19 07:38顾海荣
江苏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非主流王小波本质

顾海荣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杨贵祺与王小波之间有怎样的共性特征?杨贵祺,何许人也?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子!王小波,中国著名的非主流作家。

谈及王小波其人,不妨来看看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下乡时,养过一只猪,这只猪“两眼炯炯有光”,“像山羊一样敏捷”,吃饱之后就跳到房顶上晒太阳,模仿各种发音,它学会了汽车叫、拖拉机叫。春天的时候,它还学会了汽笛叫。当地人是以汽笛声为下班铃的,它提早一个半小时就叫,结果大家每天乐颠颠地提早下班。领导就把这只猪定性为破坏春耕的坏分子,组成火枪队和手枪队,分两路包抄要剿灭它。结果这只猪竟然站在两个枪队的连线内,任凭狗咬人喊寸步不离,如果火枪队开枪就会打死手枪队。手枪队开枪就会打死火枪队。剑拔弩张之际,这猪找到一个空子,像鱼雷一样撞出去,潇洒至极,谁也没能逮住它。接下来,王小波还有传神的一笔,“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

王小波的这种力量,是对于人性的通达和敏锐,嘲讽的微笑里隐藏真正的智慧。这种反讽不是今天的“恶搞”所能企及的。

杨贵祺,可以通过两个事例来说明:第一,自主开创了小学生漫画的校园市场化先河。他的手工漫画集以出租的形式,每人每天1元钱,生意很火爆!而且一版再版!第二,开创了小学校园非主流语言形式,而且一度蔚然成风,成为很多孩子追捧的对象!这里不妨摘录几句:那巍峨的大山啊,多么像两瓣硕大的屁股!可以放出一股强大的气流!这股气流,让天打开一扇门,把地凿出一个洞!上天入地全凭这座山了……

杨贵祺在向我们的教育提出挑战,他有一种让我们捉摸不透的光芒,吸引我们去认知他的价值,认知他所代表的非主流教育现象的价值。

由此,在联系现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特征:第一,特立独行;第二,开创某个领域的先河;第三,不被正统所认可;第四,需要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去解读。

应该看到:“王小波”,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杨贵祺”也是一种现象,是很珍贵的、独特的教育现象。他们二者同具有非主流姿态。

非主流是什么?非主流即在同类别中不是现在最流行、最常见的。因此非主流的直接命运很可能是被主流淹没、扼杀!

非主流教育又是什么?首先搞清楚中国现在的主流教育呈现的普遍状态:学习课本,考试,分数,周而复始!只是在考试的名目上有了变化,“期中考试”的大标题换成了“家庭作业”,但是,考完之后,“秋后算账”的本质没有变化。偶尔也会响应一些政策性的号召,但是,蜻蜓点水,教育的本质在经历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洗礼之后依然如故!比如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结果成了孩子们吃喝玩乐、嬉笑打闹的闹剧一场,教育者们疲于应付。学校教育也同样处于观望、应付状态,不能够主动担负起教育改革的责任。这样的主流很可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非主流教育是对于现在和传统中的糟粕教育现象大胆的改革、实践与创造!著名的蒙特梭利教法、华德福教育体系、民主教育中的学习契约、生活公约和生活法庭都是在非主流教育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一,能够感觉到并且承认教育的非主流现象。这是对于儿童天性的一种尊重与理解,因为在儿童的天性里,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第二,能够用非主流的思维解读教育的非主流现象。开始出于对孩子的人性尊重,从心理上承认他的行为,到理解与欣赏,再到利用深层次的教育策略与艺术让孩童的生命开花结果!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非主流的教育不是闹剧,而是从尊重人类的个性特征出发的,不可以蔑视一切人性的发展规律。所谓规律,也称“法则”,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客观的,人类不可以去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无论是人为创造的非主流教育方式,还是孩子天然流露的非主流教育现象。本身都隐喻着人性的本质、科学的本质,所以需要用科学本质去解读非主流教育。

教育是一个很深远的、复杂的课题,它不可能只以一种姿态出现,它需要不同的姿态并存。这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使然。非主流教育是对当下教育的丰富与发展,不是否定主流教育中的健康因素!

教育,需要“非主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非主流王小波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众声喧嚣,再读一读王小波
似水流年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非主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