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角色在《形势与政策》授课中的有效运用

2009-01-08 05:27滕贺圆
江西教育C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把关人形势与政策角色

滕贺圆

摘 要:在《形势与政策》授课中的“把关人”角色及其把关行为,主要分为抑制和疏导。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把关人”角色,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国内外政治时事,学会分析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来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及时修正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把关人”角色 授课运用

“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gatekeeper),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经验告诉我们,《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实际又提醒我们,目前《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的效果才是最为重要的。

一、《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现状

《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教师备课难度大

根据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确定新的《形势与政策》的授课专题,因此要求授课教师每个学期都要重新备课,对于教师来说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每个授课专题的内容又是非常繁多,因此如何对备课内容进行筛选、如何把握备课内容便成了很难把握的问题。

2.教育途径单一

作为必修课,《形势与政策》目前的授课方式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另一种是时事报告会等讲座的形式。这样较为传统的,又比较单一的教育途径不仅教育力度不够,效果不好,而且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

3.授课对象较为被动

内因是最终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情况看,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形势与政策》的授课内容并不统一,因此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较差,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内在动机的作用自然无法体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把关人”理论在《形势与政策》授课中的应用

在传播学中,“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

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可以分为抑制与疏导。前者是指把关人准予某些新闻信息流通的行为,后者则是指禁止一些新闻信息流通或将其暂时搁置的行为。一般的把关人“把关”的标准主要是来自于作为自身原有经验、看法、兴趣等的总和的预存立场。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如上级、同僚以及受众反馈等的影响。一句话,把关人是根据自己对受众需要与兴趣的理解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加以选择的。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存在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

把关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把关人是授课教师。如果说“把关人”理论在专业课程的传授中所起的作用很难凸显的话,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把关人”理论应用在《形势与政策》的授课中则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把关人”理论与《形势与政策》授课的结合完全可以做到把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相得益彰。

1.选择有效的授课内容——对授课内容的“把关”

我们都知道《形势与政策》的备课资料纷繁复杂,这不仅提供给我们“把关”的可能性同时也告诉我们“把关”的必要性。那么如何确定“把关”的依据则成为“把关”有效性的关键。

(1)依据一:授课对象内在需求

虽然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不乐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其实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是我们目前的授课内容的选择完全是授课教师一手操办,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跟学生内在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大的差距,无法完全符合学生的需要,这种矛盾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在“把关”授课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把关”依据,选择那些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或者着重把学生渴求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效果。

(2)依据二:与授课对象的“亲密”度

一般来讲,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会引起传播对象的高度重视,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既定的授课专题的前提下,要选择那些与学生切身利益以及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宣讲,以引起学生认真听课的浓厚兴趣。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大多与学生就业等敏感问题息息相关,会引领学生今后正确的发展方向。但这同时也要求授课教师真正做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以便对授课内容进行准确选择。

(3)依据三:授课者(传播者)自己“擅长”的内容

讲台上的教师就像演员一样也存在水平发挥的问题,一般对于授课者来说自己熟悉的授课内容发挥得会比较好,自然授课效果也比较好。我们大都对自己的熟悉的领域或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平时也会注意自己在该方面知识的汲取,收集相关案例和实证,那么授课便会是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说明问题彻底,自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的“把关”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我们要求有效的教学方式要强调“师生相互作用”,只有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才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依据一:授课对象有机会参与

以往的单一的讲授的灌输方式之所以没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授课对象没有参与进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创造条件让授课对象有机会参与的授课过程中,让授课对象有角色的承担,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授课效果。因此我们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选择座谈式、讨论式、小组汇报式甚至辩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理论功底上以及思维的敏捷性有较高的素养,否则会因对课堂的把握不到位而可能收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2)依据二:重视形象思维

我们都知道视觉带给人的影响和冲击力是最大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视觉影响在授课中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图像方式来带给学生视觉的影响,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3)依据三:个体启发

前面我们提到的参与式教学主要强调小团体参与,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个体的启发教学。团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益处不需要再赘述了,但是在团体中学生都有依赖心理,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浑水摸鱼的个体,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个体启发式的教学。课堂提问是最好的个体启发式教学方式,也是最易操作和控制的课堂教学方式。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个体启发式教学中答案的对错与否可能没那么重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和思路才是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4)依据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形势与政策课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用实际例子来解释和支撑理论。在举例的过程中要多举日常生活中或师生身边发生的实际例子,使举例更具实际意义和说服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它不仅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学会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家政策来设计和修正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及时修正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作为教师我们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把关人”的角色,相信通过教育者的认真“把关”,形势与政策课终将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必修课,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服务工作。◆(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把关人形势与政策角色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