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新
摘 要: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情感交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要实现与师生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培养;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36-03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为“三维目标”。刘兼教授在《如何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提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积极的心态是潜能永恒的开拓者和催化剂,教育的理想就是使所有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发挥情感教学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数学本身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催化剂,是成功的秘诀。
一堂好的数学课,像一曲优美的旋律,应使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变换中,注意学生的思维坡度,做好合理铺垫,维持学生热情,引发情感。
例如:教学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对“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有困难。要理解这一难点必须讲清“什么是空间”,“空间有多大”,“物体占一定空间”等问题。首先让学生摸摸空“桌肚”,问:什么感觉?学生不知老师何故此问,犹豫答曰:“空的”。对,这空的部分就是桌肚的空间。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空间就是这么回事,学习兴趣一下来了。再拿出一个空杯子,让学生指出空杯子的空间,接着比较两个空间的大小,学生很轻松地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也理解了空间的概念和空间的大小。教师在杯中注满水,问这只杯子的空间怎样了,学生说:“让水占了。”教师小结:水占了这只杯子的空间。同样,在杯中注半杯水,得出水占了这只杯子空间的一部分,从而得出物体可以占某个空间的全部,也可以占某个空间的部分,最后在注满水的杯子中放入一石子,问水为什么溢出,学生很快答出,石子也要占一定的空间,学生很快理解了任何物体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教师进一步提示体积的概念,概念的给出水到渠成,良好的情感氛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情感与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使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静态的概念动态化。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与情感的融合达到最佳状态。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涂上不同颜色,教师也准备了有关动画课件。公式推导时,放手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三角形去拼图。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到了“拼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接着,让学生在兴奋的心境中,观察电脑中的动画演示,证实学生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完全正确,此时每个学生的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
在计算各类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同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割一割,补一补,拼一拼。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丰富了表象,拓宽了认识领域,培养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架起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三、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其先乎情。忽视情感的教学是片面的、非人格化的,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其中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感到愉快,使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入课堂,以一种愉快、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当学生上课发言、板演出差错时,给予他们的不是厉声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你能举手发言,这是积极动脑的表现,很好。”“别急,再想一想,你肯定能做对的。”使学生紧张的心理得以放松,教师的信赖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恰当运用表扬、激励手段。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求知欲高了,浑身就会充满克服困难的力量。
四、参与实践,强化学生体验学习情感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情感调控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使学生在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体验主动探索的愉悦。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首先组织学生玩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的游戏,在搭、摸不断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图形的特点,在探索、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发现: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球等形体,接下来用笔沿形体的一个面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用剪刀剪下来,而后在教室里给剪下来的图形找新家,转眼间黑板上、三角板上、投影幕上到处都布满了图形。在钉板上用橡皮筋围出各种平面图形,更使学生开心不已。最后,请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出、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朋友……知识的得出,没一点突然的感觉,也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功夫,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动手材料,学生始终满怀信心,饶有兴趣地实践着,在这种细致的情感体验中,其思维也变得敏锐起来。
五、善于质疑,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贵有疑,小疑则是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索求新的能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到惊奇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都会质疑,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通过学习,必然会有所得,或懂了,或有疑,而且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给学生展示有得有疑的机会。在质疑交流中,师生互相激励获取信息,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经过讨论——发言——再讨论——再发言的过程,新知识由表及里,层层剥开,最终自己弄懂问题,同时学生被数学问题内在的魅力所感染,喜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架桥,强化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为坚定他们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以情促练,提升学习情感
一堂真正优化的课应该做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有利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情感具有动力、调节、迁移等多种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识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难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练习是学生形成完整认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出发,通过有效、有度和分层的练习,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努力使知识与情感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及时反馈、积极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全面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1.练习设计中恰当地创设竞争氛围。
因为竞争是较常用的激情方式,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就会有不可阻挡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也就达到了练习的最佳效果,教学也就取得了成功。
2.设计练习体现层次性。
对学生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制约,又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反映。我们经常所说练习要有一定“坡度”和“难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再造性→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同时,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3.创设悬念,激发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交流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气氛,以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会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获取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