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2009-01-05 10:35俞世燕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简约语文课堂

摘 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很多人的共识。如何立足语文学科的个性,把课上得简约、朴实,是语文老师思索的问题。语文教学要唤起情感体验,要引入生活活水、要追求浓浓语文味。这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简约、朴实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约;朴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29-03

艺术大师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我想,语文教学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也应该是简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课堂教学要洗净铅华,回归本色,注重实效。汪潮教授也曾说过:“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必须朴朴实实,不能哗众取宠。”我们的语文课,就要上得简约、朴实,用语文的方式行走在语文路上。那么,如何立足语文学科的个性,把课上得简约、朴实?

一、语文教学要唤起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上汩汩流淌。

1.创设澄澈的阅读情境。

阅读是思与思碰撞、情与情感染的过程。因此,阅读切忌浮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种平静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慢步轻声地走进文本,去体会文章中细腻的、激越的、淡雅的、悲壮的等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教学《秋天的怀念》,课始,音乐缓缓响起,老师用平实的语言描述:“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沙滩上漫步,当我们在夕照中凯旋,当我们在森林里探险,我们无不享受到生命给我们的恩赐。但,对于因疾病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双脚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么残酷……”伴随着音乐,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去感受那份细腻而又厚重的母爱。

2.静心阅读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潜心会文,以文中情唤醒真情流露。前不久,我听了一教师执教《她是我的朋友》,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阮恒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的不同含义,更读出了阮恒的内心世界:当学生读到“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时,老师请学生想象“当时阮恒在想什么?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什么了?”学生联系生活,动情地说:在献血过程,阮恒在哭泣,死亡的恐惧紧紧地抓住了他的心,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他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了,见不到亲爱的老师了,见不到美丽的鲜花了……接着,老师话锋一转,阮恒在克制着自己的恐惧,他不想因此而影响了输血,因为他在心中对自己说“她是我的朋友!”此时,学生都被阮恒的行为所感动,是啊,针管里输出的不仅仅是鲜血,还流淌着生命的希望,流淌着浓浓的爱意……老师很自然地小结:这就是阮恒,勇敢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我想,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了——他为了一个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看看草垫上的痛苦的阮恒,你有话想对他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插图旁边吧!情动而辞发,写话练习也落到了实处。

二、语文教学要引入生活活水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于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一教师在教学《父亲和鸟》时,是这样处理“焐”字教学的:

出示句子:“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这个“焐”是什么意思,看着它,再读读这句话,想象夜里鸟儿们是怎么焐的?

生1:鸟儿们紧紧地挤在一起。

师: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生2:鸟妈妈张开翅膀,小鸟都藏在妈妈的翅膀下。

师:多伟大的鸟妈妈。

生3:鸟儿们的羽毛都快冒烟了。

师:哦,那就是热腾腾的样子。

生4:夜里,鸟儿们互相依偎在一起。

师:是呀,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鸟儿们就会互相依偎在一起取暖,那么你觉得冷的时候,谁来焐过你?

生1:我冷的时候,爸爸脱下衣服来焐我。

生2:我手冷的时候,妈妈用温暖的双手来焐我。

师(用手焐学生的手):是不是这样?

生(幸福地说):是。

生3:我感到很冷,妈妈会把我搂在怀里,抱住我。

师:被人焐的感觉真温暖,那就用你的手去焐焐你的小伙伴。

(生互相用手焐手或脸)

师:多么温馨的场面,此刻你们心底一定涌动着一股暖意吧。来,小伙伴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鸟儿的那份暖意。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上述片断中那个“焐”字教学,“焐”出了温暖,“焐”出了关爱,也“焐”出了孩子的童真。

三、语文教学要追求浓浓语文味

追求语文味浓浓的好课,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味浓浓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底线”。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品读感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笔练写。在读读写写中,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1.让学生充分地读。

语文课上,我们要注重读书,要读得扎实,读得饱满,读得尽兴。一篇课文,首先应该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如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础,才会有不同的感悟,才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我们应该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耐心地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甚至课文中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也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感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更让人感受个性阅读的魅力。

如一教师在执教《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一句时,老师问:黄叶会怎样道别呢?黄叶道别时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有学生就针对其中的“刷刷”,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刷刷(天气凉了,我要投入大地妈妈怀里去了,让我们好好地过一冬吧,明年再见)——黄叶深情地道别。”

“刷刷(我要走了,再也见不到你了)——黄叶难过地道别。”

“刷刷(我走了,我要‘化作春泥更护花呢)——黄叶自豪地道别。”

……

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不但读出了个性,也深刻感悟了语言文字的奥妙。当然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2.让学生真切地写。

课堂写话,是语文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写”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当然,这个“写”,一定要精选“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使写在一次次笔墨泼洒中厚重起来。

我们可以从字词入手,利用文本进行写的训练。因为汉字是表意性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体悟,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万里长城》中有这么一句: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了长城……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王崧舟老师在这里就精心设计了一个写的训练,抓住“成千上万”问:都有哪些人登上了长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参观者?请展开想象,动笔写写。有学生写一位白发苍苍老爷爷,拄着拐杖,登上了长城……有学生写一位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记者,登上了长城……有学生写一位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跟着爸爸妈妈登上了长城……还有学生写一位双腿瘫痪的残疾人,坐着缆车,登上了长城……正是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国家元首,不管他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会由衷、真诚地赞叹万里长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一种气魄叫雄伟,有一种形象叫庄重,有一种品格叫坚强,有一种精神叫刚毅。

当然,纵观我们的教材“写”的资源很多,如精彩段落,仿一仿;课文空白,补一补;悬念结尾,续一续;情动之处,抒一抒;古诗意境,叙一叙;课文插图,写一写……作为教师务必要潜心研究,把它教“活”。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勤动笔,何愁学生的的语文功底不深呢?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一种朴实的教学态度,是一种求实的教学精神。愿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朴实、扎实,把“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俞世燕.对语文课堂遗憾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学研究,2007,(2).

[2]汪潮.教学新理念[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王崧舟.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简约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初中数学课堂价值的发现与初探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追寻简约之美 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