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长
摘 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女性人力资源在传统的服务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更是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女性人力资源成为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培养;开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1 现代服务业涵义及女性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1.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内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首先,它与传统服务业是有区别的。第一,与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低、乘数效应小和劳动力素质较差等特点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
其次,它与新型服务业是有区别的。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产业,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新出现的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虽然产生于现代,如果远离现代科学技术,也不能算作现代服务业。
最后,它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有区别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而出现的,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包含关系。
1.2 女性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相对若干年来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现实看,中国服务业发展已明显滞后。滞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的匮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体现在装备中的技术,而是需要大批能抓住国际服务业战略转移机遇,并能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力资源。其中,女性人力资源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女性人力资源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
1.2.1 受教育的比重不足
由于受传统“重男轻女”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加上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在男女之间的分配出现了不平等现象。以2003 年为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 3 850.62 亿元,约占GDP 的 3.30%,与 5.1%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显得很低。与此同时,在享用稀缺的教育资源方面男女也存在着不平等,截止到 2003 年,全国小学学龄女童入学率为 98.61%,男女性别差异为 0.08 个百分点;小学、中学、大学女生数分别占在校总人数的 47%、49%和 44%,与同等层次的男生在校人数相比,仍有差距。
1.2.2 就业受歧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一些传统观念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女性就业受歧视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与传统服务业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出现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摆出只限男性的条件,招收女性的单位也纷纷提出年龄和容貌的限制,40岁以上的女性求职过程举步维艰。于是,出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40现象”。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平衡单位男女比例而招收女性求职者。在工作过程中,女性常常处于最基层的工作位置上,她们希望被委于重任,希望提升,则意味着她们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在退休年龄的限制上,男女不同,这也引起了很多人争论。因为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男性与女性在身体健康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在一些岗位上,女性和男性的差别根本不存在。
1.2.3 女性就业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着劳动力创造者的角色,所以女性在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往往会有情绪波动,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效率。这使得一些单位往往以此为借口,不招收女性,或不能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出现减少工资福利,顶职,甚至辞退的现象。在工作中,女性还往往面临着性骚扰,性别歧视等压力,让她们的心理负担过重,严重的影响了她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2 女性人力资源在现代服务业中发展受限制的原因
2.1 女性自身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是基于现代技术和信息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一般认为男性更适合从事这一领域。而女性一直被冠以“弱势群体”的称号,这与女性的自身特点是分不开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身体状态渐渐弱于男性,她们在体力上要远远亚于男性。同时,女性更加的感性,使之在处理问题上时,往往会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而男性则不同,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的趋向理性。因而,在高层决策的岗位上,人们往往更加认同于男性决策者,而不认同女性决策者。另外,女性更多的关注于家庭建设,使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不能像男性那样高效率的工作。
2.2 女性整体受教育程度低
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我国传统观念对女性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深刻影响,女性受教育重视的程度要略低于男性,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领域中,除失学女童的比例高于男童之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各种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比例,都基本上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且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男女相差的比例越大。
2.3 女性自我提高意识弱
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伦理观使得大部分女性不愿意进一步提高自我,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来。她们在那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和无法抗衡的社会压力下,自愿地作为男性世界的附庸,认为她们所做的事就应该是那些不具挑战性的事,那些才是她们份内的事。
2.4 社会对女性职业能力认同性低
由于传统性别文化对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认同和行为期待等原因,限制了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女性职业晋升困难重重等报道屡见不鲜。社会普遍对女性的职业能力持怀疑态度。
3 女性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对策
3.1 加强现代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女性现代服
务技能教育
为了消除服务业存在的职业性别隔离,提高女性服务能力,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女性的职业技术水平,培养大批服务业女性技术骨干。根据市场和城市发展需求,服务业要大力开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业和岗位培训,突出职业培训中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女性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女性的国际化服务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满足女性获得较高技能、知识、收入、职位等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现代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性别平等观念,打破职业上的性别隔离,从而实现现代服务业性别平等这一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
3.2 建构有利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
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女性自身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一切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都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可以被挑战和改变的,个人和群体的行动能够带来性别秩序的改变。
3.3 健全法律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的妇女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范中,不仅将对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加以修改完善,而且还把社会保险法、公务员法、农民权益保障法等与妇女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作为新的立法项目纳入计划。在以后的政府工作中,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制定配套政策,使立法统一;明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执法主体,强化政府部门职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切实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政策规定,既违反了男女平等的宪法精神,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女性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加大,所以目前实施的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国情的,同时在一些企业,工作年限的长短,是由用工双方的劳动合同决定的,按照性别规定退休年龄意义不大,因此在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可以设一个弹性规定,女性根据自身的身心状态决定退休年龄,这样既符合男女平等意识的要求,也适应我国国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人文化的关怀。
3.4 女性要提高自己要转变观念
女性缺少自信和较低的成就动机是影响女性才能发挥的内部障碍因素。成就动机是人们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人才成长史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是人才成长的方向、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追求、成就事业的强烈动机,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当前,在女性中普遍存在成就动机不强,安于现状,缺乏奋斗进取意识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女性潜能和效用的发挥,从而制约了女性的成长和发展。作为现代女性应该摆脱这种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敢于挑战自我,树立自己的成就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当实现一定的目标以后,也不能停滞不前,而应该向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和争取。
参考文献
[1] 蒋姝丽.女性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J].经贸时代,2006,(9).
[2] 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4,(12).
[3] 许艳丽,卢丹萍.滨海新区建设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J].天津大学学报,2007,(9).
[4] 张国云.发展服务业是当今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浙江经济,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