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
摘 要: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剖析财政监督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财政监督在国家财政管理和国家经济监督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机制;社会监督
1 财政监督的内涵剖析
财政监督是具有财政监督权利的主体,依据财政活动客观职能的要求,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监察和督促。具体说,把握财政监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监督是由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实施的。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不仅有财政机关,也有审计机关、代议机关等,还有社会中介机构。因此,一个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应该是财政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代议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的有机构成。第二,财政监督是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监督,而不是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监督。财政监督的对象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有资本金管理等财政管理事项。第三,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是对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专门监控,是为实现财政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约束财政主体行为的机制。因此,财政监督体现了管理的本质属性,它寓于财政管理活动当中,与财政资金运动同步进行。
2 财政监督的作用
2.1 维护全局利益和社会公共需要
市场主体通常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局部利益最大化与全局利益最大化发生冲突时,各活动主体可能为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做出损害全局利益和公共需要的行为。财政是公共经济行为,目标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财政监督通过对财政分配活动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2.2 保障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
财政监督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国家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当前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各项财税政策特别是重大财税政策能够得到切实贯彻和执行,各项财税政策的出台有其相应的政策背景、条件和目标,财政监督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重大财税政策出台前的调研、摸底作用,财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和监控作用,财税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评价作用,确保财税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2.3 促进财税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通过财政监督的监控、评价、纠偏与反馈等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反映出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行财政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可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有关业务流程,促进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4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各市场主体行为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因而,强化财政监督工作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政法规制度,依法实施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预警、监控、纠偏、制裁和威慑作用,实施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3 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3.1 多头监督,造成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的财政监督体系从监督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财政系统内专职监督机构的狭义财政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监督和预算执行监督,政府系统中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社会中介的审计监督,社会公众借助媒体进行的直接社会监督。多头监督,监察领域又缺乏明确分工,极大地影响着监督的综合效能。往往造成监督工作走形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财政的公共性,因此,让社会民众、新闻媒体拥有各级政府的普通财政财务状况的知情权,并且赋予其财政监督的行使权,是保证财政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然而,受制于较低的财政透明度和有限的财政监督权,现行的社会监督机制较为落后。
3.2 财政监管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性
由于多头监督格局的存在,各监督部门存在争夺部门利益的倾向,内耗很大,也使丰富多样的监督形式简单趋同,变成对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管、卡、压”。监管手段单一,只重惩罚,不重科学的监督管理,无法从源头上实施监督,最后只能争取“秋后算账”式的事后监督,使监督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出现缺位和无系统性。
3.3 财政监督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
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 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 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4 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建议
4.1 加快财政监督立法,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法律主体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否则就可能违法,引起法律诉讼,从而影响国家和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针对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滞后的局面,应尽快建立和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一要规范和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快财政法规的立法进程。坚持财政监督,健全财政职能,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就必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依法理财氛围越好,财政监督职能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国务院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易于操作并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财政管理行为和经济工作行为,保证财政监督的公允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特别是要加快《财政法》等法规的立法步伐。二要尽快制订《财政监督法》,填补当前财政监督制度上的法律空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监督的法律依据,解决财政监督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使财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2 理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政府监督与社会监
督的结合
我国财政监督格局虽然已经较全面地覆盖了财政监督的可能实施主体,但在各监督主体之间协调方面仍然欠缺有机的结合,目前出现的交叉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较多,因此,今后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各监督主体应明确分工划清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形成合力,进行分类监督和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政监督工作任务。当前,尤其要注重政府部门所实施监督与社会监督之间的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纳税人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应当得到充分的利用,他们外在于政府系统能相对不受利害牵制,从而能更真实更有效地实施财政监督;为此,应通过相应制度的设置和完善来改变和弥补社会公众直接监督所呈现的零散的、非规范化也非专业化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升财政部门监督、细化强化人大监督以及增加审计监督处置力的过程中,在保留媒体监督的同时,应当大力建设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令财政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便利、充分并且自始至终地处于社会公众的目光之下,同时大力建设政府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通畅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处置制度,从而全面系统而深度地联通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政府系统的监督,从而各自扬长补短,形成有机结合、内外均衡的财政监督系统。
4.3 创新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实现“三个结合”
一是在监督对象上,由对外监督转变到内外监督并重上来。内部监督检查是财政部门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预警防范,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在内部监督中,不仅要对内部财务和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而且要对内部管理制度、工作运行机制进行监督,包括是否按照法规政策开展工作,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有效,资金分配是否合规合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等,要逐步建立起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二是在监督环节上,由重事后监督、突击性检查为主转变到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上来。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工作的中心是以加强管理为主,因此,财政监督工作也要转变监督方式,一是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二是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三是在监督检查结果处理上,由处罚为主转变为处罚和整改提高相结合上来。当前,违法违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成为财经秩序混乱的重要特征。财政部门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依法监督,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把对违纪事项的处理与对责任人的处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但检查不是目的,是手段,要与整改密切结合,检查一个单位,整改一个单位,务求收到治本之效。同时,对重点整改单位实行跟踪回访制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扩大财政监督检查成果。
4.4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
财政部已明确规定在“金财工程”中建立“财政监督检查信息子系统”,实现对财政运行的事中、事前适时监控。财政监督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做好监督工作的重要措施。财政监督机构可以与各业务机构通过计算机联网手段,与部分财政管理系统联网,实行信息共享。通过网络控制系统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去向、结存等动态情况,对管理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追踪监控,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把相关信息向多方提供,实行多方制约。另外,财政监督应逐步改变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检查方法,设计开发集财务数据分析、税金测算、政策法规于一体的财务会计监督软件,设计开发税收稽核系统分析软件等,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和精度。同时,财政监督成果的信息管理可实现智能化,运用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预测和分析,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 苏志希.创新监督理念 健全财政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6,(1).
[2] 丛瑞雪.对财政监督工作新思路的探索[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