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改同行:让语文教与学充满乐趣

2008-11-04 08:59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课改生活情境兴趣

许 欢

【摘 要】 语文课教学,要把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精髓所在,为此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借课改培训之机,对自己平时的教学予以总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探索学科融合路,把快乐带进语文课堂,把快乐还给学生。

【关键词】 课改;生活情境;兴趣;自由作文;统一作文オ

今年7月份,我参加了高中课改培训,感受很深,恰和自己平时上课的一些方式和课改不谋而合,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小小所得记录下来,温故以知新!

去年,我有幸担任初二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由于中途接手,学生的排斥感很强,为了更好的和学生沟通,从而能够顺利的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我突发“奇想”,采取了以下两个小招,力图使语文的教与学充满乐趣。

一、生活即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首先要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更多的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系课文外,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来理解和体会。以加强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为此,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抽出5到10分钟让学生进行《今日点击》,学生可以讲述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凡是能引发思考的都可以在《今日点击》中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大,相互间的交流也更深入了,有些同学甚至会事先准备一些精彩的文句,与其他同学讨论、分享。无形之中既锻炼了口才,更丰富了同学们写作的素材,一举多得,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教师对于他们的讲述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教益,其实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生活处处皆语文!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语文教学应力求将知识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去创造生活,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不断领略并获得生活的意义。因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语文中,汲取他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自己的生活。其次,鼓励学生用语文知识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发现生活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并践行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的生活世界不断充盈。而学生在用语文知识引导生活的同时,也是语文知识重现与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管怎样,让学生轻松地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又愉快地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这次课改中新的语文教学强调的重点所在!

二、兴趣即素材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一点:

首先,必须在鼓励中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作文难!这恐怕是不少师生的共同“心声”。学生害怕作文,谈写色变。老师怵头作文,劳神费时收效低。如何改革作文教学,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内容,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为了讓作文课多些“欢声笑语”,少些“痛苦忧郁”,我采取了鼓励教学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每次批改作文的时候,多找学生的优点;评讲作文的时候,将学生在作文中“闪现的智慧光芒”一一呈现,让作文课堂充满了鼓励的掌声,当然,更要趁热打铁,当学生沉浸在表扬中时,及时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无论是作文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稍弱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是需要鼓励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们培养了兴趣,获得了信心,写作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过程。但往往由于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期盼太切,责之甚严,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发掘其中的创新和睿智的火花,整篇作文、记叙、描写、议论,一段话,一两个句子,只要确有“独到之处”,就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教师欣喜地有感情地朗读、或张贴于壁报栏等,再辅以科学精当的引导,学生的习作水平会逐渐提高,其写作的兴趣会日渐强化,形成良性循环直至最佳状态。

其次,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如高二第一学期有两个单元的诗歌,一开始学习,我就布置每人写一首诗、写一篇评论。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以足球为话题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我总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的,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我不想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教无定法,作为年青教师,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进。在我看来,无论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猜你喜欢
课改生活情境兴趣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