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思想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08-11-04 02:53周秀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教师应证明

周秀峰

一、构造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在研究或解决一类问题时,如果通过类比、联想,发现它与另一类数学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便可构造出一个新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解决.构造数学模型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深刻分析、正确思考和丰富联想的产物.构造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能给人以启示,可使学生迅速准确、灵活巧妙地解决问题.

例1解方程x3+2 x2+3x+ -1=0.

分析:三次方程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换个角度把 看做未知数,x看做已知数,构建二次方程模型:

x•( )2+(2x2+1) +x3-1=0.①

解方程①,得 = .

则有 =1-x或 =- ,即x2+( +1)x+1=0,所以可得方程的三个根为:x1=1- ,x2=- , x3= .

例2设 x,y∈R,求证(x4+y4)(x2+y2)≥(x3+y3)2.

分析:我们可通过构造向量模型,解决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左边可看做两个向量a=(x2+y2),b=(x,y)模平方的积,不等式右边可看做两个向量a=(x2+y2),b=(x,y)内积的平方,故有(x3+y3)2=(a,b)2=|a|2|b|2cos2?兹≤|a|2|b|2≤(x4+y4)(x2+y2).

二、运用已有信息储备构造辅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数学思维问题,学生学习数学是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综合,学数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思考,学思想.当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应抓住典型例题,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建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构造辅助问题.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可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不等式.

例3已知α3-3α2+5α=1,β3-3β2+5β=5, 求α+β.

解:注意到两个已知等式的左边具有相同的结构,故可引入辅助函数.

f(x)=x3-3x2+5x进而化成f(x)=(x-1)3+2(x-1)+3,再引入函数g(u)=u2+2u,则f(x)、g(x)之间有关系,g(x-1)=f(x)-3,易见g(u)是单调上升的奇函数,而题中的条件变成g(α-1)=f(a)-3=-2,g(β-1)=f(β)-3=2.由g(u)的性质知α-1,β-1在x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故有(α-1)+(β-1)=0.由此得α+β=0.

三、通过联想构造辅助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的开阔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散发思维具体表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平时学习和解题研究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构造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注重积累作为联想和构造的基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解题能力.构造法解题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数学形式的构造绝不是单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而是多种思维方式交叉、联系、融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用构造思想解题属于求异思维的范畴.

例4x∈R,a为正常数,且f(x)满足f(x+a)= ,求证:f(x)是周期函数.

分析:要证明f(x)是周期函数,只能从定义出发,但从题中找不到函数的一个周期,观察题目结构,可联想到所给式子与tan( +x)= 相似,而tanx最小正周期为π= ×4,可猜到f(x)周期为4a.

证明:f(2a+x)=f[a+(a+x)]= = =-,

f(4a+x)=f(2a+(2a+x))=- =- =f(x).

又a>0,所以4a为f(x)的一个周期,即f(x)为周期函数.

另外,对于一些不同的命题甚至是不同类的命题,可通过它们之间的一些相似点寻求统一的解题模式,这里又有着求同思维的因素.掌握好构造思想和构造法,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虽然开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自觉地坚持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训练,最终必有可喜的收获.构造数学模型求解应用问题,是对构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要求能对数学各分支的知识进行本质上的沟通外,还须有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把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如何解决好这类问题将是一个大课题.本文中所探讨的解决应用问题的基础,对研究应用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教师应证明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获奖证明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