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丽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一说法虽然武断,但是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确实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语文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两方面均得到发展。语文教学包括好多环节,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我就以初中课堂教学为例谈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课前准备课时要有渗透德育的意识,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文章题目进行解说、导入新课、字词解释、分析人物、分析情节、把握主题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进行点滴的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介绍文章写作背景时注意渗透德育
每篇课文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况都不同,教师在介绍这些写作背景时,要把学生带进作品中去,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感情,学生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有关文章的背景材料“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难当头情况下,鲁迅反驳错误论调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唤起民族自豪感有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解说文章题目时注意渗透德育
课文的题目有的本身就具有极好的思想内容,抓住题目中能揭示思想内容的关键词语进行释题,就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敬业与乐业》时,就抓住“敬业”和“乐业”进行教育,“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乐业”就是“乐已忘忧”。“敬业与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引导学生注意“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的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包括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也要有敬业乐业的精神。
三、导入新课时要注意渗透德育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我在讲课之初便精心设计了一个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的雄浑、黄山的奇秀、华山的险峻吗?你们欣赏过长江的秀丽、黄山的怒涛、漓江的清澈吗?你们是去过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还是到过素有天堂之称的苏杭呢?”这一番话,如一粒小小的石子掷在了平静的水面上,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无数的浪花,他们不由得在下面唏嘘慨叹祖国山河之美,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愫,唤起了他们游历祖国山水的渴望。很多学生在课下交流时都说,将来一定要到这些地方
去看一看。
四、字词解释、理解句子时注意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具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功能,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讲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引导,使学生理解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一课》中有一段:“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在教学中,我抓住“惨白”一词,让学生想想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学生会猜测出很多原因。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这都归结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这样学生们就能从韩麦尔先生的举止感受到爱国之情,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激情。
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学习古人那种旷达的胸襟。
五、分析人物时注意渗透德育
通过分析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善恶,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情感,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我们在《最后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弗郎士从糊里糊涂到懂得爱国道理的过程和韩麦尔先生高大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在教学时,抓住这些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通过表情朗读,投影形象,模仿表演等再现一个个完美的高大的形象,激励学生学习英雄的品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课文中优秀的人物有教育意义,而且有些人物并不优秀但也可以给我们以教育意义。
六、分析情节时注意渗透德育
一篇文章感染人的地方有很多,一些细节的描写,细腻、感人,易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是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内容。如朱自清的《背影》以他父亲背影的平常角度,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把那种父子的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他的父亲蹒跚着穿过铁道给他买橘子的情节。让学生体会到:母爱固然伟大,可父爱同样很伟大。
七、把握主题时注意渗透德育
如《风筝》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从亲情看,兄长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仍觉得对弟弟愧疚,也要讨小弟的宽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讲手足情。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手足情意识比较淡薄,亲情教育很有必要。另外这篇文章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说它的主题,如从自我剖析角度来探讨主题:从鲁迅自身精神来看,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醒,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对这种主题说,我们也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善于自醒自责”教育,教会学生要有错时知错、认错、改错。探讨小说主题时遇到有适合的德育渗透点一定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成为点睛之笔,点亮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有机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认真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准确把握“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的相互融合,努力使教材中的“情感和知识”教育相互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情知交融、升华情感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