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命题透视
文言字词是组成文言文的基本材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不断演变,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也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产生了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文言字词就成为理解文言文时难以突破障碍,若不排除这一障碍,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就无从谈起。
观察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根据《课程标准》、各地考试大纲及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分析,今年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将呈以下趋势:一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二是考查对象仍为常见的实词;三是重具体释义(含句子翻译),轻选择、判断;四是命题的文本材料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考点梳理
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本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④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二是古今异义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的意思是今义。古今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②词义缩小。如“臭”,文言文中表示好气味、坏气味皆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③词义转移。如“涕”,古意指眼泪,而今义则为鼻涕;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⑤名称说法改变。如“衣(yì)”改称“穿”,“甘”改称“甜”等。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淆。
三是一词多义现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有些多义词常用的义项往往多达五六个甚至十几个。然而无论义项多少,在一个句子里某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再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
四是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的现象。词类活用主要包括:①名词的活用;②动词的活用;③形容词的活用。要注意两个原则,就是一看功能,二看搭配。可根据现代汉语中一般词类的主要功能及搭配规律加以识别。
1.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薄如钱唇(边缘) 每字为一印(字模)
B.有奇字素无备者(生僻字)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C.更互用之(二铁板)持就火炀之(靠近)
D.又为活板(发明)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游:游玩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C.前人之述备矣 备:准备。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形状。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②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③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5.解释下列中加点的含义。
①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其两膝相比者()
③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尔辈不能究物理()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固以怪之矣()
④一狼洞其中()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邑人奇之( )
②稍稍宾客其父( )
③父利其然也(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9.下面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 义项。(只填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10.“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A.由是先王遂诣亮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寻向志()
④寻病终()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气象万千 ()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1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辍耕之垄上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期年之后()
④皆朝于齐()
16.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杀三虫
B.停数日,辞去
C.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17.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译文:(一个)鲁国人自己善于用麻、葛等编制鞋子,(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
B.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译文:有人告诉他说:“你一定会穷困没有出路的。”
C.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译文:鞋子,是为了(人们)穿的,但越国人赤脚行走。
D.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拿你的专长,到用不着你专长的国家去游玩,想不让他们穷困,怎么可以得到呢!
1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④陶后鲜有闻()
19.翻译下列句子。
①火烧令坚。
②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0.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甲]文侯与虞人期猎①。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丙]范式字巨卿④,少游太学⑤,为诸生⑥,与汝南张劭为友⑦,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⑧,见孺子焉⑨。”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范式传》)
[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虞人:管山泽的官员。②吴起: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北)人,著名军事家。③三军:对军队的统称。④范式:东汉金乡人,历任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有才华和威名。⑤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⑥诸生:许多求学的人。⑦汝南:在今河南省。⑧尊亲:指张劭的父母。⑨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
⑴从[乙]文中找出与[丙]文中“请设馔以候之”的“候”含义相同的两个字:和。它们的意思都是。
⑵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身自罢之罢:通“疲”,疲倦。
B. 而止之食止:留下,留住。
C. 少游太学游:游学,求学。
D. 将过拜尊亲 过:过去,经过。
⑶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与“官其能服三军欤”中的“服”相同的一项是()
A. 全国为上
B.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C. 为能急人之困
D. 礼天下之奇才
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②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译文:
③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译文:
【参考答案】
1.B2.B3.D4.①边,极限②平③使牛出汗④亲自 5.①思念②渡过6.①疏远(远离)② 靠近 ③停留 ④研究(探究)7.①通“叛”②写文章③本来④打洞8. ① 对……感到惊奇②把……当做宾客。③认为……有利可图 ④ 同“攀”,牵,引9.③10.B11.①整齐的样子 ②田间小路 ③寻找 ④随即,不久12.①景色、景物等②雄伟(雄壮、壮丽)的景色(景象、景物)③探求、寻求、寻找、探索等 ④处在13.①好处、益处、裨益等②通“德”,感谢、感激、感恩等 ③同“向”,从前、以前、昔日等④停止、抛弃、丢弃等14.A15.①认为 ②指责③满一年 ④朝见 16.A17.D18.①平民 ②同“悦”,高兴③护城河 ④少19.①用火烧使它坚硬。②每一个韵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20.⑴ 待 俟等候,等待⑵ D(应释作“探望”。)⑶B(都是动词活用为使动词。A、C、D中的画线词分别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⑷ ①魏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今天)一同去打猎,(现在)虽然饮酒很快乐,(但是)难道可以不去赴约吗?”②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③母亲说:“如果这样,应当为你们酿酒(作准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