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榆黄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药兼用,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栽培工艺简单,易推广,生物效率高,在我省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为了寻求高产、稳产栽培模式,提高榆黄菇的生物转化率,增加种植效益,进行了熟料、半熟料栽培榆黄菇产量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茵抹榆黄-1。
1.2试验配方一、二、三级菌种均采用常规配方制备。栽培料配方为试验所得的高产配方,即棉子壳86%,麦麸10%,石灰3%,磷酸二氢钾0.5%,尿素0.5%,菇壮素、氨基酸多元微肥等添加剂按试验获得的最佳配方。料水比1:1.35。
1.3试验设计本试验熟料、半熟料2个处理,重复三次。分别于春季(2月15日—5月15日)和秋季(9月15日—12月15日)进行两次试验。每个处理150kg干料,分别装在17×43×0.005cm聚丙烯袋内,共300袋。每处理以春秋两季的产量平均值作为全年的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试验方法熟料处理,在装完袋后立即进行常压灭菌12小时,装袋、灭菌在1天内完成。半熟料栽培(即发酵料栽培)处理方法:原料加水拌匀后堆高80cm圆锥形堆,用木棍在堆上每隔30cm见方插洞通气。堆上覆盖草帘或薄膜。当料温升至60度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此后,每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4次。最后一次翻堆后,料温最高处出现大量白色放线菌,发酵料变成褐色,无酸、臭等异味时发酵终止。
1.5接种和栽培管理熟料栽培的,待灭菌后菌袋温度将到30度以下时,用无菌箱或超净工作台无菌两头接种,用种量为干料重的5%。半熟料栽培,可边装袋边接种,接种方法同平菇,用种量15%。
出菇方式采用室内两头出菇,管理方法按常规,菇房温度控制在18—25度,空气相对湿度85—95%,统计前三潮菇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菌丝吃料时间和满袋天数熟料栽培菌丝吃料时间平均为4.5天,半熟料栽培平均为6.3天,熟料比半熟料菌丝吃料时间提早了1.8天。菌丝满袋时间熟料栽培平均为33.7天,半熟料栽培平均为27.8天,熟料比半熟料推迟了5.9天。结果表明,熟料栽培易于菌丝萌发和吃料,但因通气性稍差,发菌时间较长。
2.2污染率比较春秋两季熟料栽培600袋,共污染13袋,污染率为2.15%;半熟料栽培600袋,污染72袋,污染率11.3%。结果表明,熟料栽培比半熟料栽培能明显的降低污染率。这可能与熟料栽培菌丝萌发吃料快,封住料面早有关。
2.3产量比较
表1可知,榆黄菇熟料栽培产量明显高于半熟料栽培,生物效率可提高16.6%。
3、小结和讨论
熟料栽培有利于菌丝萌发、吃料和生长,降低污染率,提高产量,在生产中是值得推广的高产栽培技术之一。半熟料栽培虽然污染率较高,但生物效率达132.2%,产量较高,且栽培工艺简便,节省能源和用工,降低生产成本,若采用发酵后期加人适量杀菌剂,控制相对低温出菇,防止后期污染相结合的技术,也不失为生产中值得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更易为生产条件简陋的广大农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