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2007-12-26 00:41李慧敏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提问引导学生初中数学

李慧敏

摘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生只有善于发现,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才能真正走进科学的殿堂,才能充分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否则就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记忆者与固有者。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是新形势下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机械灌输,而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互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各种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以兴趣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也是学生自主提问的内在动力。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自然难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提问。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提问。

1、打造良好教师形象,实现学生情感的正迁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的学习态度。试想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剑拔弩张,势如水火,学生又怎么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呢?为此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要具备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拥有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将自己的热忱献给教育事业;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情,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向学生来展现教师和蔼可亲可近的一面。这样自然就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从而实现积极情感的正迁移。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师不要只是呆板而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教学手段,而是要顺应教学改革形势,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于数学学科特征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问题教学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等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与课堂的活力。这样才能更加切合学生的特点,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探究,乐于探究,其学习状态自然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最活跃,从而能够产生更多的不同看法,探寻更多不同的解决途径,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来。如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而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与定理等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感性材料之中,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以问题为契机,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没有悬念的单纯讲解,只能让学生陷入被动状态,只能是机械地接收现成的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认知,学生自然难以形成独特见解,难以提出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提问手段,发挥问题的启思功效,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探究,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

1、问题要有探索性。只是局限于检查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的掌握情况的检测型问题,固然能起到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目的,但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为此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要着眼于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来展开探究,这样在探究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展开有深度的探究,在探究中能够产生并提出更多的问题。

2、问题要有启发性。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的提问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方而弗能”之时,这样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进而使学生于无疑中生疑,于有疑处无疑,于表象入见本质,使学生顺利完成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

3、问题要有开放性。限于条件完善、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提问。而条件不完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则可以将学生从固定的模式与桎梏中解放出来,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探究,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更加利于学生的自主提问。

三、以评价为支撑,提升学生提问动机

学生的自主提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出现反复。此时学生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外部的鼓励。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惧与退缩心理,此时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必要的正面激励,自然就可以让学生重拾自信,以更大的动机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评价为支撑,给予学生不断的正面强化与鼓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不是单纯地关注学生提问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而客观地来反映学生的具体学情,否则许多学生进行了独立而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过程,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只是单纯地关注其结果,势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提问的积极性。 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更加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方向与思考行为,从而达到学生更为积极而有效的思维。

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现代教学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但赏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参与到学生的思维中来,善于做纵向比较,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正面肯定,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让学生看到进步,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在今后遇到困难时自然也会勇敢面对,可以攻克重重困难。

猜你喜欢
自主提问引导学生初中数学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自主提问,叩开学生探究之门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发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