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07-12-26 00:29李英哲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李英哲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关键词:情景;小学数学;创设;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生活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生活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2、生活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3、生活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4、生活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生活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1、例题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易懂易学。“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导入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

3、练习生活化,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

三、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吸引力”。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所以,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这也是孙悟空失去“磁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由上而知,创设有效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情境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既妙趣横生,又内涵丰富;三是既鲜活生动,又科学合理。总之,教师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把控情境走向,课堂情境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