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

2007-04-23 16:27施久铭
人民教育 2007年19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案教研

施久铭

2000年,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从原来的市实验小学“分家”出来。

虽然教师都是老实验小学的班底,但名字一换,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校舍周围都在拆迁,孤零零地只剩我们这里八九亩的一个校园,老师、家长都在观望。家长担心学校的师资水准可能因‘分家而下降,老师们则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了忧虑。”校长何晓东说。

面对这个转折,这所年轻的学校是如何重新打造品牌以获得社会认可的呢?

将教师的专业生命放入值得追求的过程中

何晓东是绣湖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上任不久他便提出了“建一流师资,育一流新人,创一流名校”的学校发展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

首先来看“育一流新人”。

绣湖小学的校训是这样表述的:诚实好学、活泼向上。它简单而深刻,“包含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目标”。

与校训相联,学校的培养目标显得更为实际———“动起来健身,静下来读书,动静结合学做人。”“学校的阳光体育开展近十年了,怎么想起做这个呢,因为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近视率很高,自从我当校长开始就出台了一个规定,每个班如果近视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就要奖励班级活动费两百元。”“‘动起来健身还需要利用资源,有些资源是自己拓展的,2006年我们争取了一个项目‘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而义乌的分部就放在我们学校,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下拨经费,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灵活利用有好处,在大课间节假日到处都可以看见我们学生活动的身影,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机制也灵活。”

关于“静下来读书”,何晓东有一种观点:“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的社会浮躁,各种媒介对学生的冲击是很大的,缺少了一些‘儒雅气质,让学生静下来读书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的重要部分。”

而“动静结合学做人”,不言而喻,“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在读书中明白做人。”何晓东说。

有了一流的学生和老师才会有一流的名校,追根溯源,一流的学生还要有一流的师资来培育,所以绣湖小学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放在了师资队伍建设上,而师资队伍建设又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线。

同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学校一样,在《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前,绣湖小学的教师专业成长缺少有力抓手。

那时候,尽管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还不错,“但教研的全部工作就是备课改作业,机械地重复,教学只能停留在技能型和经验型阶段。”老师们都明白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自为政,“教师的专业成长找不到有力抓手。”何晓东回忆道。

直到2001年这种状况才开始转变。

这一年何晓东到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名师工程”培训。在省教育学院,他听了卢真金教授关于“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专题报告。

这激起了他的思考。

“我们的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反思,为什么反复做的事情却没能发展为有效的教研形式,并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他思索着。

何晓东找来同行的副校长王鸿。王鸿很早就评上了教学能手,而这些年来在专业成长上一直寻求着突破。

不谋而合,他们将焦点集中在了“反思性教学策略”上。他们商议:能否从这个话题出发,在学校开展一项行动研究式的课题———这或许能够改变老师们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

很快,《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获省里批准立项。

这是学校第一次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推进课题研究,它意味着在追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绣湖小学找到了现实的抓手。

“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无疑成为了规定学校教研主题和方向的“关键问题”。借助它,作为基本教研单位的教研组明确了研究方向,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地讨论教材和大纲”。

因为课題,专家来到了学校,老师们和专家面对面地探讨问题;因为课题,教学反思的手段也多了起来,日记反思、案例反思、对话反思还有录像反思;借助课题,教研组活跃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育沙龙、论文点评等教研形式越来越丰富,从而带来了新型教研文化的诞生。

“过去一些在课堂上根本不去关注的细节在反思性策略下呈现出来,而让老师们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校本研修的过程。”

“老师们的话自然多起来,思考也多起来了。”“以前的教学是围绕教材和教参更多集中在操作层面,课题开展后老师们的思考中个性化成分多了一些,有自己思想才算是成长起来。”何晓东说。

老师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吴兰芳老师从一节公开课《美丽的小路》上反思了课件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本来是一个精心的课件设计,在课堂上却变成了转移学生注意力的“元凶”。于是吴老师对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有了自己的主张,“课件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为点缀而生,要真为学生实际、真为文本服务。”

吴美勤老师则从自己“一节失败的好课”中体会到了“学生的天赋简直不可估量”。在她眼中有着对儿童和儿童文化发现的惊奇。

……

带着这些思考和发现,老师们踏上了校本教研之旅。

可以肯定的是,课题开展后绣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开始提速,而方向决定思想的高度,正因为有了正确的方向,老师们才能够“将专业生命放入值得追求的过程中”。何晓东说。

有计划地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任绣湖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的吴兰芳是由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她对我们述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将自己的成长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前,“我1993年到学校,那时候抓得紧的三笔字等基本功,教研活动也一律被称为基本功比武,每个星期学校都要检查老师的教案,对年轻老师尤为严格,这样使得青年老师能够很快就跟上了学校的脚步,但这段时间感觉自己进步得很慢。”吴老师说,“专业成长加速应该是在2001年之后,学校这时候有搞不完的教研活动,同时我拜了王鸿老师为师傅,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几乎每天都听一节课,听完后就去比较反思,很累很忙,然而也是自己思想成熟、进步最大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反思和师徒挂钩是青年教师专业行走的一般“拐杖”,然而吴老师的经历也说明,要加快成长的步伐,在常规的教研方式之外还必须有一些完成自我超越的“关键事件”。对于吴老师来说,2003年的教坛新秀评比便是这样的“关键事件”。“我那时候整天忙得不得了,下午师傅临时通知我,明天上一节课,一个晚上课件就得弄出来,严格按照示范课的要求,每天上课每天反思,当天把反思交给师傅看,我现在觉得若没有这个‘关键事件便不会有我今天的专业成长,这一切源自学校在有计划地加速老师们的专业成长。”

教研氛围是一种文化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教师的教研行为,所以除了善于抓住常规教研和“关键事件”加速教师发展之外,绣湖小学还特别重视营造规范而生动的教研现场,让教师能够在“场”的作用下把发展变为自我需求。

“过去我们的教研是不用记录的,现在除了要拍照片还要全程录像,而每次拍照片并不是在检查,但是无形中就给了你压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专门的教师演播室,每次教研活动都到那里,于是老师上课更认真了。因为只要是教研课就会有录像,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不仅如此,从上学期开始,“老师在汇报演讲的时候一定要求是图文并茂,它们都不是闭门造车能够完成的,所以你得重视每个教研活动。”何晓东介绍道。

这样用心经营出来的教研现场才能带给老师更加宽阔的成长舞台。

同时,这种经营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规范和正常化,“老师们再也不拖拉了,教研变成了自我管理和自觉需要的东西,不会为其他一些活动冲击。”

有计划地加速加强教师专业成长还意味着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首先是重视教研组的教研规划。绣湖小学每个教研组都有一项常规工作,那便是在学期初上交自己的研究计划。这项工作是何晓东亲自把关的,“校长一个个看,如果是没血没肉的就要退回来重写,还会像批改作业那样提出修改建议,一定要做到具体而翔实,组里开展的每一个活动安排都要在计划中体现出来。”吴江君老师说。

这个过程中组长压力很大,组长要带着组员一起去完成。“一次次退回来重写,整个教研组又开会讨论,完了之后又交上去,校长再次把关。”四年级组的老师们对今年年初的教研计划制订还记忆犹新。“不单有计划还要有教研主题,我们组交上去的是一些常规工作,写的是第几周上教研课,第几周有什么活动安排,但是没有主题,于是校长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评语退了回来。”

这样反复几次后,四年级组交上去的计划终于有了主题。“义乌市提出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数学可能好体现一点,但语文如何体现?最后我们将‘先学后教的理念同我们组自己的课题《班级读书会研究》结合起来,于是主题细化和明确了,‘先学后教变成了在阅读教学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有了计划还要有过程管理,为避免虎头蛇尾又产生了教研组期末总结汇报制,“那么多组长在一起汇报,只有做得严谨才能出彩。”何晓东说。

如今的绣湖小学教研已经实现了“周周都有教研活动,期期都有教研主题”,而这一切细节的完善最终都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创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模式

有人批评现在的教研是:听专家讲时激动,听完之后挺感动,而事后却一动不动。

为了避免“一动不动”就应当找到最贴近教师发展的教研模式。在实践中,绣湖小学的老师们认识到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最能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们特別喜欢这种形式,因为紧紧围绕着课例,所以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会对自己课堂教学有实际的帮助和提高。”何晓东说。

然而照抄照搬的教研模式不会真正成为“以校为本”,要拥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必须对现有的教研模式不断创新。

这一点何晓东是坚信不移的。

在对教研模式的创新中就包括对其核心制度———备课制度的再创造。

绣湖小学曾经实行过两种备课制度。第一种的模式是:分工备课、集体讨论、修改教案、实施教学、课后反思;第二种是: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教案、实施教学、课后反思。

在实行过程中两种备课模式都有不同的弊端。

“由于集体备课,有的教师在钻研教材上不下功夫了,把别人的成果照抄照搬;集体讨论也多少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讨论有时流于空谈。最为严重的是这些备课形式下忽视了个人的再创造。”何晓东分析。

怎样将这些弊端降为最小,学校为此出台了《完善备课制度意见》。

他们对自备环节进行了改造,自研教材提前到了开学初,要求老师们从整体的角度对一本教材进行综合性思考并填写教学表格。同时在集体讨论之后加入了分工主备的环节,个人备出的详细教案上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分发给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在修改栏中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教学风格做出个性化修改。

于是备课流程变成了自研教材、集体讨论、分工主备、修改教案、实施教学、课后反思。

为了进一步落实备课质量,从教学管理的层面学校实施随堂听课制度,老师的备课教案随时都有可能拿出来接受检验,除此之外,要求每位老师每个学期至少要交出一节精品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讨论。

至此,备课流程形式上兼顾了集体讨论和个人智慧并且有了一定的监督考查机制,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似乎还缺少一个质性的提升。

“课后反思之后还需要做什么,难道仅仅就停留在这里么?”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最终要回到课例,“二度上课”由此产生。

效果到底如何?大型教研活动便是最好的检验。

这一次,全校语文老师共同钻研课文《风筝》。

活动开展之前,全体语文老师都设计了这一课。“在挑选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故意挑选了两个教学经历不一样的周荣仙和许爱玲老师,两人正好也要去竞争优质课,而且他们不是一个年级的。”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王鸿说,“只给一个星期准备,然后全体老师都来听课,课堂观察采取全程录像的方式。”

“二度上课”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二度上课”很好地利用了网络的“意见平台”作用。绣湖小学有一个内部的教育网“绣湖小语”,“这一次我们选了全校最年轻的老师来上这一课,同样是借班上课,只不过她们事先把自己的教案放到了‘绣湖小语上讨论交流。”“执教的老师把专家意见和老师们的意见汇总起来之后重新备课修改教案,再放到绣湖小语上讨论,然后才是二度上课。”

杜筱钰是被选中二度上课的青年教师之一,先来看杜老师自备的教案:

首先是唤起情感,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首小诗《童年的梦》,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作者告诉我们童年的梦是什么?(配乐朗读,幻灯片出示)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只带着梦想的风筝,它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一些忧伤与失落,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快乐的部分。

接下来是读中悟情,以情促读。分为了两部分,一是学习“做风筝”部分,二是学习“放风筝”部分。

然后是观看录像,体验快乐。看完录像后提示学生会想起哪首诗?齐背诵《村居》。

最后是总结全课。

放到校园网上讨论了一个星期,网上留言多达数十条,有的老师对这节课的口语实践提出了补充,还有老师建议要有更详细的预设,也有对文本情感意蕴挖掘不深进行了思考……

“二度上课”还看重集体对比观察和细节诊断。诊断的结果是课堂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两节课放到了一起对比观察,老师们发现,“初读课文的问题变了,朗读教学的引导更细了,字词的教学穿插其中,词语积累在课堂中体现了,还有教学的语言变得简洁了。”

“原来框架是粗的,有骨架没血肉,现在丰满多了。”活动组织者王鸿评价道。

“二度上課”还提升着教师的领悟力和反思力,比如杜老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我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是要让学生领悟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精神。”于是在二度备课的教案中,她加强了朗读形式的变化和情感方面的引导。

从备课到试教,从修改教案再上研讨课,然后再修改后二度上课、对比观察,前后花了近一个月。

“人都瘦了好几斤,每天晚上都在备课,两堂课上下来,厚厚的一本书写纸也所剩无几了,但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看清了自己课堂的足与不足……回过头才发现原来为了一堂好课,是得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杜老师坦言。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对老师成长非常有利,每个人都要和别人比还要跟自己比,肯定会有提高。”何晓东说。

正是对教研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才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

唤醒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就是唤醒学校发展的活力。

从2000年到现在,绣湖小学从困难期走向了发展期,又从发展期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拓展期。每一次顺利转型,教研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绣湖小学又提出新的目标:建设“书香人文、民主求真、科学发展”的现代化一流小学。

教研又将开始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案教研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