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进步的阶梯

2007-04-23 02:51程路
人民教育 2007年1期
关键词:类书籍类图书丛书

程路

一、继续繁荣,但热点不再。

虽然互联网与多媒体的兴起已有些时日了,但2006年,图书依然是人类知识、思想存留与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

教育图书在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出版领域。同样,在我国教育图书从来都是图书出版行业中的龙头老大,无论出版种类、发行数量还是定价总金额都牢牢占据着首位。据新闻出版署2005年的统计,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类的图书出版种类是八万多种(占所有图书出版总种类的四成),总印数更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50亿册(占所有图书总印数的四分之三),远远超出了其他种类。虽然这个统计没有把教育类图书单独提成一类,但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在所有图书出版中占据首位应该不成问题。

2006年的出版数据到发稿时还没有出来,但从图书市场的整体感觉上看,2006年中国的教育图书出版的总体形势没有太大变化,在整个出版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应该不会改变。

在教育图书市场中徜徉,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目不暇接。2006年,去除教材与教辅类图书、青少年及儿童读物、高等教育图书、成人及专业教育类图书,基础教育的图书出版繁荣依旧,但也较前几年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热点可追。

2006年的教育出版行业没有明显的热点可追了。

2001年,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教育出版行业几乎是全体出击,所有的教育出版部门都在搞新课程的选题,这些书出版种类非常多,很多是丛书。特别是在课改初期,这些书的印量巨大,销量良好,许多都有重印和再版。现在在教育图书市场上,还是能够见到不少2001年至2004年之间出版的较有影响的新课程的书籍。据了解,比较优秀的也还是很好销。但是,也由于一窝蜂地上马,过分追逐短期效益,许多图书的质量不佳,更有很多是为了搭车,勉强挂上新课程的招牌,这些图书大多数已被市场淘汰,没有能力应变的出版商积压了数量巨大的此类图书。新课程图书出版热在2005年和2006年开始急剧降温,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出版种类明显少了很多,虽然也还有一些出版者继续做新课程的题材,但读者已经变得冷静客观,使出版者努力要把这类书做得更精、更有新意或者更实用。他们知道,“新课程”已经不是金字招牌了。

再有一个热点就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等在中国有压倒性影响的教育理论派别,也导致了一些出版商一窝蜂地追捧。很多人不是用理论来指导工作的,而常常是把理论当成一种时尚,挂在嘴边,引用在文章中,以提高自己的权威性,而时尚风一过,他们就不再谈了。2002年到2004年,多元智能的书籍出版了很多,常能看到选题类似甚至雷同的现象。这在2006年的教育出版中已经见不到了,2006年出版的关于加德纳的书笔者只见到一种。

2.向传统的、经典的、著名的论著靠拢。

如果没有一些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出版社的出版行为自然会考虑市场效果。没有了外在的热点,怎么保证自己的选题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呢?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批的再版的教育名著,名著解读,名师经验,名校经验……这些被公认有价值的东西再次被拿来当选题,重新走向强势。它们很多也被做成了丛书,丛书的版权页上我们都能看到2005年或2006年的字样。可以看得出,这些书籍在这一两年间的集中出版,是一些保守、务求出手必胜的策划人处心积虑的结果。

3.把书作专以及把书作得轻松。

作为一名出版者,当然要考虑读者,但过多地考虑要满足所有读者,又不现实。聪明的出版者们想到中国很大,某一个小领域内都有可能蕴含着不少的读者。一些书则面向某个小的教育领域,力求作小、作专、作新、作实用。比如面向备课、课堂师生心理、教师资格认定等具体方面的书,以“小众”为对象,以实用为特色,以专业为方向,相信也会有相当的读者。

还有一个特点是,2005年和2006年的“教育随笔”的出版种类非常多,這些随笔的作者一些是学者,一些是名师,也还有一些是普通教师,这些书共同的特点是都很轻松易读,有的书有一个完整的大主题,用日积月累的小心得一篇篇来支撑。有的书根本没有统一的主题,完全是一篇篇相对独立的教育短文。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对前一阶段教育出版界求大、求体系化、求系列化的一个反动,也满足了教师们在繁重的教育工作中轻松阅读的需要。

总之,2006年的教育出版行业依旧产销两旺,除了部分由政府和团体资助的项目外,大多数的图书都是靠市场来发行的,敏感的图书出版者会体察市场的需求,即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因此,我们也能从图书市场上发现教育的些许变化。

二、漫游———但求开卷有益。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2005年底到2006年底教育出版者给我们新推出的部分菜单。这是笔者不经意间采撷而来的,难免会不全面,可能会有更好的书被遗漏,但笔者相信以下图书至少会开卷有益,没有浪费纸张和您的时间。

教育图书本身包括的种类很多,我们谈及的这些书都是写给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这里不包括教材、教辅图书、高等教育图书、成人教育、专业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以及青少年课外读物。我们把这些写给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图书分成了三大类。

1.教育理论类书籍。

正如前文所述,2006年的理论类书籍“复古”风浓。人教社出版了《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再版,包括了克鲁普斯卡雅、马卡连柯、裴斯泰洛齐、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蒙台梭利、斯宾塞等不同时代的名家名著,从2005年开始出版,目前仍在出版中。《西方教育经典读本》、《当代教育思想精要》是两本简明扼要的教育思想史入门读物,都是中等篇幅的书,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西方教育思想家。还有一套值得一提的是《外国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由一系列超过五十本的小册子组成,每本一百余页,介绍一位名家的教育思想,力争通过最小的阅读量掌握这位名家最全面的教育思想。《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是关注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丛书,由中国当代学者著述,行文严谨,理论观点切合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研究丛书》关注了非常现实的新移民、传媒、全球化、网络等社会问题对德育工作的影响,非常有针对性。《21世纪初教育新理念》为《人民教育》杂志的理论文章的荟萃,有权威性,能反映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2006年还出版了八卷套的《李吉林文集》,非常全面地收录了这位小学情境教育大师的几乎所有文稿。其他新出版的文集还有《陶行知名篇精选》、《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等。十卷套的《教育大百科全书》也在2006年译毕出版。

2.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指导类书籍。

这类图书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2006年的很多书皮上充满了“名校”、“名师”的字眼:《名师经验丛书》、《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不禁让我们想到编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书有权威性,而那些人数有限的名师、名校们该多么忙碌。其实这类图书的根本宗旨是有用,要让教师觉得读完后自己有所提升,權威与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类图书的出版种类不胜枚举,笔者在其中作了不完全的巡视,以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为标准,发现了一些书籍。这之中有本刊编辑的《走向理想的课堂》系列和《新世纪班主任必读》,都针对普通教师和班主任而出版的,汇集了本刊的文章精华,或实用或隽永。其他一些非常实用的读物还有《初任教师手册》、《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16位教育家智慧档案》、《好课是这样炼成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等书,这些书的共同特点是都能贴近教育工作者的实际。

新课程、新课标也还是教学指导类书籍的重要卖点,2006年出的新书普遍注意了实用性和深层次挖掘。如《新课堂教学指导丛书》、《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高中新课程评价》、《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等。

3.教育工作者成长与感悟类书籍。

这两年这一类的书籍出版相当活跃,有大部头的丛书,也有清新的小品。《教育家成长系列丛书》是当代中国顶尖的二十几位教育家成长经历的写照,整部丛书内容庞大,多由教育家自己执笔,生动有感染力。《与名师为友》由本刊编辑,收录了近四十位名师叙述自己成长经历的短文。《新教师成长日记丛书》也颇有新意,它是几位尚未出名的普通教师写的书,书写了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成长经历,让人感到亲切。还有一些书也能给每位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与共鸣:《一位教育局长的课改日记》、《破译教育的密码》、《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国最佳教育随笔》(二集)等。

以上仅为2006年教育出版的一个很不完全的记录,期待与您交流。作为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载体,这一年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新事物基本上都会留在这一年的图书中,因此我们将来的任何时刻都能在图书馆中反复温习这一年的中国教育,期待发现更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类书籍类图书丛书
我的小书房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读一本心灵鸡汤类书籍
码洋上升 前景广阔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美国中小学生在读哪类图书?
为生活加点“料”
越南书贩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