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民 欧晓平
摘要 :高职教育侧重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准确定位、科学构建商英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打破传统观念、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商英专业 ;职业能力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0-0040-4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develop vocational competence. It is vital to have a system that develops vocational competence.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al training sessions, which also keep them in the competition for future employment.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vocat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system
1.引言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职业能力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经济全球化对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各校十分重视岗位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积极研究、 勇于实践。
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仍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如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概念、教学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训练难以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实操技能不强、量化考核难等。
近年来,我们对商英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定位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以职业能力合理定位为依据,突破校本位观念,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学习与实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2.“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
所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把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罗德礼,2005:357)其中的理论教学指的是系统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是指围绕着职业能力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按人才的职能作用与需求倾向,人才一般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四种类型,与之相对应的有:通常所说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等。(蔡晒,2004)前两种人才分别由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后两种人才则由职业教育培养,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是技术员这个类型。这里的技术员既指生产技术人员,还包括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等。(马海燕,2006)这样的定位,明确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指出了明确方向。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教育目标的定位成为高职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针对性 :针对技术员层面的商英专业人才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培养方案。
2)实用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课程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和考核体系。
3)一体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教学体系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包括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4.商英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解析
商英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从国际商务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毕业后走上岗位即能很快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4.1 商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英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商务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从事一般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商英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构成突显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
4.2 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也即培养或锻炼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结构应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4.3 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解析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熟悉商务法律法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初步的创业能力、具备基础的商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国际环境里熟练进行各类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身体健康、心理成熟。
根据国际商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需求,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商英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可包含如下模块:
其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汉语和英语交际能力,但要在系统合理地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同时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戴炜栋,2001)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要深刻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明确教学目标,准确设置实训项目。根据上述职业能力模块,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干实训项目可设置如下:
5.商英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是一项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近年来,我们注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破除校本位观念、增强实践教学、积极尝试,期间有一些体会。
5.1 科学设置教学项目
设置教学项目时,需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设计了包含职业认识、商务沟通等内容的“专业认知实训”,包含商务函电、进出口单证、电子商务等内容的“电子商务实训”等。教学中加强开口和动手训练,强调能说会做,体现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5.2 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训
在校内模拟实训中,师生共同收集实训教学对象,确定训练材料。教师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训练项目,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项目。此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高度工作责任心以及开拓创新的热情,从而保证实训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训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形式。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
例如“电子商务实训”,我们利用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种仿真的商务环境,引导学生细致体会、反复学习和操练。
又如“商务实践”,我们以模拟交易会的形式设计、实施教学。实训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职业气氛浓郁的交易会场地,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到拟定价格条款、签订合同整个磋商环节的演练,使各个洽谈环节所涉及的英语表达和基本商务谈判技巧得到强化训练。
5.3 大力开展校外参与实训
高职教育要坚决打破传统观念,要拆墙入海,破除校本位观念,把“职业能力”培养推向社会大舞台。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在企业商务活动中寻找与教学内容契合的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使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技术要领和实际要求。我校与广州大厦等建成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参与企业在广交会的翻译、接待、办证等商务活动。提供国际商务代理、资料翻译等商务服务,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国际商务能力。
5.4 加强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培养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而且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需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排除操作故障。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安排教师到外贸公司等单位学习、见习、体验、实践,而且还请业内人士来校交流、培训。
5.5 规范教学文件,实施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
建立完备的教学文件。每门课程和实训项目都制定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建立技能测试题库。对于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可推行“5T”教学步骤,即目标(target)、任务(task)、示范教学(teaching)、实操(training)和测试(testing)。每项实训时,教师明确规定实训目标和任务,演示实训内容和操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实际操练。实训结束时,学生完成技能测试。
通过不断实践,商英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到位,就业率年年高居榜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认可度高。
6.结语
高职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规范、打破常规观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体现高职教育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