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访道

2005-04-29 16:00李留文
寻根 2005年5期
关键词:王屋山天坛孙思邈

李留文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神话而名闻天下,“方七百里、高万仞”的描写,使人们对王屋山产生高大峻伟的想像。今日一游,不仅叹服于造化的神奇,更陶醉于这里几千年中华文明所造就的深厚文化积淀。作为一座道教名山,王屋山就像一本线装的古书,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从豫北济源西行,不多时,远处一抹淡墨色连绵起伏的山峦呈现在眼前,若隐若现,这使我想起了中国山水画中远山的画法,很有几分诗意。时值早春二月,路旁的垂柳已经吐出鹅黄的嫩芽,但山上的树木还没有显露出春的气息,仍然是苍茫一片,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车子逐渐进入了山区,路也开始变得崎岖蜿蜒。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就是著名的轵关径,太行八径的第一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峰回路转,一道高耸的山岭展现在眼前,林木茂密。朋友说,这就是虎岭了。“虎岭”的由来,源于一段神奇的传说:唐代著名道人孙思邈经常在此采药,一日,他突然发现一只斑斓猛虎伏卧当路,孙思邈不由一惊,正想躲避,又发现老虎眼神中有一种哀求的神态,尾巴还在不停地摇动,并无杀机,不由心里思忖:莫非这是一只病虎?他犹豫了片刻,壮着胆子来到老虎身边,发现老虎浑身滚烫,正在发烧,流着眼泪,不停地向着他点头。于是,孙思邈就搭了一个窝棚,住了下来,专门为老虎治病。经过孙真人的精心治疗,几天后,老虎的病居然好了。从此老虎就成了孙思邈的坐骑,时刻不离左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虎岭”。

虎岭往北不远处有一灵都观,这是当年玉真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玄宗之妹,自幼慕道,多次要求去公主之号出家修行。玄宗皇帝见她修行意决,随派茅山派宗师张探玄为其在王屋山修建灵都观。玉真公主在此修行20余年,宝应年间逝于此地,葬于此地。在民间传说中,玉真公主和孙思邈之间还有一段浪漫的故事:孙思邈是得道高人,多次受到皇帝的召见。玉真公主信道,于是唐明皇就有意将妹妹嫁给孙思邈。但孙思邈坚决不同意,为逃避婚姻,悄悄地来到王屋山,在此修行、采药、为民治病。玉真公主矢志要嫁孙思邈,追到王屋山,但孙思邈心如铁石,对如花似玉的公主仍然无动于衷。心灰意冷的玉真公主绝意尘寰,就在虎岭的不远处建观修行,直到去世。孙思邈也一直没有离开王屋山,死后葬在了灵都观西北的一个山谷中。两墓遥遥相对,倾诉着若即若离的人间至情。但这只是传说,因为孙思邈生于隋开皇年间,唐高宗永淳元年去世,到明皇登基已过30多年,所以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乃子虚乌有。但玄宗欲使玉真公主下嫁道人,确有其事。据《旧唐书·隐逸·张果》记载:“(玄宗)好神仙,而欲果尚公主,果固未知之,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曰:‘谚云:娶妇得公主,真可畏也……即有中使至,宣曰:‘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诏。”民间对于历史知识的模糊使孙思邈替换了张果老,玉真公主、孙思邈都是著名的道士,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使人隐隐感觉到道教在王屋山广泛的影响力。

车行大约20分钟,一处宏大壮观的宫殿群呈现在眼前,参天的松柏掩映着高大的宫殿,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中奕奕生辉,这里就是王屋山三大道观之一的阳台宫。据当地人讲,阳台宫北依天坛山,南临九芝岭,天坛山形似凤头,九芝岭状如凤尾,阳台宫正好位于中间的台地,风水极佳,被视为“丹凤朝阳”之地。

阳台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为司马承祯敕建,宫观落成后,玄宗皇帝亲自御书“寥阳殿”匾额相赐。司马承祯,今温县人,自幼聪慧异常,好道学,早年师从潘师正,习符、辟谷、导引及服饵之术。后来遍游各地名山大川,觉天台山风景旖旎,为形胜之地,于是构观修行,成为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唐代茅山宗为道教正宗,司马承祯被尊为“道教首座”,名声很大。武则天、唐睿宗多次召见,询问修身治国的道理。玄宗即位后两次召见司马承祯,令其于王屋山选择形胜之地,为其修造琳宇宫观。开始取名阳台观,金代改观为宫,一直沿用至今。司马承祯擅长书法,尤其精通篆书、隶书,在他入主阳台观后,玄宗命他用三体写《道德经》,又派玉真公主和光禄卿韦滔至阳台观修金大斋。这里曾是黄老道、天师道、太平道等道派的发祥地,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也曾在此修道(参见胡孕深《王屋山道教与司马承贞》)。司马承祯在此地的道教活动以及皇权的参与使王屋山成为当时国家道教活动中心,对于王屋山的文化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踏过陡立的台阶,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株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树,其中两棵桧柏分别位于月台的东西两侧,需几人才能合抱,西面一棵冠部似苍龙腾跃,为龙柏;东面的一棵如丹凤起舞,为凤柏。东西相对,龙凤呈祥。中间偏东是一棵高大的娑罗树,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怎么道观里栽种象征佛教文化的树?导游员解释说:当年司马真人为了表示与佛教和平相处,专门在此栽种了这棵娑罗树,但又故意把它栽在中轴线偏东的地方,以示佛教只能居于边缘,只有道教才是主流。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但阳台宫毁于唐末的战火,现在的阳台宫是金代以后修建的,所以此树是否为司马承祯所栽尚需考证,不过它确实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佛道两教的矛盾和冲突。1220年王重阳高足、龙门宗开山宗师丘处机受成吉思汗邀请,不远万里,赴西域大雪山朝见。他以寡欲修身、保民治国的道理相游说,成吉思汗听了非常高兴,称丘处机为“丘神仙”,委任他总管天下道教。大元帝国初期由于皇权的支持,全真派势力大增,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王屋山道教文化也再度复兴,这里曾留下了全真派大师们的活动遗迹。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洞,至今还有“七朵莲花在此处,丘刘谭马赫王孙”的对联。天坛总仙宫、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灵都观等,宫观林立,道士云集,香火旺盛。龙门派弟子张志瑾、王志坦、宋德方、赵道坚都曾在此主持大型的法事活动。苗道一、完颜德明更是起自王屋山,一跃而入主大都长春观,为总教真人。这里曾经影响到全国的宗族事务。

拾阶而上,是三清大殿,大殿为明代建筑,大门两边的石柱上雕刻着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和神仙,笔法古朴,可谓石刻精品。内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东西山墙内壁上斑驳的彩绘还可以使人想象当年室内的华美。三清大殿向后,再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坐落着玉皇阁。阳台宫的所在不是一处平坦的地面,但这样随高就低,倚着地势修建宫殿,正显出层次、变化,使整个宫殿建筑群增添了几分气势。玉皇阁上下三层,檐下斗拱雕饰有精细的云龙纹,大殿四周有二十根雕有盘龙、凤凰、花卉以及神仙世俗故事的巨大方形石柱支撑,整个大殿气势磅礴,显示出不同一般的高贵气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镶嵌有数不清的明代捐款善人的题名碑刻,捐款者来自河南、山西各地,说明当年这里香火的鼎盛。

出阳台宫东行数百米,就进入王屋山风景区,愚公村就位于此处。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气派整洁的民居显示着愚公后人的小康生活。村旁有巨大的愚公雕塑群,使人领略到华夏先民们执着、顽强、刚毅的精神底蕴。

过愚公村继续前行,山路在半山腰蜿蜒曲折。偶见一株山桃怒放于山崖间,奇崛的枝干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力。放眼远眺,我们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漫山遍野没有了先前的苍茫,全是盛开的山桃花,如天山常年的积雪,又似一朵朵祥云飘绕于群峰之间,空气中似乎还有淡淡的花香,真是神仙境界。我为眼前的美景兴奋不已,这里应该搞一个桃花节,让更多的人来欣赏王屋桃花的娇媚与壮观!向下看,不远处又有一处道观,坐落于一个建有亭子的小山的南麓,小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在道观前汇合,叮咚的泉水激石之声更增添了这里的宁静。突兀起伏的山峦、潺潺的溪流、满山遍野盛开的山桃花,真正是一处修养的好去处。此时吟咏白居易诗句:“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很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朋友说这是迎恩宫,唐朝时为迎接亲王的光临而建,宋徽宗即位之初游览王屋山,圣驾驻跸此处。

车子转了两个弯,又进入一处山谷,路旁溪流清澈,两边山峰高耸入云。车子停了下来,紫微宫到了。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所记“泰和四年元学士作紫微观记”,即指此处。紫微溪旁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引人注目,树干八九个人都合抱不住,树冠覆盖足有一亩,据说此树为国内五大古银杏树之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是一棵罕见的古树。数旁有泉,名“不老泉”,泉水清澈澄碧,鞠之可饮。紫微宫在路北突兀而出的一个叫中岩台的高地上,陡立的上百级台阶使我们上去的时候小心翼翼,真有攀登泰山时的感觉。登上台阶,放眼四望,此处北依三官岭,南对华盖峰,扼去往天坛山路的门户,所以有“雄狮镇山”之称。紫微宫最早也为司马承祯所建,是他炼丹之处。因其在王屋山中所处的位置正好与紫微垣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但司马承祯字叫“子微”,这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就说不清楚了。紫微宫早已荒废,只有大门是重修修整的,院子里荒草荆榛之中有林立的碑碣,满是残砖断瓦的大殿基址十分开阔,可以使人想见当年的风采。斋房断垣还在,但已是摇摇欲坠。我们立即为残存的碑碣所吸引,碑文记载了紫微宫辉煌的过去。《天坛十方大紫微宫懿旨及结瓦殿记》讲述了1250年道士重修紫微宫的情形以及皇权所给予的支持。高大的《圣旨碑》立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年),内容为元成宗诏谕各色人等要保护紫微宫各种财产。紫微宫与皇权的联系可谓不同寻常,元成宗曾亲自赐予紫微宫《道藏》经典;元武宗时,迅猛的洪水引发山体滑坡,给当地人们造成恐慌,此事引起了武宗的关注,于是命令雕琢了一尊精美的玉象,由奉训大夫吴天佑送到紫微宫,“永保皇图,基南山之固”,作为镇山之物。其他的众多碑碣很多是民间信众在此树立,显示出王屋山道教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照,金色的余晖撒满大地,该是打道回府的时候了,但紫微宫才仅仅是登天坛的起点。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这次已经不可能再登天坛绝顶,览洞天风光了。天坛是王屋山最高峰,古书上说因其形状如王者车盖而得名。上有天然石坛,据唐代杜光庭说,轩辕黄帝曾经在此处祭天,西王母感应降临,当时香车宝马,祥云缭绕,青鸟为使,花香馥郁,西王母授以锦囊妙计。之后轩辕黄帝依计而行,在河北大破蚩尤,遂定中原,从此王屋山天坛名闻天下。朋友介绍说天坛北面有垂簪峰,有一个山洞,深不可测,传说为西王母修道之所,故名王母洞。又东北一峰,名灵山峰,半山腰有五个洞,各洞纵横交叉,犹如一道道的街衢,称为“四十八条街”。迷宫一般的山洞使整个山峰通体空灵,甚为奇异,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的小有清虚洞天,洞中还有一个垂直的溶洞,名无底洞,据说同王母洞相通,为小有清虚洞天的精华所在。唐代杜光庭曾说:“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为神仙朝会之所。”只是今日不曾一览,想起李白“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诗句,心中不觉几分怅然。巍峨挺拔、奇秀瑰丽的山水胜景已让人流连忘返,丰富深厚的道教文化尤其使人回味无穷,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流、每一座宫观、每一个山洞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山水与人文浑然融为一体。一天时间才只看到王屋山的一角,我们不得不感叹于王屋山的博大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王屋山天坛孙思邈
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
《天坛之美》
孙思邈与屠苏酒
养儿防老
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图志
药王孙思邈
浅谈王屋山道教的发展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