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屋山道教的发展

2014-04-10 00:05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屋山天坛道教

董 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河南济源454650)

位于济源市西北的王屋山是我国历史上的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王屋山就吸引了众多道家名士前来修行;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道教人士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道教源远流长,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鼎盛阶段和衰微阶段。

一、萌芽阶段——早期道家修行宝地

王屋山早期有很多神话传说,与史实共生。黄帝被道教尊为始祖,王屋山天坛峰相传为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于彼受玄女兵法以破蚩尤,故又名轩辕坛。王屋山因此成为道家人士寻仙访道的理想之处。

天坛峰南面的华盖峰,相传为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修仙之地。汉朝王褒曾入王屋山修炼,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一的清虚宫,传为王褒修道之所。

魏晋时期,神仙方士十分活跃。据《王屋山志》研究:三国时期方士甘始入王屋山修炼,百余岁仙去[1]。晋代著名女道士魏华存曾在王屋山修道,撰写道教经典《黄庭经》,被后世尊为道教上清派创始人[2]。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王屋山抱朴坪炼丹,在其著作《抱朴子》中称王屋山“正神在其中”,“有道者登之则山神必助之”,并首次记载了“黄帝陟王屋而受丹经”的历史传说[3]。南梁著名道教理论家、茅山宗第一代宗师陶弘景在其所著《真诰》中称“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诸始道者皆诣阳台。”[4]

由于道教学者的推崇,王屋山初步完成了从自然环境到人间仙境的转化。但此时还未出现像样的宫观和大型的法事活动。入山修炼者多由自己择地结庵而居。这成为王屋山道教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鼎盛阶段——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唐王朝建立后,以道教为国教。王屋山道教发展在唐朝也达到鼎盛时期。道教活动的频繁、众多道教宫观的修建以及与政治活动的结合,使得王屋山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见表1)。

这一时期,王屋山高道云集,除表1所列之外,还有薛希昌、焦守静、刘若水、谢自然、杜光庭、张果老、侯真定、鲁希言、鲁和光、李仲卿、王损之、柳默然等名师道羽到王屋山修炼。

在道教理论方面,有两位重要的道教理论家提出“洞天福地”说,并确定了王屋山作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的地位(见表2)[5]。

表1 唐朝王屋山道教活动表

表2 唐代道教代表著作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混乱,王屋山的道教活动也因此大受影响,许多道观被毁,但道教活动仍然存在,而且出现了像烟萝子那样的高道。烟萝子是王屋山人,隐居阳台观东,修炼内丹,著有《内真通明诀》、《立内真通玄诀》、《养神关巢秘诀图》、《上清金碧篇》等道教养生学著作,并制出了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内境图》[6]。

北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继唐代之后的又一个兴盛期。王屋山的道教“三宫”就是在这个时期得以重修。著名道士贺兰栖真修道于济源奉仙观,受到宋真宗的特别赏识,曾入宫为真宗讲经。宋徽宗更曾亲自上王屋山求仙访道[7]。

金天眷年间(1138—1140)道士萧抱真云游王屋山,创太清万寿宫。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上方真元道在王屋山兴起,在王屋山阳台宫东侧创泰和道院。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栖于玉阳山灵都观,开创了全真道士初跻道位皆诣阳台受戒的教规,王屋山遂成为全真道早期在北方活动的受戒圣地。

丘处机被元太祖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道教,后开创龙门派。元代的王屋山由龙门派独占。丘处机的弟子张志谨、宋德方、赵道坚、王志坦等人都曾在王屋山主持法事活动,在元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王屋山道教宫观得以重修,元成祖还御赐《道藏》经典一部,珍藏于紫薇宫。王屋山道教发展到全盛时期,成为全真道在北方活动的重要道场[8]。

元末,怀庆府一带连年征战,不少宫观被毁,道士离散,王屋山道教活动随之沉寂。

三、衰微时期——中心转移、民间信仰进入

自明成祖封武当山为真武大帝的道场后,道教中心转向武当山,王屋山在全国道教中的地位便日趋下降。尽管如此,王屋山仍不失为中国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重要的道教宫观得以修复。明正统十二年(1447),明英宗御赐天坛大紫微宫《道藏》一部。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孙贤、张隆、苗森在王屋山金炉峰开山建庙,名曰北武当,与湖北武当山相呼应。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世宗为天坛大紫微宫御制敕文,王屋山大型法事活动得以复苏。

整个明代,王屋山虽不像前朝那样高道辈出,但也涌现不少道教名师。如宣德八年(1433年),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再传弟子陈性常入王屋山天坛山修道。白斋道人张太素曾栖身天坛山总仙宫修炼,著有《十难诗》、作《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还有赵真嵩、王常月、伍守阳等名道先后来王屋山修炼或受戒。

清代,王屋山道教日趋衰微,王屋山道教逐渐向民间信仰转型。由于民间信仰一般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复杂无统一性,所以民间信仰的介入使王屋山不再单纯作为道教的圣地存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综上所述,王屋山的道教历史与中国道教发展史基本是同步的。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发展的鼎盛时代被封为“十大洞天之首”,占据了中国道教发展的主导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王屋山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宋]张君房.云笈七笺·道教经法传授部·上清经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晋]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极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陶弘景.真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张凡.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景观空间的形成于演变探析[J].园林艺术与历史,2008,(3).

[6]道藏第19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7][元]脱脱,阿鲁图.宋史·方技传下·贺兰栖真[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李德哲.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活动初探[J].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王屋山天坛道教
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
《天坛之美》
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及火灾扑救准备工作
养儿防老
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