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保教育见闻

2004-04-24 08:32朱小蔓
人民教育 2004年7期
关键词:教科院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朱小蔓

【按】上世纪80年代,对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我们是多么熟悉。那时,我们翻译了大批苏联(俄罗斯)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著作,如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赞科夫,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及其教育研究成果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们却很难看到俄罗斯学者的教育著作,在教育学界我们难以听到俄罗斯的声音,而大都是一片西方话语。这对我们贯彻教育的“三个面向”以建构我国完整的教育话语体系是极为不利的。是该倾听更多的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声音的时候了。比如,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和俄罗斯都面临着许多相似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如何有效实施道德教育的难题,俄罗斯教育专家对此有着相当深刻的思考,倾听这些声音,我们对教育改革将会有更理性的认识。

2003年10月5日至10月22日,应俄罗斯教科院、保加利亚教科所的邀请,中央教科所代表团前往两国进行学术访问。这次为期半个月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所涉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代表团的一员,我愿把我们的一些见闻奉献给读者。不要“让剑握在疯子手里”

在俄罗斯教科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举行的中俄道德教育研讨会上,俄罗斯教科院院长尼康德罗夫首先就“爱国主义”这一议题发言。他说:“经验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俄罗斯(苏联)几个困难时期,如1982年、1992年都是由于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才有了战胜困难的力量。俄罗斯现在已经将‘爱国写进了法律条文。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开始,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所见所闻,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本民族文化和人类共有文明的认识。”他特别指出国歌、国旗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曾有能反映时代精神的苏联国歌和庄重的音乐,而没有能把人民联结在一起的有精神价值的国歌,就没有统一的国家。

俄罗斯教科院副院长巴利辛柯夫谈道:“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反过来决定存在。普京要在10年后使俄罗斯经济翻一番,似乎俄罗斯的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俄罗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意识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这是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出现的。俄罗斯在废除农奴制后,经济曾一度发展很快,当时的经济产值居世界第一;十月革命时,民族资产阶级也仍然想要发展民族经济,当然这也是为了本阶级的利盏,但现在的民族资产阶级则把钱投在国外,在国外买房子,他们成了中介人,让西方发了财,而不是让俄罗斯强大起来。这些暴发户的做法对年轻人有很坏的影响。二战时,我是少先队员,当时人民团结起来战胜了法西斯,我们充满着胜利者的自豪感。每个儿童都以战胜法西斯而自豪。我晚上睡不着觉时常想,‘我是多么自豪,我们战胜了法西斯,还帮助很多人获得了解放。我也为苏联伟大的文化而自豪。我常想,我作为苏联人,从没有想过如果我作为美国人或黑人来到这个世界会更感到自豪。可是不久前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你想不想成为其他国家的公民?你愿不愿意到其他国家去?竟有46%的人回答‘想。我想。这是个悲剧。俄国科学家中差不多50%的人流失到美国,并在那里定居,给人家打工,收入很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我知道中国也有不少人去美国,但他们还想为中国做贡献。所以我认为,爱国主义决定着经济发展,而不是相反。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决定社会发展的是个人的素养,是道德水平。正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所说,‘不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等于让剑握在疯子的手里。”

他同样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热爱本国语言;爱祖国的教育首先要从爱家乡开始。他说:“我很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出现了第一个飞入太空的加加林。现在有人常说自己是世界公民,我要说,如果你在本国都不是合格的公民,怎么能说你是世界公民呢?有人说他热爱世界,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连自己的祖国都不尊重,能热爱世界吗?必须热爱本民族文化,知道本民族文化,知道本民族的根源;不能总是学别人。”

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并受过伤的老战士,现在是俄罗斯教科院重要成员,他的发言也很令人感动。他说:“苏联解体后一段时期,道德教育很不受重视。现在国家开始重新重视,不久前制订了纲领性文件,就是由国家杜马批准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纲领》。德育是很重要的。现在社会出现的消极现象对年轻人有负面影响。苏联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就有德育大纲,现在看起来,那个大纲有些问题,一是面比较窄,仅限于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道德教育;二是教育方式是开处方式的,即如何……怎么办……道德涉及的面应更广一些。比如,关于如何看待卫国战争,不能只告诉事实性知识的一二,也不能只简单地说教,而要通过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让人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要教育人首先热爱父母、爱家乡,要教人如何尊敬老战士、残疾人,要组织参观博物馆及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公民意识。”

除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及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外,有几位资深专家都指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有的指出,世界上再没有比爱国主义教育更难的了,人们都说物理学难,但还没有爱国主义教育难。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学者应对爱国主义重新界定,因为究竟什么是爱国主义,现在还说不清楚。在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应该有新的定义,但又不能简单地下定义。现在是该深入研究的时候了。学者们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要考虑本国情况,也要考虑世界情况。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如何完善,要把握好教育的“度”。用人文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许多丰富的内容,但理科学习也同样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者们强调,爱国主义面临一些难题,需要好好研究。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把人从沉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创造更多价值。但是,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后又有许多新的问题,如恐怖主义、青少年酗酒、卖淫等消极现象都会产生。有学者说,要给文化下一个新的定义,文化就是使人不会做对社会不利的事情。

對于俄罗斯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我们没有专门考察。通过一般的交流和参观考察了解到,俄罗斯学校虽然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但强调道德教育要渗透到所有的学科中,各学科都负有责任将教学与道德教育整合起来。同时,学校对班主任工作很重视,最近几年俄罗斯教科院还专门组织编写、出版供班主任进修提高,特别是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系列书籍。要求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个城市,都有多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塑像。莫斯科新建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气势宏伟、建筑精湛、展馆资料丰富。这类纪念馆有的对学生不收费,有的只收成年人的几分之一。我们参观的那天,适逢军校在那里举行新兵宣誓仪式。另外,无论是红场列宁墓及无名烈士墓前,还是各个卫国战争纪念馆、纪念碑前总能看到新郎、新娘穿着婚纱在留影。

在离开俄罗斯前往保加利亚的飞机上,我们读到2003年10月16日俄罗斯《消息报》的头版新闻《比所有活着的更具生命力》,文中说,“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街道上重新树起马克思和列宁的纪念碑,对苏联时期抱尊重的态度已成为时尚”,“大量出售的红色的、带有苏联字样的背心成为抢手货”,“很多地方在恢复苏联时期的纪念碑,地方政权没有反对”,“恢复这些纪念碑并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它只是尊重过去历史的一种标示”。这使我们更加理解了俄罗斯学者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国主义不是对国家的历史进行某种标准的选择与取舍,或为了国家的前进步伐而去否定国家发展的历史痕迹,相反却是保存历史并尊重它。事实上也只有在保存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人们才能理智地看待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至于把爱国主义演变为一种民族自大或民族自卑。

研究是满足时代的需求

俄罗斯教科院是1943年10月经斯大林签署成立条文、1944年2月14日以“蘇维埃138号令”通过该条文而正式成立,同年3月11日便通过了首届院士与通讯院士的名单。可以说,此举奠定了俄罗斯教科院的学术地位。迄今,俄罗斯敦科院共有350名院士和通讯院士、60位外籍院士。现任院长尼康德罗夫自1997年底就任,2002年起连任,任期至2007年。他的专业为教育理论与比较教育学。俄罗斯教科院秉承传统,继续发挥教学、研究、咨询、宣传、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等功能。其中,研究是最重要的宗旨。研究人员在研究的同时,负责博士班和副博士班的教学,有权授博士和副博士学位。该院的研究范围包括五个领域:教育学与教育理论、心理学与发展生理学、普通中等教育、教育与文化以及职业教育。该院共有近20个研究所和若干地位与研究所相当的研究中心,多数设在莫斯科。其中不少研究机掏的设置是有时代新意的,如:成人心理学研究所、个性发展研究所、教育行政学研究所、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所、青年职业教育研究所,还有美学教育研究中心、社会教育研究中心、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等。

而建在圣彼得堡的职业技术研究所,成就十分卓著。所长安东尼娜·巴甫洛夫娜·别里亚耶娃是位76岁的老太太,至今仍是俄罗斯职业教育研究的最高权威,我们专门访问了她。她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保持一种均衡十分重要,这关系着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分工与稳定。几十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主持研究职业教育,有力地影响了俄罗斯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使其始终保持着一个均衡的结构和完整的体系,包括前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其中还包括对人们选择第二职业进行的教育,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俄罗斯的不少职业学校办得十分出色,这些学校的条件往往比大学还要好,不仅办日校,还办夜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且,别里亚耶娃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还使她对西方国家、欧共体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影响,这些国家经常邀请她去共同诊断、预测他们国家的职业教育问题与发展。俄罗斯职业教育研究所承担着许多国家项国和国际合作项目,不仅俄罗新教科院对其下达任务,政府也下达不少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这几年该所在研究各类人才所需素质及职业构成结构、职业科类之产生与消退的预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的精细化和人文化

保加利亚的中小学教育,实行12年制,取四四分级,1年级~4年级为小学,5年级~8年级为初中,9年级~l2年级为高中。城市学校大多采取12年一贯制、一体化,处同一个校区。在农村,有的学校限于条件是分段办学的。该国实行八年制义务教育,7年级结束进行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天赋、爱好及成就给予支持和引导,可分别进外语、数学、音乐等专业性学校,也可进职业学校,如想继续升大学,则读普通高中。高中毕业生的45%~50%可以升入大学。

保加利亚中小学的所有教师及幼儿教育教师全部由大学培养,许多大学都承担着培养师资的任务。据索菲亚大学别什科夫教授介绍,他们曾对100个国家的小学教育教学大纲做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保加利亚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水平在35个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子瑞典。据他说,我国香港地区为第十八名。保加利亚的教育专家认为,取得好成绩除了由于孩子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外,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作用。教师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而且在保加利亚有着教师敬业爱生的良好传统。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布置课外阅读,暑期两个多月也给孩子布置课外阅读书。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抓得很紧。基础教育一贯重视读、写、算,不管教育如何改革,教师仍根据他们的经验认真抓好读、写、算。

在参观中,我们对小铃铛幼儿园和138完全中学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小铃铛幼儿园接收1岁~6岁的孩子,全园320个孩子,分九个年龄组开班。园内有温水游泳池,有体操房、健身房。各年龄组的教室布置充满创意和童趣,管理井井有条。每生每月约收40保币,本社区的孩子优先接纳,而实际上每生每月的开支是80保币~90保币,超出的40保币~50保币全部由国家承担。

138完全中学是一所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命名的12年制公立学校,有15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学生5岁入学,先学第一外语英语,5年级开始学第二外语,有法、德、俄、西班牙语,可任选一种。8年级开始接文、理科四个领域(人文学科、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物化学)编班。近年来,该校开始实行在生物、化学、地理、历史、哲学等五个学科直接用英语上课。据了解,在索菲亚,不少学校有类似的课程设计,但是否直接用外语上课,各校视师资情况而有所不同。

保加利亚历来强调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学校的道德教育主要依靠各门学科来进行,同时,也设一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指向思想道德教育。比如,9年级开设心理学、逻辑学,10年级开设伦理学、法学,11年级开设哲学,12年级开设一门综合课“世界与人”。我们随机听了一节伦理学课,感到很有特色。课程直接使用英语教学,用校方的话说,这门课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传递伦理道德知识,二是陶冶心灵,三是学习英语。执教女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保加利亚著名女诗人的一首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逐段分析,并始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学生都学得很认真,认真做记录、思考、参与讨论。下课前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要求学生抄写该诗,同时布置下一节课将学习讨论的作品,并提前发给活页教材。

猜你喜欢
教科院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湖南省2019年教育科研扶贫现场会召开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