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开剑
一、大学开放式教育模式正在兴起
较之传统的大学,现代大学在教育模式方面正快速向开放性迈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远距离教学模式初露端倪
发展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是很多发达国家大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美国,有许多大学利用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向社会传播教育信息。资料显示,现在全美有30多所大学通过这种形式正在对4万5千名工程师进行继续教育。斯坦福大学把本校的工程课程转播到硅谷附近的100多家公司,为几千名工程师提供继续教育。美国还利用先进的卫星电视系统向全美50多家大企业和近百个接收区域传递来自24所著名理工大学的455门课程,该系统还向美国工程界转播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受益者达3万之众。现在,约有1/4的美国人通过大学提供的远距离教学模式获取了学位。我国的清华大学也通过卫星数字广播系统,将其直播教室里的教学活动直接向校外站传输,同时,通过远距离教育辅导管理局域网,还可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答疑、讨论和作业批改。
作为现代大学的开放性特征之一,大学远距离教学模式主要为两类:一是大学实施远距离教学;二是大学着力开发用于远距离教学的网络课程。这是满足现代人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2.网上大学方兴未艾
网上大学是在大学远距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学”,是当今最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开办大学教育的一种形式。美国、英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探索开发网上大学,并获得了很大成功;许多大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多种学科、多种形式的教育课程以及相应的学位或证书,创立了多种“虚拟大学”,即网上大学。
网上大学与真正意义上有围墙、有建筑、有共同学习场所的现实大学有着显著区别。在网上大学里,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查询、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课程;可以从教育数据库中获得所需学习课程的讲授材料;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或帮助;可通过网络参加学习小组并可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交换意见,互相合作、帮助;可通过网络参加各类问题的讨论会,阅读别人的文章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网上大学教学管理机构通过网络对学习者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和管理,给予相应学位或证书。
网络大学大大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自由度及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教学个别化、学习个体化和学习环境的开放化,因而,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继美、英、法等教育发达国家之后,近两年来,网络大学开始在我国出现。据悉,1998年,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网上大学。最近两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甚至还先后出现了多所由名牌中学创办的网络中学,如五中网校、国联网校等。另据中国教育报1999年3月15日第3版报道:“美国网上大学首次获得学位授予权”。文称:最近,琼斯国际大学获得美国中北部大学协会的认可,成为美国第一所有权颁发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网上大学。这标志着网上大学的发展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网上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在资源、距离、时间和规模上的限制,大大冲击了人们对“大学”的传统认识,一所网上大学也许仅仅意味着一个输出口。前文所提的琼斯国际大学就是一个没有校园、没有教室、没有图书馆,只有几间办公室和9名全能工作人员、但却拥有几千名网上学生的“大学”。网上大学的出现,标志着大学开放性特征的日益明显。
二、大学对子开放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
1.开放教育的概念何谓开放教育?自本世纪20年代英国一些教育家倡导开办开放教育以来,开放教育已近80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有人把开放教育等同于“校外教育”、“遥距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远距离教育”、“网络教育”等,笔者认为,虽然上述概念各有特色,但都基本具备了开放教育的属性,因而最好搁置概念争论。开放教育就其本意来说,就是受教育者不需要严格的入学资格(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否等),不受学校和学习时间限制的高等教育形式。学习者只须向有关的管理机构报名注册,然后就可自主地学习有关课程,修完该课程后就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证书。开放教育的对象是任何有求知欲的公民或儿童。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与日俱增的教育需求和传统大学不堪重负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开放大学的智能资源,同时,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技术保障。至此,开放教育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开放大学首先在英国于1969年建立起来,在它的创新精神和成功经验的鼓舞下,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发展开放教育的热潮,一批独立建制的远距离开放大学纷纷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3至1985年期间,继英国开放大学之后陆续建立的规模较大的独立建制的远距离开放大学就有西班牙国立远距离教育大学、联邦德国远距离大学、以色列人人大学、委内瑞拉国立开放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等近20所。
开放教育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它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下大学教育与学习者的距离。大批已进入社会劳动系统的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候,都将接受开放的大学教育。其次,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方法将有新的突破和更新。教学方法将从偏重于教师的教转向侧重于学生的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目的。
目前,开放大学的教育形式大致有4种:只登记,不组班,如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尝试招收的“注册视听生”;既登记,又组班,多数的广播电视大学目前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函授教育、音像教育即是这种形式。
2.兴办开放大学已成为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早期的开放教育,如英国的开放大学,是独立建制的专门教育体系,并一度由这个专门体系“独家经营”。7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开始介入此中,打破了独立建制的开放大学对开放教育领域的“垄断”局面。在印度,受英国开放大学的影响,一些大学确信“开放的概念”会使传统的大学更富有灵活性和革新精神,于是,迷索(Mysore)大学和安赫拉(Andhra)大学最先放宽正规大学的入学条件,以函授形式为成人学生提供进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入学机会。这是大学进军开放教育的开端。此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相继涉足开放教育领域,在80年代初掀起了大学兴办开放大学的高潮,并在办学质量的竞争中有力地促进了开放教
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甚至还将触角伸向了其他国家,以期在这个庞大的教育市场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份额,谋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大利益。开放教育兴办之初,主要是为了弥补普通大学教育的压力,缓和大学教育的供需矛盾,而今则成了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由于技术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大学在开发远距离教学模式和网上教学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加之长期以来我们将大学教育定位于精英教育,大学的门槛始终是高高的,形成了大学教育供给能力与教育需求的巨大反差。这个矛盾在90年代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受教育的自觉性的增强而显得尤为剧烈,成为基础教育大搞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世界教育改革之风的推动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大学在开放的道路上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7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学先后开办了函授、夜大、自学考试、脱产短训、成人教育(含校企联合办学)等开放教育形式,特别是以主考学校的形式介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仅产生了重大社会反响,提高了自学考试的学术质量,而且大学自身也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收益。
今天,在多媒体和超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基于Intemet网络环境的大学开放性发展透露出诱人的前景。大学教育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传统的正规大学将成为以现行大学为智能基地、以远距离教学的有效延伸范围为辐射空间的巨型“大学”。
三、产业化:大学实现开放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走向开放性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但若不对大学教育的产业属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大学就难以真正开放地发展,就难免缩手缩脚。大学只有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积极参与国内外教育市场的竞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发展。
1.树立产业化发展思想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需要
国内外高教发展经验证明,大学要发展,就必须面向教育市场,因而也必须开放,并认真地研究大学教育的市场规律,研究大学教育产业的特殊性。运用产业化发展机制,将大学推向市场,实现大学教育的开放性发展,是一条必须遵循而又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大学教育的产业属性一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受传统文化概念的影响,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似乎是一个不能置辩的特殊行业。因此,用产业化的思想来办大学,显然对“学”、“商”水火不容的传统大学观念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实现大学的开放性发展,不等于向教育对象无任何限制地敞开大学校门,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庞大的教育投资,大学的发展同样也面临严峻的经济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大学的质量发展,还是大学的规模发展,单靠政府的庇护和包办是行不通的。大学要获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争取教育市场,因而也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开拓专业与课程设置,提供灵活便利的就学条件,一句话,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因而,面向市场进行科学的产业化运作,是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质量与效益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运用产业化发展机制有利于我们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并为各大学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无庸讳言,我国的大学效益观念淡薄,无论人力、物力均存在着极大的浪费;质量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淡薄,还没有建立起学生也是特殊的“消费者”的概念。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大学发展特别是质量发展的思想桎梏。树立产业化思想,由教育市场对各校的生死、兴衰作出选择,让大学生真正地成为“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独立个体,就会极大刺激其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大学自身现有的一些固有矛盾也可得到根本解决。
2.树立产业化思想是大学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人类对知识的获取要求冲破传统时空的界限,并日益显现出个性化特点,这就与僵化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大学教育的模式要灵活多样,变封闭为开放。不仅大学教育的结构要多元化,教育对象也应“多龄化”,青年人、成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可成为大学教育的对象,只要具备基本的预备性知识,愿意继续求学并有能力交费者,都应尽可能满足其愿望。与此同时,招生、管理、结业的方式也要灵活机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外,还要积极开发多渠道办学形式,发展远距离教学模式,并筹措资金,积极创办网上大学。
3.树立产业化思想是挖掘教育资源、筹措大学开放性发展资金的需要
在经济不振、消费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如何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关系到政府对大学开放性发展的投资能力问题,而解决该问题最有希望的切入点,则在于首先启动教育消费市场,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消费市场。
目前,在我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投资潜力。据统计,至,1998年年底,百姓存款近6万亿元,1999年1~2月份全国城乡居民新增储蓄3400亿元,占1998年全年新增量的一半,而居民储蓄的44%是“为子女上学准备”的,可见民间教育投资的潜力之大和热情之高。教育消费市场的启动,又可以拉动更多的社会物质生产需要,从而有助于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之目的,最起码为教育发展挖掘出了巨大的教育资源。在巨大的教育消费潜力中,以对大学教育的需求最为强烈和直接,因而,高等教育消费市场也最容易启动,大学也最容易由此获得丰裕的发展资金。所以,实现大学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不仅是一条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当然,树立大学的产业化发展思想只是就其实现开放性发展的机制而言,侧重于大学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互相促动作用,而绝不是要全盘“金钱化”,如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等就不能机械地搬用产业化思想。大学的开放性发展实质上就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产业化运作将是大学发展的基本机制。从这个意义说,树立产业化思想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聊城师院教育工程系(山东252059)
责任编辑: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