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分析

2001-09-14 18:03吴泽俊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3期
关键词:生产产品服务

吴泽俊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否具有产业的属性?能否按照产业的发展思路来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经济的理论界,许多学者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看法。关于教育产业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为教育产业论,认为教育是产业(不仅指高等教育,而是泛指所有教育),提高教育产业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教育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转机;另一种为非教育产业论,认为教育产业的提法不科学,特别是教育产业论的提法不科学,会误导教育,损害教育的正常发展;第三种为教育产业非本质论,认为“教育不具备产业的本质属性,只有当教育进行选择时,教育才具备了部分产业的性质”。笔者拟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作一分析。

一、产业的界定

什么叫产业?简单地说,“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集合”。某类共同特征是划分产业的基准,企业集合是指具有生产某类共同产品或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体。也就是说,具有生产性(有生产的产品)、市场性(能进行产品交换)、收益性(有投入和产出)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合,均可列入产业的范畴。

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的划分基准,一般基于两个经济分析需要:一是企业市场关系分析的需要,也即便于分析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应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界定;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务工业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的分析需要,因而,必然选择“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工艺或相同产品用途”这一特征作为划分不同企业的“产业”归属的准则。在这里,“产业”应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这就是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的界定。由此可知,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产业”应是指有某类特征的企业集合,也指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从这个定义上讲“产业”不仅指工业,还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流通、服务以至文化、教育等等各行各业。如果我们把各高校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企业,那么,由生产同类产品的多个高校组成的集合,就可界定为产业,也就可以引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概念对高等教育进行产业分析。

二、高等教育的产品及其属性

如果我们把高等教育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企业,那么,其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呢?对高等教育生产的产品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人才”说,认为“人才”是教育的产品。二是“教育服务消费品”说,“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独所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教育服务”。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教学就是教育服务,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消费品,学生接受教育也就是消费,教育的生产过程就是教育劳动过程,也是提供教育产品的过程,还是受教育者的消费过程。三是“知识”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步取代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而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的产品是‘知识”。

那么,其生产的产品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来对以上三种提法作一比较分析。“人才”说不科学。其一,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才能的人,人才可以流动,但不能交换,人才的价值是其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等,只有依附于人的知识、技能等进行交换而不能进行人才的交换;而产品是可以买卖与交换的。其二,人才是教育的对象,人才需要教育,但教育的对象却不能等同于教育产品。一个人要成为人才,是其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先天素质、后天努力、环境和教育等等。因此,“把人成才完全归结于教育或者人没能成才彻底怪罪于教育都是不合适的”。其三,人才不等同于产品,社会产品一般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人才既不是生产资料,也不是消费资料。“教育服务消费品”说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是服务消费品,“从教育服务的消费性角度,解决了教育产品的归属问题,它可以划分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消费资料;从教育服务的交换性角度,解决了教育产品的流通问题,它是可以进行交换的商品;从教育服务的价值的角度,解决了教育劳动的报酬和受教育者的支付问题”。但是,在教育劳动与教育劳动产品之间很难取舍,两者等同了,而事实上两者是不一样的。再者,教育服务消费晶的价值是在交换中一次体现的,而教育的价值是长效的,不可能“一锤子”定音,交易完成。可见,教育生产的产品是教育服务的消费品这一论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反映了产品的特征。“知识”说是适应现代知识成为稀缺资源而提出的对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教育产品的产生是由教育劳动者(教师)以知识(教学内容)为工具而生产的知识产品(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指传统定义上的知识,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特定定义的知识,包含: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知道所处时间的知识、知道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识。”由于知识的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不同,生产方式的不一样,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因而,不同的教育劳动生产的产品不同,同一教育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一样。可见,其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育的产品是教育劳动者通过教育活动生产出了教育服务和知识(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服务消费行为)。

那么,高等教育产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对此学术界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投入,大家享用,教育产品是公共物品;也有的认为,教育会给个人带来收益,增加个人以后的收益率,有投入和回报,谁投资谁受益,具有排他性,因而,教育产品是私人物品。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品既不是完全的公共物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而是准公共物品。如果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视为两个极端,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准公共物品。因此,高等教育的产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也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教育服务与知识作为教育的产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统一。教育学生带有鲜明的公共物品性质。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是利益上的非独占性和消费中的非排他性。亦即,人人都有资格享受,并在自己享用的同时不排斥或减少他人的享用,也就是人人可以“乘便车”。我们的教育劳动者生产的教育服务与知识成为整个社会的财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科技进步,因而能带来极高的社会收益率,人人都可以得到享用,人人都有接受各种教育的权利。但是,这种教育的产品又不是完全的公共物品,它还具有私人的基本特征。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排他性和按单项产品付费。在高等教育的供给

稀缺时,一个人享用了这种教育的服务,占有了某方面的知识,也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种服务的享用和占有该类知识的机会。同时,“高等教育传播的知识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特点,不是人人都可以分享的,”可以说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带来收益,与此同时,还有极高个人收益。因而,个人应支付一定的费用,可以说是谁享用谁付费,不享用不付费,多享用多付费,少享用少付费。

二是,公益性和商品性的统一。无论从教育产品的价值还是使用价值来看,它既有公益性的一面,也有商品性的一面。教育产品有价,这种价值可以部分地在个人收益中反映出来,但不是全部。亦即,个体通过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产品,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都有可能使国家和个人同时收益。因而,政府理所当然地要支付教育费用(可以说政府是最大的教育产品的买者)。又由于教育产品的商品性,家庭和个人也应当支付部分或全部教育的成本(即是个人购买部分教育产品)。所以,教育产品是其公益性和商品性两者的有机统一。

三、高等教育的收益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用于教育的支出或社会资源用于教育的投入是消费还是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还是非生产性投资,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念把用于教育的支出看成是完全的消费支出,认为教育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直接生产任何物质财富,因而教育支出是一种消费支出,是一种社会福利支出,所以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公益事业。到了今天,教育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巨大作用日益充分地表现出来,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消费的观念受到了排斥,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视为生产性投资,或是具有生产性的投资。也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支出是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二重性的投资。一方面,教育事业的进行是要消费一定的物质材料,但教育过程中却不生产任何物质资料,因此,教育支出具有消费性。另一方面,教育支出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智能,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准备必要的条件,劳动力投人物质生产后,又可以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因而教育支出又具有生产性。

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支出是具有生产性的投资。其一,教育支出是用于劳动力的支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用于生产资料的支出无疑是生产投资。用于劳动力的支出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劳动力的恢复、维持和延续的费用,这部分属于消费;另一部分是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这部分费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的复杂程度,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也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二,教育的支出可以得到补偿并获得经济收益。教育支出通过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开发的人的智力,投入物质生产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收入。教育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在补偿了教育支出之后,还可以使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获得经济效益,这同用于生产的投资可以得到补偿并获得经济收益是相同的。不仅如此,许多研究表明,用于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投资,比用于物的投资和用于劳动力数量增加的投资,其经济效益还要高。大量的研究表明:所接受的教育年限不同,则相应的个人收入也不同,这呈正相关关系。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其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都很高,是一项高收益的投资行为,所以,教育支出是一项生产性投资。

当然,教育支出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并不否定教育支出具有消费性的一面,也不是说教育投资与物质投资完全相同。教育过程同生产过程是内容、性质和形式都不相同的两个过程,只有当教育的产品投入物质生产过程之后,才有可能创造物质财富和增加国民收入。就教育本身而言,它只是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教育支出仍然具有消费性的一面。

四、高等教育的市场性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思想的影响和国家财力的制约,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很低,竞争机制不健全。但是,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市场潜力很大。

其一,需求是构成市场的先决条件。我国现在适龄青年要求接受大学教育的愿望极为强烈,而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培养规模与这种需求存在着很大反差,并由此导致高等教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数极少的“卖方市场”之一。这种“短缺”的市场现象,使许多青年不能在国内就学,而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留学,占了世界60万留学生市场的20%。我国把这种收益率极高的市场让给了国外。

其二,发展给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教育层次结构关联的统计表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化过程中,对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客观上存在着急剧扩大的需求,也就是要求高等教育在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上比以往有更为迅速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同期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从原来的9%提高到15%左右,这些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

在我们肯定高等教育具有产业的属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

1.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服务性活动。由于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特别是在计划体制下,由于教育投资单一来源于国家,更加突出了公益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私人物品属性,隔离了教育的经济功能。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的性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从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可以说民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按企业化来管理的。但是,由于教育本身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双重属性,具有社会和私人的双重收益,因此,教育的产品兼有两种物品的特征,其供求和资源配置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不能简单地把教育的基本单位——学校等同于工厂、公司、银行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不能完全按照厂商营利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所以,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它既要引进市场的机制,又不能完全按市场的机制来运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由此,构成的教育产业也是一个特殊的产业。

2.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第三产业。“依照社会分工和经营类别的划分,我国第三产业分为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领域、为社会工艺需要服务的领域四个层次。”可以说不同层次的产业特点,决定着不同的产业政策内容,如国家机关及军队、警察、法院等部门,属于第四层次,不具有经济职能。其余三个层次,对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贡献,一般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产业性开发。按照这种产业划分的层次性,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产业是一个广义的产业概念,不能用狭义的生产概念来分析教育的产业属性(即以产品生产特征来讨论教育产业开发的模式)。因而,它只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特殊部门。

3.知识经济使教育产业日渐成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知识在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中起了直接的作用。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个主要领域,其本身成为一门新兴产业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从人力资本的概念提出,到针对人力资本进行投入,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所以,知识经济的到来,正在使高等教育日趋成熟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高等教育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潜力、投资收益率极高、具有明显产业特征的特殊产业。

猜你喜欢
生产产品服务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食品与水
新产品
产品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