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泰 赵守文
一、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数学素养基础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提高国民的素质上。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石瑾娜老师将这定为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全面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和创新思维目标,找准知识停靠点、思维激发点、参与切入点和能力生长点。她认为,数学教学应該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诸方面获得发展:数学教学应是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为背景,将数学教学融于当今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之中,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一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制约着他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石老师的全新理念使她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立足于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选择的教学模式的探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石瑾娜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求“尝试发现——探索形成——联想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以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的发生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假说、推理等参与过程中自我发现的,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知识的形成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渠道去研究,去探索,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等,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应用是在求异联想中来实现的,把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石老师在讲《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家庭里是长方体形状的家具及其包装盒,初步感知长方体的要素。然后布置作业,每个人制作一个长方体学具,发现面、棱、点各部位的特点,得出长方体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各棱的长短,用重叠的方法看看相对应的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亲手测一测、量一量、做一做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在应用的训练方面,给出一定数量的小木棍和一些方形橡皮泥支架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使他们充分参与、选择、合作。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研究。
全国中小学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的第二次跨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开展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石老师自觉地瞄准这一课题,在她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首先是通过网络学习加强备课环节,把网络上获得的大量信息通过筛选、整合、加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其次就是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几何画板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进行旋转、平移等来沟通各种几何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这样,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和实践数学,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