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华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多媒体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1000多所中小学已建成简单的以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500多所学校拥有校园网,网校也随之出现。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今后几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02年,所有配备计算机的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上网,所有重点高中、信息化教育示范校和实验学校都要建设和发展校园网。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快速传输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超乎预想地把知识送到了每个人的身边,使人们的知识检索、获取、表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不仅走近平民百姓,也毫不例外地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据有关报告,处在受教育阶段的网民已占到上网人数的50%,这表明,中国的教育改革要面向现代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网络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福音: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据有关报道,互联网已经出现了“色情惑众,诱人自戕,诱骗少女”等给青少年带来极大危害的内容,一些人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地传播、散布色情图片、文字和录像,通过在网上兜售色情信息大发不义之财。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在网上建立色,情信息交流小组,青少年或直接加人,或虚报年龄加入,参加了有关色情信息的讨论;有的还诱使12岁~13岁的儿童参与色情活动,并摄取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发送。而一些“杀人取胜”、“驱魔招魂”等暴力迷信内容,在网上的出现也已不是“新闻”。目前,已有家教热线接到家长的反映:发现孩子在网上下载黄色信息。面对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德育必须未雨绸缪,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在网络上建立起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长城”来。
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近年来,许多企业、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及大中小学校,纷纷投资教育软件的开发,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呈急剧上升之势,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有数百家,已开发出近千种(套)各类教育软件。但遗憾的是,德育软件的开发相对滞后。前不久,由中央教科所主办的首届网校暨校园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指出,由于利益驱动,有些网校仅局限于解题辅导方面的发展,有的课件只是课堂搬家和高考习题的资源库,围绕着高考和中考转来转去。在内容设计上仍是灌输式死记硬背,将“人灌”改成了“电灌”,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的。有的软件甚至直白说明是应付中考、高考的灵丹妙药,不顾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课件却很少见到。
当前,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大事。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产业部门的重视,相信有一天,投资者会主动找上门来,把德育课件的开发作为投资的目标。德育研究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将网络德育提到研究的重心,引导广大教师研究网上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有责任、有义务开发研制德育课件,使网上德育有现实可操作的运行载体,使德育抢占网上阵地尽快成为现实。
德育课件的开发研制从一开始就要站在较高的起点上,遵循下述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育德性。德育课件在内容结构上,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以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五大要素为支点,通过网络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清晰正当的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决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系统性。德育课件的开发,要放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研究与实验中去思考,是德育途径、方法体系构建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将软件的开发设计在结构体例及内容上与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和谐配套,将软件的设计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每一环节之中。
三、交互性。交互,主要分为“人——人”和“人——机”交互。人与人交互指学生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学生可以在“在线指导”、”网上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人与机器交互则是软件设计者针对某一道德专题预先设计好以实际道德事件为基础的、激动人心的、虚拟的道德情境或道德困境,或是某一寓言、故事、小幽默、名言、名诗和典故等,围绕这个虚拟的道德情境,设计一系列道德判断题目,当学生访问到这个德育专题时,由机器提问或解答,这便实现了“人——机”对话。
四、生动性。多媒体网络技术本身就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网络与德育的结合将使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发生深刻变革,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说教,将使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软件:“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先生这一生活教育的理想,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才可望真正成为现实。学生通过德育课件,可以自由地在网上畅游,真切地感受精心设计的德育内容。
五、仿真性。大多数家长花钱买电脑,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但目前的很多学习软件并未能真正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而精彩的电脑游戏却勾住了孩子的心。电脑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其仿真性。游戏中有多种结局,孩子操纵着游戏的主角,进行多种尝试,最后沉浸在由自己操纵下的结局之中。我们怎样将这种游戏效果迁移到德育课件之中呢?这就要借用游戏的这种仿真性。我们可以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说其中活动。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毒品的危害”、“早恋是枚青苹果”、“竞争与合作”、“困惑与警醒”、“道德警戒线”、”地球村的危机”、”知法守法”、“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使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得以解决。
然而,德育走向网络也并非那么容易。制作高质量的德育课件需要高档次的设备和大量的人力。据了解,一个有一定专业水平的45分钟课件,要有100人时的投入,这是某一科研部门或一所实验学校可望不可及的。这就决定了这项实验研究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课件脚本。在脚本结构框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大信息量和仿真实验设计,这样就保证了德育课件在内容上、设计上的科学性。
第二步:已经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应科学规划本校各学段德育的具体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积累并建立本校的德育素材资源库,供教师根据活动内容选用,也可供本地区各学校资源共享。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学校及教师,在本校德育素材资源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向上一级科研部门申报德育课件的开发研制课题,进行实验研究,边研制边实验。经实验证明德育实效显著的课件送有关部门鉴定。鉴定合格的课件,可在实验校之间对等交换,或以成本价送全国同类课题实验校试用。各实验校在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可争取到投资者,并组织德育专家、软件设计专家、软件设计公司联合攻关,将软件開发实验校的初步成果和各实验校的信息反馈意见综合起来提炼加工,制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德育软件,并作为有价商品提供给全国的网校、校园网使用,也可供社会各界、家庭选购。
我们相信,按照上述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一套充分体现德育科研成果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充分的调查与系列的实验依托,鲜明的活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德育软件会应运而生,网络与德育的结合将真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