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庆友 李振村 傅国亮 梁伟国
引子:解读李希贵
山东有个高密市。
高密有个李希贵。
10年前,李希贵是极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10年后的今天,李希贵成为颇有名气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
今年41岁的李希贵面庞清秀,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书生气。他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最大的乐趣是与学生交朋友——虽然现在担当着高密市教委主任的繁忙角色,但仍然兼任着一所初中学校两个班的班主任。
不过,我们不能仪从李希贵的书生气来断定他的性格,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他在10年时光里所完成的三次突破
1990年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四中校长。
当时这所她处农村的普通高中是个什么状况呢?教师闹调动。学生闹转学,社会上微词迭出
32岁的年轻校长的确时时处处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以“永不屈服”为校训,从最敏感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入手,对学校内部体制实施全方位“手术”。“手术”后,变化是如此的迅速:学校面貌生机勃勃,各项改革卓有成效并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当然,老百姓最关心的高考升学率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事升,进入高密市前列。
李希责却陷入了深思:
他觉得学校工作和工厂生产不一样。工厂里,是上一道工序对下一道工序负责,也就是下一道工序有什么要求,上一道工序就要满足要求,这样下来,生产的产品就是合格的。
教育工作是塑造人,应该对“最终产品”负责任,而不只是为下一道工序负责。所以,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
李希贵“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思想日渐清晰明确。
1995年,李希贵出任高密一中校长。
他为学校确立了与众不同的校训——“为四十岁做准备”;确立了立意不同寻常的培养目标——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長明显”。
高密一中在山东省首家推行了教师职务评聘分开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继而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科教学改革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对高中阶段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做出了明确回答,被山东省领导称费为“高中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红旗……”
1997年,李希贵担任了高密市教委主任。
他到教委工作之后不久,教委办公大楼迎门的屏风上出现了这样几个大字:“一切为了孩子!”
在高密市最繁华的路口立起了巨大的灯箱广告牌:“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决心。
短短几年时间,高密教育便进入良性运转的快车道,诸项改革领先潮流,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高密市的“父母官”——中共高密市委书记韩俊生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自豪地宣布:”高密的教育是全市老百姓共同的事业,是高密的亮点和脸面!”
让我们走进高密,呼吸洋溢着泥土清香的新鲜空气,观赏别有洞天的美丽风景……
春夜喜雨,润物无声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德育理所当然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德育工作中的“高投人低产出”也同样成为人们共同优虑的严峻事实。
敏锐善思的李希贵从一篇学生的日记中觅到了德育效益低下的原因。
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女学生有天在
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情:“今天我乘坐的公交车上,上来一个抱着孩子腿有点残疾的老妇人,我不知怎么就站起来把座让给了她(过去、我几乎从不给人让座),这时我突然感到车厢里的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甚至感受到了身后目光的灼热,喉咙也在一阵阵地发热……我想,以后当我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决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无动于衷了!”
李希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过多少“学雷锋做好事”的教育啊,但却雨过地皮湿,影响甚微;一次偶然的自我体验,却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看来,“老师讲,学生听”、“我要求,你执行”之类的德育模式已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了。
一系列教师“换脑”的举措在高密迅速出台并收到明显的效果:许许多多前瞻的德育理念播擞到广大教师的心田,萌发出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幼苗;高密市的德育园地由此而呈现出别一样的景致一没有大而空的口号,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表面文章,朴素平实,细致入微,不看痕迹……让我们采录几则故事,以深入感受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一个都不能少”、成长备忘录——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
高密城区有所梓童庙小学。
梓童庙小学的校园里有棵柿子树。柿子树年年结柿子,到头来却很少见到成熟的柿子。
校长大会讲,班主任小会讲,效果总是不佳。为此,老师们颇为头痒一倒不是在乎几个柿子,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建立起爱护集体财物的意识。
李希贵说,我们的观念要转变: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让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进行道体验。
这一年,柿子树上又结了不少的柿子,数数正好127个。李希贵帮助老师们策划了一个面向全体同学的活动,主题就叫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保护我们的柿子,当然也是保护全校同学的声誉。这样,全校500多名同学都成了柿子的保护神。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不仅没有摘柿子的,而且因为柿子树靠近院墙,在校园外也能摘柿子,有的同学就经常到校园外去巡视。
秋天到了,柿子熟了。打下来点一点: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127个。同学们欢呼雀跃,老师们更是喜形于色——因为他们收获的不单是个都没少的黄澄澄的柿子,更是学生的进步和成熟,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127个柿子被老师们精心切开,分给每个同学一片——孩子们品尝的是甜丝丝的成功的滋味,体验的是道德升华后的幸福感!这“甜丝丝的滋味”将会滋养少年的人生,这幸福感会永驻孩子的心头。
立新中学(也就是李希贵相任班主任的学校)有两个同班同学发生了矛盾,弱小的学生就请了比他高一年级、长得高大魁梧的表兄来惩罚对手:对手也马上从社会上请了一些亲戚来对付这个同学。
按照慣例,对双方是要进行严厉批评甚至给予严肃处分的。李希贵说:这样并不能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提议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成长备忘录”,在上面记下事情的缘由,然后让全班同学帮着他们研究,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十分热心,纷纷献计献策,设计了若干条目记到备忘录里。如:第一,应该告诉老师,让老师处理;第二,应该主动沟通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第三,应该让别的同学帮助协调关系……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两位同学化解了矛盾,“成长备忘录”果记下的是真诚的友谊,是进步的足迹。更重要的是,全班同学在帮助设计备忘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了教育,懂得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犯错误同学的转化过程成为全班同学接受教育的过程,犯错误同学的“成长备忘录”成为全班同学的“成长备忘录”,德育效益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现在,在高密市中小学,公开开会批评犯错误学生的做法已被摒弃,各学校创造了许多类似“成长备忘录”的方法巧妙运用到德育活动中。
拿起表扬的武器——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所初中学校给《高密教育》编辑部投了一篇稿子,稿子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情:
在一次全校性的军训比赛中,初三(一)班的体育委员领着学生训练,但效果总是不佳,班主任上火,全班同学也急得直跺脚。这时一个名叫王朋的男同学主动请缨:”老师,让我来试试吧。“这王朋是有名的“捣蛋高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个人见人愁的角色。但老师沒有拒绝他:何不借此让他表现一次呢?比赛那天,王朋超常发挥,指挥全班同学一举取得了全级部第一名的佳绩。学校宣布获奖名单的那一刻,班主任非常激动,她禁不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说:“王朋啊王朋,你真是太伟大了!”就是这样一次表现的机会、这么一句赞语,使王朋从此挺起了胸膛,走上了正道,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
编辑同志感到这是一篇好稿子,但认为“太伟大了”这句话有点“过”,就改成了“王朋,你真行。”
李希贵正巧在编辑那里看到了这篇稿子,他说:“这篇文章别的地方都可以改,唯独这句话不能改!我们老师给学生批评总是十分‘慷慨,而表扬又总是过于吝啬——这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自尊、自信、自强的重要原因。”
现在,拿起表扬的武器,让每个学生都获奖、让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收到一张内容各不相同、针对性极强的“喜报”,小学的德育常规。基于此,高密的老师们不断地开发更多的项目来评价学生:一次作业要评出作业标兵;一次足球赛,要评出最佳球员、最佳合作者;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辩手;就连个宿舍,也要评出最佳舍员、卫生先进个人、文明标兵等等……
有些学生实在难以找出优点,怎么办?
高密创造性地设计了“技能测试站”,只要学生本人提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优点,即由“技能测试站”劐定,得到确认后一样予以奖励。这就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了获奖机会。
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鼓励都会产生出一种不可估量的教育能量,这种隐性的能量能够大大强化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强化学生对完美道德的追求,达到他能够达到的卓越的人格境界——而这,正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
无人监考、开架阅览——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李希贵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应立足于促使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天,高密一中高二(二)班班长把一份要求实行无人监考的“申请书”送到班主任徐水清老师的手里,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全班44位同学的名字。
时任一中校长的李希贵拍手叫好——这正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大好时机。
他提出:无人监考可以,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同学完全自觉自愿的,如果有一个同学不愿意,他可以不参加无人监,场考试。
教导处批准了学生的申请。
考试之前,徐永清老师想在黑板上写上一句有警示意义的话。学生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就让我们自己来办吧。第二天,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了这样一行大字:“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大家!”另一次考试,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上了“今天你是主考官!”简洁的语言显示了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无人监考考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考场上从设有发生违纪事件。
记者问学生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回答:“有老师监考,作弊是在跟老师兜圈子;无人监考,是在跟自己的人格较量,再作弊的话真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了!
这样的考场对于尚末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异于磨炼意志的“战场”——没有任何人监督,作弊与否并不会有人注意,不经过一番“灵魂的搏斗”,就很难达到严格自律的境界!也正是在这种“灵魂搏斗”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才得到真正的升华!
高密一中的图书馆、阅览室郁是对学生全方位开放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随意去拿任何一本书而无须登记。
起初,图书馆管理人员非常担心图书丢失或损坏。
李希贵对这种思维方式很不以为然:“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抱着学生会偷书这样一种心态来管理图书呢?先把学生假定为小偷,然后去制定各种防止学生偷盗行为发生的规章制度,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而且也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高明的做法应是把管理过程转变为教育过程。”
高密中的图书馆实施开架借阅以来,有意损坏或丢失图书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发生。
诸如无人监号、开架阅览这类变他律为自律、变被动接受教育为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举措在高密中小学已体现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和组织——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各类竞赛活动,学校电视台、文学社团,校内报刊编韉部等等,都用“招标承包”的方式由学生独立主办(高密市把上述活动合成为“中学生十大锻造工程”,以促使学生自我锻造、自我教育);
所有班干部都采取竞争上岗制,不但设立了由学生担当的助理班主任,而且还设了更大的“官”——校长助理;
一些中学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锻造所带来的效益是综合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为其一,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增加了道德体验为其二,学会了与人合作为其三……
“足球俱乐部”的启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一伙初中生踢足球简直踢疯了:不分时间场合,顾不得完成作业;不让踢就偷愉地踢;把球没收了,就四处借钱买球……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反对均被当成耳边风。
李希贵说:
“孩了们精力旺盛,迷恋上装件事物很正常一味地反对堵戴是没有效果的,应当学习大禹治水,疏而导之,”首先是允许踢球,让踢球合法化,但必须加以规范。
李希贵帮助他们成立了个小小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当然要有规矩了,于是小伙子们共同制定出一个“俱乐部章程”:一、踢球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二不能影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下降,停赛一周;三、打架一次,停止参加俱乐部活动一个学期……
孩了们为自己的兴趣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尊重而激动异常,每个人都在《章程》上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之后,孩子们不但球艺大有提高,而且在遵守纪律和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现在,强迫学生改变自我的做法在高密已被杜绝,各个学校都创造性地开设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李希贵由此又延伸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思想品德教育应最大限度地顺应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地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活动内容。他将这一观点生动地概括为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李希贵常对老师们说,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
他认为,我们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从成人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道德要求,设定道德发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李希贵“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观点,经过高密市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现已普遍推行的“体验,感悟,提倡、引导”——一条德育新途径。
让学生给自己写信、特殊演讲会——德育活动中的暗示效应
越战时期,英国一所新兵训练营从劳教所接受了一批新兵。这批新兵肚子里墨水儿不多,身上恶习却不少。怎祥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军人显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训练营的军官们发明了一个“怪招”——有计划地精选一些家信发给大字不识几个的新兵,让他们学着读、照着抄。信的内容是什么呢?无非是告诉家人自已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上刷牙,晚上睡前洗脚,衣服鞋袜放得整整齐齐,按时作息,不酗酒了,不打架了,等等等等。说来也怪,一段时间后这批新兵还真的克服了原来许多坏习惯,变得军容整齐,精神焕发了。
很显然,心理暗示在这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密教委把这个故事登载在《高密教育》上,发到全市所有中小学以启迪老师们的思路。同时,市教委要求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中要广泛地应用心理暗示法,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各个学校创造出了种种新鲜独特的暗示德育法。
——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作为“惩罚”的手段就是让犯错误的同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给自己写信。这封信既要叙述犯错误的过程,又要剖析犯错误的原因,还要列举错误的危害,同时要指出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这封信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写好的,有时要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学生反省不到位,也决不允许老师尖锐批评,而是要和风细雨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
——特殊演讲会。每学年开始,学校都注意从新生中查找普遍存在而又较难改正的不良习惯,以此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播种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的讲演会。
这是一个特殊的演讲会:
其一,演讲人不是优秀学生抑或那此口才极佳的小演讲家,而是身上带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学生:
其二,演讲内容是谈不良习惯的危害;
其三,邀清家长列席演讲会(目的是家校配合,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
在这里,既没有喋喋不休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言辞谆谆的耳提面命,但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已经自觉地开始了对不良习惯的纠正。重要的是,全班同学在听演讲的过程中也同时接受了教育。
李希贵认为,学生不能按照学校制定的日常行為规范去做,许多情况下并非是学生对待行为规范的态度有问题,或者是学生的品行有问题,而是学生不清楚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条文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这一点仅靠硬性要求——“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予以贯彻是很难收到实效的。
高密的做法,虽然老师并没有强行要求什么、但学生通过对照日常行为规范,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饕自我,这种自我感悟形成的认识会深探地刻在他们心灵的底片上,最终形成自觉模仿的心灵图像,时时引导他们矫正前进的足迹,克服自身瑕癖,追求人生完美。可以断言,经历过这种教育的学生在今后的生命旅程中一定会少走弯路,少跌跟头。
“一日文化三餐”、“三名”活动——全面丰富学生的“人生营养”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直是高密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首要目标。
李希贵把“人格健全”概括为“三自”(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自我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三高”(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密市中小学普遍实施了全面丰富学生“人生营养”的系列活动:
“一日文化三餐”。
早飯后到上课前的时间正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播出时间,凡建立了校内闭路电视系统的学校(主要是中学)对此全面转播。那开拓生活视野的“生活空间”。让阅历单纯的学子们增长了见识;那“浓缩人生精华”的“东方之子”,激发起学生追求高尚人生的巨大热情。
午饭和晚饭后的时间,学生可以收看,收听学校电视台播放的经典名片,名曲,抑或随电视镜头到奥运赛场体验夺冠的激动与自豪,漫游世界各地领略特色浓郁的风土人情,感受天地宇宙的神奇奥妙……
“读名著,赏名面,听名曲”的“三名”活动。
李希贵认为,“一个人在相应的年龄段不读相应的名著,势必造成知识和人格的残缺。要使同情心、责任感、使命感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离开了名著的陶冶单靠说教是难以完成的!”
一个品位高雅,旨在借助文化精品
的永恒魅力和厚重内涵,以提升学生审美境界和人生追求的“三名”活动在高密中小学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时间,高密新华书店练习题类的图书滞销,面中外文学、科普、名人传记等方面的名著却一度脱销,让新华书店的总经理喜上眉梢。
目前,高密市的德育工作已形成了全方位渗透的态势:
他们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德育内容的渗透,如民主意识的培养、心理品质的培养、法制意识的培养等都是在学科数学中实现的。
他们把德育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从德育的角度考虑了许多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知识性的东西。
他们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对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最大限度地从心理角度去研究分析,而最小限度地用道德的尺子去评判”。为此,全市凡有条件的学校全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如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约谈、心理小报……
这是一片美服动人的沃土,这是一个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的乐园!
高密13万中小学生在这片沃土和乐园里沐浴着充满爱心的春风雨露,呼吸着大自然的芬芳。如长空里的飞鸟,如碧涛中的游鱼,自由快乐地放飞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丰满自己的心灵和羽翼!
为学生一生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1999年7月的一天,高密向阳中学门口电话亭的王老板提了十多斤桔子来到向阳中学政治组,笑容满面地说是感谢政治老师的帮助。送几斤水果略表心意。
政治组的老师莫名其妙:平日虽说每天都见面,但与他并无来往,这感谢又是从何说起呢”
经王老板解释,老师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学校的政治课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同学们关注新闻时事,关注社会热点,争相购买这方面的报刊,于是经营电话的王板也跟大沾其光,赶忙进行“经营结构调整”——电话业务让位于报刊零售,并发了一笔小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如果说德育改革为高密市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促进和保障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那么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全方位改革则为高密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了更加宽阔的舞台,为全市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语文实验室计划”
高密市的教学改革发端上90年代中期的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1995年。李希贵从高密四中调到高密一中之后,一件小事引起了他的极大震动。其中一个已经大学的学生给他的还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写信介绍各科学习经验时,数学、物理、化学都介绍得非常具体,惟独谈到语文,他说:关于语文学习,你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老师讲的那些东西统统不管……
震惊之余,李希贵认识到,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进行伤筋动骨大改革的地步了,然而当时的情势是:语文老师依然背着高考升学率的沉重包袱,在加班加点生硬灌输的死胡同里挣扎。
李希贵巧使“妙策”:让自己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大伟和正在上初四的侄女庆玲参加了当时的高三语文期末考试,两份试卷严格密封,混同其他试卷,起评阅。考试结果让全体语文老师都非常尴尬:大伟的成绩是82分,庆玲的成绩是85分。而高三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4,5分,学历分别相差7年和3年,成绩却相差无几,老师们的教学效率真值得研究了。
李希贵说:“这丝毫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语文能力从来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出来的。无非就是我的孩子多读了一些书,接受了大量语言文化精品的熏陶感染。而现在的高中生,除了那几册课本,除了那无尽无休机械刻板的应试训练,所读的名家名作寥寥无几,知识视野狭窄,语言积累贫乏,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岂不是一句空话?”
1996年初,高密一中借鉴美国教育家海伦·帕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设立“教育实验室”(时称“道尔顿计划”)的经验,启动了旨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全面丰富学生语言文学素养的“道尔顿计划一号工程——语文实验室计划”。
“语文实验室计划”把改革的第一板斧果断砍向了课程设置。
语文课每周只保留两节(占周课时的1/3)在课堂里进行,学习国家统编教材;其余时间转到“语文实验室”学习。
那么,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语文实验室”究竟是何等模样呢?
走进“语文实验室”,你会有置身高等学府阅览室的感觉。书架上的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精品图书琳琅满目、书香四溢,精选的报刊则敞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专门配置的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为学生打开了语言学习的另一个广阔天地……
但跟高校阅览室所不同的是那种特殊的氛围:学生没有正襟危坐、鸦雀无声的压抑,或读书,或摘录,或写作,或思考;既可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又可与老师共同探讨,同时还有各种丰富的音像阅读材料可供参考。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狭小天地里冲出来,踏入浩瀚的语言文化教育大世界;从老师填鸭式的枯燥讲解、强制性的呆板训练中步入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学习的自由王国,恰如鱼入大海,鸟归深林,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了引路人与导航者……
改革的第二板斧砍向了课时设置。传统的课时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从初中到高中,节课都是整齐划一的45分钟。在“语文实验室”,45分钟的课时安排显然不利于高中学生深入地阅读思考。因此,“语文实验室计划”大胆采取了100分钟课时,实行“三三制“:教材学习、阅读欣贫、写作实践各占三分之一。
改革的第三板斧欣向了教材设置、“语文实验室”的教材既应与国家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又要扩大容量、提高品位,同时还须照顾到各类学生水平的差异。为此,高密一中为“语文实验室”设置了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外阅读书籍,采取由核心层(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向紧密层(面向大多数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松散层(面向少数尖子学生,鼓励冒尖)辐射的教材结构形式。其数量大致为:精选的各类图书2000册,刊物40种120份。报纸15种60份。单以数量而论,“語文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就使学生比传统语文教学的读写量扩大了6-8倍。
“语文实验案计划”彻底改变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在没有改革之前,语文课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学生有事要请假,首先就是请语文课的假,现在,语文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一个外校学生转学到一中,她惟一的理由竟然是:“我就喜欢这里语文课的上法!语文课上可以看书,真是太棒了!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带动了整个文科学习水平的提高。改革之前,高密一中的文科学生考取率仅占20%左右;现在文科已成为该校的强项,每年考取比例占到60%以上。
截至1999年底,“语文实验室计划”已在高密全市大面积铺开。
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一个永恒的主题
实际上,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文科教学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1998年的夏天,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李希贵在他担任班主任的立新中学里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学生一旦考完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就马上把辅导材料、教材都扔了,有的甚至撕得粉碎。
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原因。没想到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群起而攻之”:“政治课背的东西太多,但懂得不多。”“政治课又单调又枯燥,一点用处也没有。”“历史课整天就是背诵朝代,真没劲!”“害怕政治课和历史课考试,因为全是死记硬背的东西……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应当是让孩子们喜欢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那么不管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它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
经过精心设计,高密市的政治、历史课改革思路很快推了出来:
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自我感悟。
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为三条线教学:数材教学线——着重解决基础知识;活动教学线——凡是教学内容能够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大限度把它转化为活动,让学生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理性认识;情景教学线——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宜转化为活动,则利用幻灯片、录像等创造特殊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
新的课堂教学强调“三动”——动口、动手、动脑;突出“三论”——讨论、争论,辩论;强化“三允许”——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允许保留不同意见:牢抓“六点”——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擅点;培养“三创”——
创建能力、创新思维、创造意识;达成“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思路一变天地宽。几十年不变的死气沉沉的政史课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小品教学。曙光中学的孙好森老师上《祖国在发展》,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5个小品——《家庭的变迁》、《出租车的变迁》《通讯的变迁》、《过河》、《黑烟,噪声,污水的对话》,来感受改革开放为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们兴奋异常,一个个主动请缨,纷纷要求登台表演。自称过去最讨厌政治课的于芳同学说:“改革后的政治课太好了!我向政治老师致敬!”
模拟法庭。为配合法律教学,高密所有的中学都成立了模拟法庭——康城中学还专门投资4万多元配齐了审判桌椅、法官服装、声像设备等,建起了档次较高的模拟法庭活动室。学生们把课堂数学搬到模拟法庭上,大家轮流充当审判长、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教材中许多枯燥难懂的条文在生动通真的模拟审判活动中深深地烙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有时这种模拟审判还发挥出实际的社会效应:
姚各庄一中一位学生家长三番五次让自己的孩子辍学打工,政治课老师将此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模拟法庭进行了“审理”,学生们在“庄严的审判”中判决该家长的行为违反了国家《义务教育法》,家长听说后深感吃惊:没想到不让孩子上学还是个罪过!后来,这个学生又如愿以偿地回到了课堂上。
讨论、辩论。古城中学初三的张庆民老师组织了一次“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与商品意识”的大辩论,辩论双方为了驳倒对方,居然连《资本论》都翻阅了。这种辩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已成为高密市中小学生砥砺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
专题和背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他们大胆打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整合,采用专题教学,以形成学生系统科学的历史观。
例如,他们把自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一直到明代的李自或起义等历代农民起义连成一串,让学生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再如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把这样一条文化线索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每个时代流行的文学体我各不相同,以把握政治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在组织每一个专题教学之前,老师们都要精选大量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力图把知识体系放到广阔深刻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在大脑中准备大量的“感光材料”,使所学知识在生动的背景下“成像”。
例如在组织“建国初我国面临的形势及国家采取的措施”这一专题时,仅,“抗美授朝”部分,老师就为学生准备了专题片《毛泽东》、《彭德怀》片断,歌曲《人民志愿军军歌》、《英雄费歌》,书籍《克拉克传》等,熟悉了这些背景,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不但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
每两周一节的历史活动课,扩大了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历史阅读课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广泛涉猎历史书籍;历史说写课上,可以搞专题演讲,可以搜写历史小论文闸述一家之言;艺术课上可以欣赏历代名人字画;技能训练与展示课上,制历史地图,编历史手抄报;社会实践课上则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当地历史遗迹……历史课在高密真的“活”了起来!
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了20多年数学,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姜庄镇一中赵玉芹老师没想到竞“裁”在学生手里。
在前不久的一节数学课上,赵老师从《代数基础训练》中出了一道判断题:“两个正无理数之和仍是一个正无理数”,让学生研究讨论后回答,班里有名的“调皮鬼”一个名叫张伟的学生站了起来:”老师,0.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和0.32332333……(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3)都是无理数,但它们的和是……无限循环小数)却是一个有理数,这说明那个判断是错误的!”
赵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教了一辈子数学,难道我以前教的、包括《代数基础训练》上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他回到办公室把情况说了遍,老师们也都大为吃惊,经过反复讨论,验证,大家一致认为:张伟的判断正确,举例非常有典型性。
这是高密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生动镜头:
研究性学习是高密市教委从1998年就开始探讨,1999年大力推行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委副术任柴儋森这样问答:“研究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用白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它的前提是三个‘新:新发现、新思雄、新创造研究性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应当是越讲问题越多——在这样的标准下,老师在一节课中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再也没有疑惑了,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起码不是一节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课体现在课外,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自己去探究自然、社会、人生……”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密的课堂教学整体面貌为之一变。
必须吃透敦材。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姜正镇中的陈克伟、王强在柴习了《简单的磁现象》之后,做了一个研究性实验:将条形磁铁打断,让渐开的两端重新靠在起。般说宋。人们认为这两端是异性磁极。应该相互吸引才对,然而他们在试验中却发现这两端是相互排斥的。这是一个令老师也解释不了的问题。于是圈绕这一现象,师生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
……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他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发现者、合作者。
各个学科不再是各自孤立的训练体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难分彼此。语文课学习《岳阳楼记》。学生不但对文中憂国忧民的思想、纵横的文气和优美的语言产生兴趣,而且还深入一步。研究范仲淹的一生中和政治主张;有的同学则对“衔远山存长江汇”(象万千的洞庭湖产生了浓浑的兴趣,主功卉找有关资料,写出了对比内今洞庭湖变化的文……这种主动研究性学习,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也很难说是历史抑或地理,但学生收获的却是综合的人文素养。
研究性学习产生1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设计问题情景;
2.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3.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4.创造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6.发现或提出新的问题。
这,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励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探索新的问题止。
柴修森特别指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强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发现、强调质疑精神的培养,强调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落脚点。
研究性学习如缕缕春风,为高密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在许多学校,老师每节课都要留出0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高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老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申请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问题,也可以下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书,可以使用投影……课后,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或图书馆去做实验、查资料一高密中小学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课余时间也照常向学生开放。总之,所有的同学都有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能得到充分尊重即便你讲得不尽合理,老师包括同学也决不会批评、嘲笑,同学会与你进行善意的争辩,老师会与你展开平等的研究、探讨……在这里,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挖掘。
创造思维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悄悄地萌芽了。
古城中学初三学生郭泉帅设计了一个低空气象卫星。他认为:现在的卫星是高空卫星,如果卫星低空飞行,与云层的距离更近摄取的资料会更真实。于是他查资料,翻书籍,借鉴了物理、化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理论设计出了低空气象卫星的原理图——单是图纸就画了100多张,并在制作原理、燃料配备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或许孩子的设想并不完全成熟,但蕴含其中的创造性想象、研究过程中对多学科门类的广泛涉猎、处理信息能力的锻炼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一创意在今年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生创造发明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开设探究性课程
1999年,伴随着新春的脚步,高密市教委在课程改革方面又揭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把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探究课。
何谓探究课?
李希贵在全市动员大会上讲:
“在信息社会,学校和课堂已不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惟一场所,教师也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惟一的‘信息源,单一、封闭被动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接受性、积累性学习应转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发展性学习。探究性课程就是要突破传统校园的时空限制,突破传统的教师设计思路,学生机械模仿的育人模式……
在高密市的探究课里,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是提出要求,学生根据兴建特长,或独立或合作确定自已的研究课题,然后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从新城风貌到古城遣址,从大气净化到环境污染,从围书市场到汉字规范应用……
风声雨声、国事家事,社会,人生、自然,统统纳入了学子们的视野。”两耳不闻窗外事,心只读考学书“在高密中小学成为了历史
这是一种真正的开放性课程——它为学生打通了隔断社会与自然的校园围墙:
学生具有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直面现实,体味人生,广泛搜集信息并科学加工处理才能定成任务,因而这是真正自主的学习、真正富有探索意义的学习!
在选题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承受失败,承受挫折;需要学会与他人——包括研究对象、合作伙伴等的交往协作,自信心,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由此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一位过去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同学说:“我从小性格内向,和陌生人说话心跳就加快,面H语无伦次,现在我在陌生人面前不但不脸红了,而且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是探究课锻炼了我。
高密市教研室根据教委的统一部署,为全市中小学拟定了100个探究课参考题目(各校同时可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设计探究课题目)。如:
高密市库河串联工程综合效益预测;
高密市农民家用3吨粮仓设计;高密市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高密历代名人考察;
高密市治安现状调查及建议;关于住房布局合理化的调查研究;中学生阅读口味的调查报告;
农药的使用对人的危害;
农村男性吸烟喝酒情况的调查;考察你周围的自然环境,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农村人口发展趋向调查;
……
这些题目,紧贴现实,关注国计民生,学生参与其中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广阔的人生视野,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9年8月11日,狂风暴雨猛烈袭击高密大地。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汹涌而至,被当地百姓誉为母亲河的胶河泛滥成灾,大量的农田、道路、房舍被毁坏,数千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过后,高密的老师们没有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写些记叙抗洪教灾事迹的作文,而是及时把它纳入了探究课研究的范围,引导学生调查水灾的真正原因,寻找从根本上遇制自然灾害的方法。
高密柏城中学初四(三)班的周庆过同学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调查之后,挥笔疾书,写下了《痛定思痛找根源——胶河决口给我们的警示》。文中寫道:“一夜之间,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母亲河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滔滔如猛兽的洪水……水灾之后,苗枯草死,污水遍地!是什么原因把温柔的母亲河变成了猛兽?原因有三:其一,思想麻痹,导致洪水肆虐橫行……其二,平境毁林,祸之根源”……其三,挖沙掘土,祸之隐患……
还有更多的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植树造林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生态平衡问题,资源保护问题,乃至可持续发展问题……
孩子们强烈的关注、科学的调查,准确的结论、合理的建议深深感动了高密市的决策者们。目前,高密市委、市政府已经参考学生们的部分意见开始了胶河的治理。
围绕这场水息,高密市的中小学生共写出了800多份调查报告——这不仅仅是800份调查报告,它所包容的是青少年学生关于人类生存、关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是青少年在自己心灵深处植下的责任感的种子。
探究性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立新中学的杨健同学为了调查机动车辆的污染情况,竟利用周六周日两整天的时间在大街上观察车辆的数量、种类,并设计了若千向题对闭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初家中学的孙玉汉筹同学走访了30位农村男性,专门调查农村男子的吸烟喝酒情况,对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商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则对学校周围垃圾箱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展开了调查,并向市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立新中学的范宝展,田大丽,范平等同学在李希贵的指导下,利用寒假对高密的图书馆市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前,新华书店最畅销的是《小学生词语手册》、《小学语文、数学测试题》《小学语文,数学单元测试题》等书籍;而实行素质教育后,图书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名著成为畅销书(1999年高密新华书店图书销量的前10名除三本工具书外,其余分别是《世界文学名著儿童读本》,《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电脑爱好者》、《微机入门基础》《格林童话全集》等,孩子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诸如盗版书籍增多、有些图书内容不健康、书价过于昂贵等等,并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治理建议……
一位家长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再也不是人云亦云的一代了,他们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大课堂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向题,这是高密教育获得的最大成功!
无疑,这也是对高密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最高褒扬!
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
1999年8月的一天,一位家长领着自己的女孩来康城中学报到。这位家长见到班主任后不大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这孩子从小就跟我学陶艺,也还有点才华,不想让她到初中就舍弃了,不知咱们学校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班……”
班主任笑了:“来吧,我领你到学生活动大楼转转。”
这位家长跟着班主任来到新建的学生活动大楼,从一楼走到四楼,眼前的一切简直让他眼花缭乱——
他不但看到了他所希望的专门的陶艺活动室,而且还看到了专门的烹饪活动室、泥塑活动室、摄影活动室、科技活动室、管弦乐恬动室、钢琴室,书法室、素描室、扑灰年画室、缝纫室,剪纸艺术室……还看到了学生杂志《幼林》编辑部、小记者站、文学社、学生电视台……
他惊呆了,嘴里不停地喃喃地说:“想不到,想不到,做梦也想不到!”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不同的课程设置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学生观念。
在高密,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中小学都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设置了各具特色的选修课和活动课,高密市的13万中小学生都能从这些丰富的课程中找到自已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适宜阵地!
李希贵对此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总是习惯于让教育选择学生,在这样一种课程结构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自己的意志得不到体现,其结果必然是个性的泯灭:改革课程设置从实质上说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密市的课程改革从一起步就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从育人规律出发,因而也就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他们并不满足于构建起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隐性课四大板块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各类课程设置的丰富多彩,而是更进一步认真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对症下药”开设独具特色的课程:
“成功选修课”。这是专门针对学生设计的——你哪一个学科弱,可以选择这一学科的选修课,只要有进步,就是获得了成功,这样不但补丁课,还保护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
“提高选修课”。这是专门针对优秀生设计的——对于在正常课堂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可以选择往纵深开拓的选修课,以满足“大胃口”的需求,如针对未来需求而特别设立了创造思维课、信息处理课,韩语选修课、日语选修课……
在这里,侧重劳动预备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擇实用课程“为未来准备一技之长”,而侧升学预备教育的学生则可以“为未来的博士学位选修第二外语!”
“稀有品种”。他们始终把“为我们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课程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斯宾塞语)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既然是为学生一生完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课程设置就不能忽略学生的特殊爱好,就不能舍弃“稀有品种”——高密民间艺术有驰名全国的“三绝”: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许多来自“三绝”故乡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过这方面的艺术启蒙。
虽然国家的课程设置要求里没有“三绝”,虽然高考不考“三绝”,但高密的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泥塑,剪纸、扑灰年画的活动课。没有师资,就从“三绝”的故乡请民间艺人做导师。
在高密采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活动课教室里,常常只有三两个学生在活动,仔细一问,原来这门课就只有这几个同学报名。
“特长生导师团”。因为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兴趣需求,高密中小学的“两课”种类迅速膨胀——单是高密一中就开设了7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如此之多的课程需要大批有特长的师资,怎么办?高密除了要求学科教师都要掌握一种特长、能教一门选修或者活动课之外,还大力拓展人才资源,创造性地引进“外援”——把当地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名流聘为导师,组成“特长生导师团”。
对聘请的导师,学校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导师们每人要带4名特长生,每周要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东北回到故乡的木结雕艺术家张迎先生在被高密一中聘为特长生导师后,感慨万端:“从东北回来这么多年,很少有人重视我的木结雕艺术,只有一中才确认了我的价值!
目前,高密市的“特长生导师团“已发展到100多名成员。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热点、“热”就容易浮躁,就容易流于形式,就容易表面化。高度务实的高密教委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刚性管理措施:
增强贯彻《课程计划》的法令意识,把它纳入年终乡镇、学校综合评估体系中;
对教师不能胜任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的,在评骨干教师时一票否决;
对学生实行积分管理,选修课,活动课积分达不到30分者,中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不能参加中考和高考;
在初中升高中考试时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名著欣赏,英语口语听力和学生特长等项目,并按一定比例记入考试总分……
这些刚性措施保证高密市的课程改革方案扎扎实实地落实,促进了全市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怎么教就怎么考——别一样的考试,别一样的风景
教学改了,考试怎么办?
这是高密老师们的担心,当然也是教委最牵挂的事情。因为不管承认与否,考试永远是学科改革的指挥棒。如果学科改革没有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相应改革做保障,只能导致“学科改革搞形式,活动教学凄热闹”
对初中教学导向作用最大的是中考,而中考的命题权在高密的上级市潍坊。
滩坊市教委全方位支持高密的探索。在中考命题权上“网开一面”,允许他们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考试、自己阅卷。
于是,高密对上述学科的中考实施了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在考试形式上,初一到初三开卷考试,初四(五四学制)闭卷考试:
在考试内容上,取消以往死记硬背的客观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变过去的记忆水平考试为现在的能力水中考试,同时把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感受纳入考试范围;
在评卷标准上,取消标准答案,“采点给分”的方式,实行“采意给分”。活题活答活批……
于是,许多让学生耳目一新的试题形式出现了:
“实话实说”、“各抒己见”、“请你来执法”。“请你来评判”,“学会发散思维”、“市场点评”,“请你来策划”、“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于是,各类社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走进了试卷;
从青少年犯罪到人口与发展问题;从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到西方国家对华政策;从建国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的重大变化到当前农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学生尽可利用所学知识指点国际风云,评判天下大事,畅述自己的观点。
语文主要考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题只占6分。他们的理由是:读写能力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储备和检索信息及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和阅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足以引导师生在平日教学中听说读写并重、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齐抓。
就是这仅有的6分题,也不搞“神秘主义”,不绕弯子,不钻牛角,而是向师生明确摊牌;所考语文基础知识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不怕大家猜题,猜到了也照考不误——而且今年考了明年还要考,因为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猜到了,背过了,掌握了,也就达到考试的目的了。
别开生面的考试必然带来别开生面的答案。
1999年高密市高一期末政治考试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感受市场,请你来策划
写真之一:据报载,在199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期间,浙江圣瑞斯针织公司生产的安全型雨披在上海市大获成功。68元一件的雨披高出传统雨披市场价两三倍,但仍供不应求。该公司的成功销售之举源于其总经理在《新民晚报》上看到的一则《当心雨披成为温柔杀手》的报道。他立即派人进行市场调查,到国家专利局筛选新一代安全型雨披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创断后迅速组织生产,投放市场。
写真之二:迪斯尼公司每年都要举办三次员工“献宝”大赛、从动画设计师到行政秘书,只要你有兴趣,每个人都有3分钟时间轮流上台。向总裁艾斯纳等高级主管推销“拍什么卡通片卖钱”的创意构思。从《美人鱼》到《大力神》,一连串为迪斯尼嫌得50億美元收入的动画电影中,大部分的原始创意都来自“献宝大赛”中卖力献宝的员工。
(1)上述两则材料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哪些经济学启示。
(2)根据上述启迪,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为我国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在设计祥式上出一出点子或搞一下创意。要求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你觉得现行自行车在设计上还应做怎样的改进创新更能获得消費者的青睞和满意?
在答卷中同学们各显神通,高密一中一位同学在对该题第二向的回答中,提出了25种有价值的创意:1.设计夜光自行车;2.设计可组装式自行车,例如购物时可组装成手推车,行路时可组装成自行车,两全其美;3.为满足郊游者需要,合理调整自行车的组成部件,累时,可稍加调整变成一把“椅子”或添加其它简易部件调成餐桌;4.车把上安装针对手掌穴位的按摩仪,有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5.重新设计齿轮系统,让自行车可前进可后退;6.把自行车设计成卡通形象以赢得青少年的喜爱……
据说一位政治课教学专家看了这份试卷后深感疑惑地说:“这是政治考试吗?”
高密市教委副主任焦宗国的回答是:这的确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考试,但学生在这种考试中所收获到的东西,却是我们传统的政治教学所不能给予的——实际上,这种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和创造性恰恰是我们政治教学应当努力培养的!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
任何改革如果忽略了人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素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没有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再完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追求。
1992年,时任高密四中校长的李希贵就针对于多于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开始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绩效考核制,从外地借鉴来的“四制”改革经验很快在四中得到了贯彻实施。然而聘任制并不是一聘就灵、开始时,教职工的聘任都由校长说了算,教职工认为“校长安排我工作,评价我功过,决定我去留”,因此“我得看着校干”于是,校长在时拼命干,校长走了就偷懒;大事小事请示校长,校长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聘任等于不聘!”对症下药,李希贵创造性地推出了“分层聘红、双向选择”的机制。
“分层聘任、双向选择”
在这个机制中,枚长只聘任学校8个中层部门负责人,聘任后给中层设岗定编,与工资直接挂钩;再由中层部门负责人选聘教职工。
最为重要的是,中层部门负责人与教职工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也就是说,部门负责人有聘与不聘的权利,而教职工是面向全校所有岗位自由选择,同样有应聘与不应聘的权利。
尊重教职工的选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应:这个职位是我自已选择的,我理应把工作做好,过去常见的扯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层干部直接针对本部门的工作作出决策,实施调度,决策的针对性强了,机制灵活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也许有人担心:中层干部有职有权,如果失去监督同样会出现滥用职权。任人唯“亲”的现象。学校推出了一个“信任投票”。在每年的教职工聘任工作开始前,组织全校教职工对本部门领导进行信任投票,若一个中层领导在本部门有半数以上的人投不信任票,那么他也就自动失去了接受校长聘任的资格。
高密四中创造的“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经验后来被推广到高密全市。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在新的机制下老师们的积极性过于高涨,有的老师病了,用晚上的时间到卫生室打吊针,白天照常上课;已经临产的女教师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里,不能骑车,就一步一滑走好长时间来上班;晚上学生下了晚自习以后,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成了“不灭的灯火”……
学校领导在感动之余很快就发现了另一种苗头;有些老师开始出现了争课时、压作业的现象。
李希贵透过这表面的“繁荣”发现了深层次的危机;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否则,过度膨胀的积极性如果没有良好的导向,势必走向反面一成为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罪魁祸首”……
经过研究,一种着眼于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统一起来的机制被创造了出来,这就是教师职务双轨制。
“教师职务双轨制”
过去,在高密,教师的职称和其他地方一样只有国家职称一条轨道。但国家的职称评定是有名额限制的,而且主要就是按照敏岭、学历等硬杠杠,并非完全同工作质量成正比例关系,于是论资排辈成为职称评定中的基本游戏规则——职称在绝大多数学校最终成为一种人人都可均等享受的“待遇”!这显然不利于调动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现在,在高密市,国家职称被装进了档案,成为档案职称,只在退休、调离、病休、产假等离开本校工作岗位时才起作用,不与工资奖惩挂钩;在校内则实行校内职称。
校内职称有两个特点:
其一,评定职称不受名额限制,每年考核一次,达到标准,自然晋升;不够格自然降职。
其二,分档较细,解决了国家职称分档粗疏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共分10级,即一般教师分三级、二级、一级三档;骨干教师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档;第三部分是副主任教师,主任教师;外加两个附属级别:一个是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落聘教师设立的见习教师,一个是荣誉性的特级教师。
对每一个级别的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享有什么权利,教委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例如初级骨干教师,就有六条基本要求:
其一,在学校举行的教师评选中,必须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得到80%以上的信任票。——这就从机制上而不仅仅是从师德上保证了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其二,曾经或正在担任班主任,而且基本合格。——纠正了部分教师只埋头教书而不管育人、不研究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的倾向。
其三,必须能够完成全程教学。——有些教师只能教某一年级的课,教一年级不管二年级,此条规定则有效抑制了教学的短期行为和随意性。
其四,课堂教学基本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纠正不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却把力气下在课外加班加点的倾向。
其五,能够开一门活动课或选修课并达到合格水平。
其六,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并在其中担任主要工作,有实验报告。
有了这些理定,就能够引导教师从过去的争时间、压作业、压学生转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高密市教委分管人事和党务工作的李春德书记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实行教师职称双轨制以后,我们高密市中小学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三多现象:教师进阅览室、图书馆借书读书的多了,教师的读书笔记写得多了,参与教科研的教师多了!”
这的确是值得自豪的现象:正是这“三多”保证了高密市的基础教育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职员分级聘任制”
教师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职员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过去对职员的使用与评价,往往同教师混在一起。不管在什么岗位上统统聘为教师,食堂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甚至司机都以教师的身份出现。职与责不符,责与利无关。由于名不副实,老师们有意见;由于职称偏低,职员也没有积极性。鉴于此,高密创造性地进行了第二步改革;将教师与职员的职务彻底分开,实行职员分级聘任制。
根据每个职员岗位的工作性质、素质状况、技术含高低、劳动强度大小等特点,他们将职员分为8个级别。职级不同,报酬有别。
不要小看这个分级,里面大有学问。例如,聘任时,图书管理员成为热门职位,教务科员反倒受到冷落。为什么?因为图书管理员工作轻松、干净,晚上不用值班,节假日比较清闲;而教务科员晚上值班,周日加班,节假日也闲不着,都不愿干。怎么办?只能借分级来调节。图书管理员分2~6级,而教务科员则是6~8级,电教中心主任的職务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干不了,也是6~8级。这就意味着,你假如想图清闲申报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干得最好也只能聘到6级,最差则是2级;而你如果不怕吃苦受累,申报教务科员,最低就是6级,最高可以到8级。这也就彻底解决了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积弊。当然,也不是你申报什么,就能干什么,必须竞争上岗。
机制创造公平和效益
机制启动了活力,机制激发了热情,机制同时保证了这种热情和活力沿着正确的方向释放。
高密市教育系统的各级管理者无需频繁召开五花八门的会议来维持工作运转,无须对教职工每日耳提面命,他们的责任是提供宏观决策,作出战略部署。而教职员工也无须考虑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须为了某些利益讨好领导,或大吵大闹,只要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自然会获得你应该获得的回报。
这是真正的良性循环,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所有工作环环相扣。
既然是聘任,就有落聘者。这是人事制度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高密教委有个教育人才市场,落聘者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接收单位,如果半年内无单位接收,就自动进入教育人才市场;一年内如果无单位接收,则自动转入高密市人才市场,这就味着落聘者已经不能从事教育工作了。实行改革以后,高密市30%以上的教师因业务成绩突出获得了高于原有职称的职级,部分教师高职低聘,172人落聘,其中27人下岗进入人才市场。
公平的机制使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加倍努力地工作着!
名师推动工程、成才加油站
“不能仅仅把教师看做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人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另一类人幸福的观念,其实已经与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初衷相去甚远。教师应是托起太阳升起的人,但同时,他所从事的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李希貴在他的《教育随想录》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精彩的言论;
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师观。它生动体现了让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愉快幸福地生活、工作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高密教委对教师的管理就不仅仅停留在强化师德教育、宣扬奉献精神的层面上,而且更进一步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成才,为此高密市教委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名师推动工程。“当士兵就要有当元帅的远大理想,当教师就要有当名师、当教育家的雄心壮志。
市教委设计了呈宝塔型的的五个阶层提高序列:在全体教师普遍达到合格教师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标准评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每年考核评选一次,具备条件的提升,不具备条件或没有发挥相应作用的取消其原有资格;
同时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对学科带头人以上的骨干教师每人每月补发60~160元的科研律贴,以鼓励他们主动开展研究,有所成就。
“夏火、火炬、燎原”教科研行动计划。这一计划从“星火”(国家课题)到“火炬”(省、市课题)再到”燎原”(县、校课题),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立体综合的教科研大环境,它不但为高密市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智慧,同时更为教师成就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全市先后有36位教师出版了学术专著,有407位教师在杂志上发表论文660篇。
设立“高密市教育学术成果奖”。这项总额30万元的奖励在高密被老师们自地称为“我们的诺贝尔奖”
该奖面向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设特等奖一
名,奖金1万元;一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7名,奖金各500元。
1999年获二等奖的普通青年教师王玉兵在颁奖大会之后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心目中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今后除了踏踏实实努力拼搏,我别无选择!——当然还有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争当第一。
李希贵还提出建一个“教师成才加油站”
起因还是他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一位很敬业的老教师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负责实验管理工作。但老师们普遍评价他脾气倔犟,很难接近;他自己在心理上也不大平衡:50多岁了,熬了三四任校长,一些青年干部和老师总让他干这下那,他觉得这是大家看不起他,这使李希贵想起了哲学家杜威的一句话:“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是的,无论是一位退休的老职工,也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职工,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在别人眼里成为“人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李希贵请当地的书法名人题了一块“三朝元老”的牌匾很尊敬地送给了这位老同志。结果他非常高兴,天天把牌匾挂在办公室里,过年过节时放到家中去挂,开学再拿回来:从此以后,人们发现,老实验管理员不但心气平和了,而且服务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希贵受到了很大启发:“发红包可以激励一时,但不能持久有效;只有调动教师“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才能在漫长人生道路上激励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为此,他策划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以激励教师成为“英雄”;
精心编辑《成就大典》,把教职工的最佳成就载入“史册”;
把教职工的成就以文件,通报等形式予以大力表彰;
评选“功勋教师”作为全市学习的榜样;
设立“教师成果展厅”,展示教师从教书育人到著书立说、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观点,两个故事
考察高密的素质教育,必须了解高密素质教育生存发展的大环境;而这,就不得不说说中共高密市委书记韩俊生。
韩俊生,50多岁,面显宽厚仁慈之相,谈吐幽默,自称喝的墨水儿不多,只会说大实话,但大实话里却常常道出些令人深思的理儿。
韩俊生有个“环境论”。他说:“我对权力的理解就是——权力等于环境。‘一把手就是要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下级的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比如李裕贵,他搞管理体制改革,对校长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那是不可能搞成的。所以在全市干部大会上,我就旗帆鲜明地宣布:李希贵搞用人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要全力支持,谁也不准为被淘汰者者说情,谁说情就处分谁……”
多么朴素的大实话!正是这种“环境论”使高密教育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1998年市委,市政府就多渠道筹资6630万元,用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1999年他们把210名教育干部选派到北京、上海等科教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同时克服一切困难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教师成为高密备受欢迎和尊敬的人:他们将1999年确定为“教育改革年”,对教育工作优先决策,仅该年度就有6次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研究教育工作……
韩俊生还有句很朴素的话:“论当官,在高密我是一把手;论能力,比我强的人多的是,所以不能搞‘武大郎开店,不能事事都管,事必躬亲,那样的话像李希贵这样的能人就没法干了。这话并没有讲多少大道理,但却折射出一位市委书记的观念、境界和领导艺术。
然而,在高密采访,记者又听到了许多关于韩俊生抓“小事”的故事。信手举两个例子。
1998年的一天,韩傻生从《南方周末》上读到一篇文童,说的是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因父亲无力供其上学,便怀揣通知书,在村头棵大树上吊死了……
韩俊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马上打电话找来李希贵,问他:“咱高密有没有孩子考,上大学但家庭却无力供应的?”李希贵肯定地回答“有”。韩俊生面容异常严肃:“你马上回去统计一下这样的情况全市有多少。我们不能让高密的任何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经济原因而失学,这样的悲剧绝对不能在高密发生!我们从财政上拿钱资助孩子上学。这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办!
李希费心头涌起一股热浪,眼泪差点落了下来。
这一年的8月份,市长昊元宝让市财政斥资10万元,由市委副书记张善华、副市长颜廷爱亲手把钱发放给了当年考取大学的家庭极度贫困的学生。
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哭了——为了这笔上学费用,他们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愁白了多少头发!
如今,在高密,由政府出面资助贫困生上大学已成为一种制度。
高密有几所学校的大门正对着交通要道,每天上学放学的时间,都要由交警值勤帮孩子过马路。有一天,韩俊生看到了这一情景,尤其是马路对面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有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目送孩子过马路时牵挂的眼神,让他心头一震:一个孩子要牵动多少大人的心啊……交警值勤再认真负责也有个疏忽大意的时候,对孩子和一个家庭来说这片刻的疏忽可能造成终生的悲剧。
他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专门为孩子们建造安全穿越马路的天桥。
很快,两座投资200余万元的过街天桥建成了。
开通典礼上,韩俊生一手牵着一个小学生率先走过天桥。
那一天天气晴好,阳光灿烂,一老两少的脸上在明媚的阳光下笑成了三朵菊花……自愿赶来参加典礼的群众——绝大部分是学生家长热烈地鼓掌,许多孩子的爷爷奶奶高兴得抹开了眼泪!
现在,为孩子們建造的第三座过街天桥也接近完工了。
结篇:高密市素质教育大事回放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寻常。
高密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跋涉也十年。
这十年,高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对学生一生负责”的精神,为了祖国的未来和民族希望,逢狭径不拘一格辟大道,无路处则披荆斩棘拓荒行;
这十年,他们有曲折。有徘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
然而,坚韧执著的高密人始终没有动摇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们集聚全部的智慧和才华,在这块曾孕育过一代名相晏婴和经学大师郑玄,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古老土地上,创作出了美丽动人的素质教育新画卷。
让我们再回首,浏览这画卷中最动人的景致……
1990年,高密四中在全市率先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推出“分层聘任、双向选择”机制并大获成功。
1995年春,高密一中推出“教师职务双轨制”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
1996年,推出“中学生十大锻造工程”,把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造纳入管理体系;勇闯“雷区”,在高中段实施素质教育。
1996年,推出“语文实验室计划”。1998年,大力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学科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1998年,按照“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原则,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成功开展了办学试点上作;按照“筹资建校、运营发展,出让股份、扩大规模”的原则,办起了投资亿元的康城中学。……
1999年6月,李希贵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今年5月,他被评为全国劳模,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两次会议他都亲耳聆听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更坚定了他带领全市教育工作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前方还有更美好的风景在召唤。我们衷心祝愿高密教育的拓荒者们“上下求索”,到达风光无限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