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中的两个“融入”

2000-02-02 00:48肖太陶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4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

肖太陶

一、为什么要有两个“融入”

教学内容的重大调整是一件严肃的事。要有依据。我们理解,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中之所以要有两个融入,首先是为了体现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完整性。这主要关于前一个融入。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立的,如同邓小平自己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江泽民同志说:“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报告)

其次,这是教学的现实针对性的需要。这主要关于后一个“融入”。邓小平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亲自参与了解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从中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也痛切地感受到了种种失误的教训。

二、怎样处理好两个“融入”

一要控制好份量。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应该用主要的篇幅讲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基本国策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理论,发展战略理论,民主与法制理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理论,祖国统一理论,等等,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的主题,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理论的精髓。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篇幅交待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和时代特征;在讲授理论的主要内容时,还要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寻,说明邓小平理论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他的理论的形成过程。这里面,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学已经讲授了一些,如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党的领导。等等;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也涉及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等。邓小平理论概论中讲授哪些内容,讲到什么样子,要考虑份量问题。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本身内容就足可单开一门课程,也要有所选择,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份量的把握上,应该紧扣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的主题,理论的精髓,以“必需、够用”为尺度,防止讲得太多,游离主题。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叙述性东西很多,话匣子一打开,就不容易收住,所以应该精心选择,认真准备。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除了第一章要有较完整的单元时间介绍邓小平理论的背景、基础、特征等,其他部分都不宜用整单元的时间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

二要把握好角度。这实际上是个怎么讲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光辉的预言,也有已被历史证明为不切实际的具体结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里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讲法,一种是“坚决维护”的讲法,不管实际情况怎样,老祖宗说的都是对的,书本上写了的就是真理,千方百计替祖宗圆话;一种是“专找纰缪”的讲法,理论一无是处,实践一无成就,一团漆黑;一种是“用一个否定另一个”的讲法,用邓小平否定马恩列斯毛。这些讲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学调查表明,这些不正确的讲法在实际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提倡“实事求是”的讲法。实事求是的讲法就是不回避问题与失误,但不是简单地叙述这些问题与失误,而着力于寻找问题与失误的历史的、认识的根源,找到应该得出的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的讲法就是尊重理论的进步,关注实践的发展,着眼于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每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每一代人都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而不是选定的条件下进行理论的创造,我们所面对的理论实际上都是不圆满的、有局限的。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创造的条件改进了,理论也跟着发展了。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尊重这种理论的历史性,并从实践的发展中找到理论发展的动力和线索。用理论来回答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前人,理解邓小平,理解邓小平从前人那里继承的遗产,从而从历史的过程和理论的对照中,从挫折、失误与成功经验的比较中,从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大转折、事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更加深切地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三要选择好切入点。邓小平理论处处都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关,处处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关,要是不加取舍,不仅课时不容许,而且会冲淡理论主题,模糊教学目标。所以要考虑在什么地方“融入”,选择好切入点。我们认为可以在如下一些地方切入:一是在理论之间存在联系的地方切入。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在这些地方,邓小平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成果,在课程中,应该加以适当的说明。二是在理论发展的地方切入。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邓小平或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或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创造性运用,应该适当地加以对照。三是在理论突破的地方切入。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都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贡献,应该突出地加以说明。四是在理论修改的地方切入。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曾有过几个提法,邓小平本人也不止一次地作了概括,应该结合实践的发展。说明这些提法和概括修改的依据。五是在阐发理论价值的地方切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邓小平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教学中,必须随时注意结合我们过去的艰难探索,阐发理论的价值,培养对邓小平理论的感情。当然,我们这里讲“切入”,严格地说还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是“融入”。这要求教材的编写者和任课教师要把问题“琢磨透”,要自始至终有一个自觉的“融入”意识。

作者系东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南京210032)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