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 有关民族音乐学的回忆和思考
—— 纪念“南京会议”召开三十五周年 - 《图片音乐史》和它展示的4500年前的金银里拉琴及其他
- 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理论建构的多维共生及学科影响①
-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及其反思
- “物是人非”
—— 学术实践中感受着的民族音乐学① - 当今德国民族音乐学界对学科名称的争议
- “诗意的阐释
——竹笛研究生马雪独奏音乐会”在南艺音乐厅举行 - “精密规定”需不需要也“精密规定”?①
—— 乐律学基础理论叩问录之一 - 从出土音乐文物看孙吴音乐文化①
- “当”与“不当”、“胜”与“不胜”以及“公是”与“移是”
- “表征”知识型视野下的古典主义和声①
- 感性经验描写的“植入”进程①
—— 当代中国音乐批评文论中的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 感性地听,并说着经验
—— 对音乐美学学科语言的运思 - 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学科建设刍议①
- 高等音乐教育,路在何方?①
-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苏州评弹与童年经验
- 中国传统音乐的默会知识承替与审美认同①
- 民间文艺复兴:草根乐风与多元审美
—— 中国网络古风流行音乐考察与研究 - 公共空间的音乐传播现象研究①
—— 评坦娜鲍姆的《地下的和谐:纽约地铁中的音乐和政治》 - 从《“四”“月”“望”“雨”的喜怒哀乐》、《忆·恒春四调》探讨歌谣素材与长笛技巧的特色
- 切蹉琢磨,以艺致德
—— 唐俊乔印象 - 也论民族唱法的“千人一面”①
- 族群认同视域下的桑植白族“游神”仪式音乐研究
—— 以麦地坪白族乡“十月十五游神”为例 - 中国传统艺术跨国表演的公共外交启示
—— 以美国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演出为例 - “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 第二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