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2016-04-04 08:27张晓梦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南派二胡江苏

张晓梦 (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张晓梦 (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瞿安华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二胡教育家,当代二胡艺术的杰出代表。2015年时值瞿安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南京艺术学院于10月28日晚与29日上午举办了“瞿安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活动既是对瞿安华先生从教多年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对瞿安华先生缅怀与回顾,旨在进一步深入总结瞿安华教授的二胡艺术成就和教学,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江苏二胡教学发展,造就更多更出色的艺术人才,把中国胡琴艺术推向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瞿安华;二胡;南派;江苏

引 言

瞿安华(1915—2008),江苏武进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二胡教育家,当代二胡艺术的杰出代表。他先后毕业于安徽省安庆圣保罗中学(1935)、上海新华艺专教育系(1937)。新华艺专期间,先师从潘伯英学习小提琴、后师从陈振铎学习二胡。1937年毕业后,他先后担任安徽省立中学音乐教师、西南美专小提琴和二胡教师(1939)、教育部中华交响乐团小提琴手、中央广播乐团二胡特约演奏员、安徽大学艺术系二胡及小提琴教授(1945)。1949年后,他一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①随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山东大学艺术系于1952年并入无锡华东艺专,1958年迁南京,更名南京艺专,1959年更名南京艺术学院。直至1986年退休。数十年间,他勤于舞台演奏实践,专注于二胡演奏艺术研究,并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从附中到研究生累计共有百余名,从他门下走出了彭修文、涂永梅、钱方平、陈耀星、钱志和、于汉、朱昌耀、周维、欧景星、卞留念等一大批著名音乐家、二胡演奏家。从1941年在重庆南岸中山纪念堂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开始,至1988年香港访问归来乘兴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为止,他一生共举办过40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他被后人誉为二胡“南派奇葩”、“琴音大师”、“腔韵宗师”。他的二胡艺术,堪称中国当代二胡的典范,影响深远。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授予他“民乐艺术终身成就奖”。

2015年时值瞿安华教授百年诞辰,由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活动,在南京隆重举行。

一、纪念瞿安华先生百年诞辰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

2015年10月28日晚,作为此次纪念活动重头戏——“金钟奖二胡比赛获奖选手暨纪念瞿安华先生百年诞辰二胡名家名曲音乐会”在江苏紫金大戏院拉开帷幕。瞿安华先生的学生们以各自的琴音和乐韵,演奏恩师创作的、手把手教过的曲目,再现恩师手中曾经流淌不息的音乐神韵和曾令无数国人痴迷陶醉的艺术风范。三位获奖选手也当仁不让,以高超的演奏技法和完美的艺术诠释,向前辈表达了后起新秀对一代宗师的敬仰心情。本场音乐会由江苏省民族乐团团长王爱康指挥,江苏省民族乐团协奏。

投稿日期:2015-12-10

在音乐会上,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附中校长欧景星教授专门使用恩师生前依据刘天华先生所用二胡尺寸定制的龙头琴,演奏了经典名曲《熏风曲》。此曲为瞿安华先生根据江南丝竹名曲《中华六板》改编。在学生时代,时常为瞿老师伴奏演出《熏风曲》的扬琴演奏家、首都师范大学雷达教授也专程回宁,再次伴奏《熏风曲》。于汉教授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看花灯》。此曲曲调欢快流畅、诙谐幽默,将民间音乐的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令人耳目一新。钱志和教授演奏了自己早期创作的二胡曲《乡村晚会》,由扬琴演奏家张翠兰教授伴奏。此曲创造性地运用二胡模仿敲锣打鼓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二胡演奏家周维演奏了他根据西北民歌创作而成的《宁夏川好地方》。此曲以富有特色的地方性音调表现出塞上江南浓郁的回族风情。接着,欧景星为大家带来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色彩的二胡作品《一枝花》,赢得满堂彩。江苏省演艺集团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将恩师生前早期作品《花》进行了精心编配,并以其优美的音色、真挚委婉的情感和幽雅隽秀的韵味再现了恩师在琴音、乐韵上的至尚追求。朱昌耀还为观众演奏了他的自创作品《扬州小调》。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二胡演奏家陈耀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二胡演奏家陈军及陈军之女陈依妙祖孙三代同台,演奏了由陈耀星创作的二胡名曲《山村小景》、《战马奔腾》。三人的默契配合和完美演绎,展示了他们对瞿安华教授二胡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将本场音乐会推向高潮。2015年金钟奖二胡比赛获奖选手陆轶文(金奖)、高白(银奖)、黄晓晴(铜奖)也参加了本场音乐会演出,分别带来本次大赛委约作品《阿曼尼莎》(王丹红作曲)、二胡名曲《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作曲)、本次大赛委约作品《云南印象》(阮昆申作曲)。最后,音乐会在全体演奏家合奏《光明行》的优美琴音中落下帷幕。

是夜,紫金大剧院座无虚席,他们有的是瞿安华先生的学生、学生的学生,有的是瞿安华先生的“粉丝”、“粉丝”的后人。人们在典雅清丽、古朴沉郁的二胡情韵中缅怀瞿安华先生。台上台下的深情和默契,凸显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二胡艺术传统和江苏二胡文化的深厚底蕴。全场不时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透露出满座听众对二胡音乐的喜爱,不论是瞿安华先生作品本身特有的感染力,还是演奏家对于瞿安华先生技艺的传承,抑或是演奏家们独特的人格魅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相信,瞿安华先生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继续成为表演实践的经典范本,而他对二胡艺术的坚持不懈、对音乐教育的无私奉献以及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也将感染着我们年轻一代不断探索与奋进。

二、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2015年10月29日上午,作为此次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举行。前晚参加纪念音乐会演出的二胡名家悉数参加座谈。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岳峰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戈晓毅教授及刘天华与阿炳二胡基金会、江苏二胡之乡网站负责人金冬景先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马友德教授、芮伦宝教授、阎爱华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副主编王晓俊博士,瞿安华传记作者何孝廉、瞿安华长子瞿和、长女瞿玲以及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等,参加了座谈。著名作曲家卞留念因故未能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特别寄来书法作品表达对恩师的缅怀之情。座谈会由欧景星主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周建明致欢迎词,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到会并发表讲话。

座谈会上,马友德、陈耀星、朱昌耀、周维、雷达、金冬景、钱志和、阎爱华等先后发言。他们就瞿安华先生的艺术人生、演奏特点、教学方法、理论探索、艺术风格、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一)感动师心的壮阔

先贤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淡泊、宁静致远对个人来说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瞿安华先生就是这样的人。阎爱华回忆,她学生时代曾为瞿老师古筝伴奏,先生对于如何为他伴奏并不高谈阔论,只是要求她在演奏中静心、静听然后紧密跟随。瞿老的启发让她很快就掌握了舞台演奏的窍门,也让她意识到“心静”、“淡泊”正是瞿老的处世之道。钱志和回忆说,“瞿老师洁身自好,没有名利上的要求。以他在1949年之前的工作经历,他完全有资格拿到离休待遇,但他只拿普通退休工资。”钱志和还回忆:瞿安华先生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总是和他说起民乐界“门户之见”,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门户之见,抛弃狭隘的私利观,合作共进”。

瞿安华先生除了专心于二胡演奏,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关怀备至。金冬景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印记着的瞿老,是一位善于自省、与学生平起平坐、爱生如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老师。”周维回忆:“每次去瞿老师家上课不仅不收学费,还留下我们吃饭、改善伙食”。欧景星也忆及,瞿老经常带学生们去夫子庙吃小笼包。生活中的瞿安华先生对待晚辈后学关怀备至,他爱徒如子的情怀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弟子们。

具有真挚深厚的爱国情怀是瞿安华先生的又一特点。金冬景用“以二胡作枪,为中国抗战作出了贡献”来形容瞿安华先生的爱国丹心:“1937年、1939年正值中国抗战全面爆发。青年时期的瞿安华老师满怀民族解放激情的热血,奔走在学校、厂矿、社会团体中,拉着二胡与提琴教唱抗日救亡歌曲。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瞿安华随安徽省立中学西迁湖南,途经汉口时,遇上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张曙等音乐家组织宣传抗日救亡,参加了冼星海领导的歌咏队,四处演唱抗战歌曲,鼓舞军民抗日士气。在国立九中任教期间,他以音乐为武器,以二胡作枪,以课堂为战场,以一个中国人的‘中国心’在各个学校、学生中教唱《抗战的烈火》、《救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①此为金冬景为“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写的宣传、介绍文章,刊登在二胡之乡的网站上,也是他在“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将手上的二胡作为武器,满怀一腔爱国热血投身革命事业。

(二)感怀师艺的超拔

座谈会上,大家就瞿安华先生二胡艺术的特点进行回顾和讨论,认为瞿安华的二胡演奏艺术具有独到的特点,如追求艺术个性、重视超越时间局限的即兴性、善于和观众交流等三方面的特点。

艺术个性就是演奏家在艺术上的个别性、独特性,是演奏家在性格、品质、思想、情感、理想追求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瞿安华先生的二胡艺术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朱昌耀回忆说:“瞿老师的演奏非常重视对对音乐的处理,他的演奏总带有鲜明的个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瞿老师在二胡演奏艺术表现上始终坚持的八字方针”。戈晓毅在发言中说:瞿老师的演奏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的自信状态。他架腿持琴,弓弦未动,已经风度尽显,满台生辉。而他这种自信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娴熟程度、音乐表现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能彰显出对二胡文化的阐释、解读和弘扬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也是他个性的一种表现。雷达教授发言说:“瞿老师对传统文化个性的认识,使他在二胡演奏艺术上与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性——他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认识运用于二胡演奏之中,从而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二胡艺术特色。这一点对中国当代二胡艺术发展影响很大”。欧景星教授回忆道:“瞿老师十分注重对二胡音色美的追求,因此他的演奏具有迷人的音色,体现出了二胡独特的美感,形成了他二胡演奏上的个性”。

超越时间局限的即兴性是瞿安华先生二胡演奏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欧景星曾在他的文章中说:“由于音乐表演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新创造,而每次创造都注入了与前次有所不同的信息,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它与机械、重复、模仿截然不同之处。”[2]何孝廉说:“瞿先生在演奏风格上以超越时间性的、略带自由的节奏来凸显音乐腔韵,这一处理手法极富魅力,应该是其演奏上最大的特点”。马友德发言指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我认为瞿老是时间艺术的大师,其二胡演奏最精彩的就是他的即兴性。”他强调:瞿老深入总结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二胡演奏中,他演奏中的即兴性是这些精华中的精华;他对演奏艺术中即兴性的发掘和在演奏、教学上的运用,给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他在二胡艺术上的演奏风格和音乐处理方法方面,还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借鉴。

“以琴声和听众对话”是瞿安华先生演奏上又一特点。这一特点贯穿于他一生的舞台实践。金冬景回忆:瞿老师曾经说“演奏是通过音乐和听众传话、交心,是心灵汇合、呼应的反映;音乐语言一旦被听众所理解而获得好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别的艺术方式无可替代的”;所以,“用二胡为听众代言,与群众交心”是瞿老师演奏艺术的魅力所在,“演奏家是听众的‘代言人’,要懂得群众心理、动态、审美观,演奏者应该表达听众心里要讲、却讲不出的那些东西;二胡演奏者要以诚挚、内在的音乐语言,把‘听众最需要、最向往’的东西,用二胡表达出来,给听众以舒畅、愉快、美的音乐享受” 。②此为金冬景为“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写的宣传、介绍文章,刊登在二胡之乡的网站上,也是他在“纪念瞿安华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三)感佩师范的宏博

瞿安华先生除了长期从事二胡演奏以外,他还在音乐人才培养、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模式。

博采众长是瞿安华先生教学的突出特点。陈耀星回忆说,他在校期间曾和“三驾马车”③“三驾马车”分别指的是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甘涛、瞿安华、马友德。甘涛(1912—1995)南京人,字汉波,现代著名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是享誉海内外,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瞿安华(1915—2008)、马友德(1930—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都学习过,正因为如此他在三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丰富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为自己的演奏艺术打下了重要基础。朱昌耀说:“瞿老、甘老、马老三位老师都没有门户之见,我们在校的学生都先后跟他们上课。三位老师都要求我们所有学生跟另外的老师学习,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长处,要博采众长。让每个学生学到都能学到各家之长,让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最重要的专长发挥出来。我觉得博采众长是南派二胡重要的精神之一”。瞿安华先生博采众长的教学理念打破了门户之见,使学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这一点在当今民乐发展中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周维在发言中说:“洋为今用,古为今用”是瞿老师教育教学观念上的主要特点,他非常重视二胡科学技术的训练。因此,在二胡教学时他特别注重音阶、音准以及把位的问题;他借鉴西方的练习曲编了很多二胡练习曲、各个大调小调音阶,并把很多小提琴技法应用到二胡上。雷达发言说:瞿老师的教学常常带有西方文化的色彩,常常会给同学们分析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在音响处理、节奏处理方面的特点和长处。受其影响,自己逐渐对西方音乐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洋为中用”外,“古为今用”也是瞿安华先生教学观念中另一特点。周维说:“瞿老师在教学过程非常重视传统曲目,强调传统音乐独特的语言结构、技法表现方法,强调古为今用的重要性”。雷达回忆说:“瞿老师的风流倜傥的优雅气质,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对人的影响,他把这种影响带到了教学中,这使他对二胡演奏艺术中的腔韵、意境处理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范”。瞿安华先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理念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更在继承创新方面为当代中国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

一个热爱舞台的艺术家,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也必定充满活力。瞿安华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演奏示范,以示范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戈晓毅在回忆时说:“瞿老师在教授二胡基础知识时,通常以二胡为实践对象,以演奏来辅助教学,因此他的二胡教学深入浅出,总是能直指要害、一语中的。”钱志和在发言中说:“瞿老师强调学生要学艺术、学音乐而不是学技术;在教学中,他以音乐表现这一目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演奏与示范直观呈现音乐技法的奥妙,再辅以理论上的阐释,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述这些教学理念,共同构成了瞿安华先生的教学体系,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但影响深远。

(四)感发师道的精神

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瞿安华先生对传统与现代的兼收并蓄思想、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博采众长且重视示范演奏的教学理念、艺术表现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主张、演奏风格上超越时间性节奏而以夸张的即兴性凸显音乐腔韵的处理手法等等,都是当前中国二胡艺术的宝贵财富。同时,瞿先生青年时代以二胡作刀枪的爱国思想及爱生如子、表里如一、谦卑为怀的师表风范,也是进一步弘扬先生艺术精神、发展中国二胡艺术应当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朱昌耀在发言中说:“瞿老师南派二胡的精神、南派二胡的演奏风格以及其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再进一步做认真细致的总结”。雷达教授指出:“南京艺术学院‘三老’①“三老”是对南京艺术学院甘涛、瞿安华、马友德三位老教授的尊称。树立了中国当代二胡艺术的旗帜,培养了陈耀星、朱昌耀、欧景星、周维等一大批演奏家,使二胡艺术在这些演奏家手里得到了很大的传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传承机制。但对他二胡艺术精神的发扬仍然任重道远”。马友德总结瞿安华先生演奏艺术精华之后,还提出中国二胡“金陵派”的构想,以进一步立足地方、深挖地域特点发展二胡艺术。他认为,以往的南派、北派的分法并不能够概括中国二胡艺术发展中地域性尤其明显的特征,如果说“秦派”二胡艺术能够涵盖中国西北地区的二胡艺术风格,那么“金陵派”二胡则能够涵盖明清以来江南地区二胡艺术的主要传统和艺术风格。马友德教授还特别强调,提出金陵派二胡的目的,并非是分裂中国二胡艺术这个“大家庭“,相反恰恰是为了立足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地域性,以进一步博采众家之长,更好地杜绝门户之见,为当代中国二胡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结 语

瞿安华教授是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如果说江苏二胡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那么具有六朝文化积淀的古都金陵则以它的帝都文化范式、宽厚磅礴的艺术传统,对整个江南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形成辐射,也深刻影响着百余年来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如果说南京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众多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都得益于南京艺术学院二胡专业“三驾马车”的联合教学模式,而这些从南艺走出来的著名演奏家已经以他们独特的二胡演奏艺术体系和教学理念、典范性的艺术风格、庞大的演奏人才队伍、良好的传承机制、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及他们在二胡艺术上达到的巅峰高度,实实在在地发扬了当代中国南派二胡艺术。如果说南派二胡艺术的发展经验能够为当下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发展提供借鉴,则瞿安华教授作为南派二胡大师,他的艺术精神以及他对地域性二胡艺术经验的总结,完全可以落实到中国二胡乃至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上去。唯此,才能真正实现对瞿安华先生艺术生命的传承和对其艺术精神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三国]诸葛亮.诫子书[M]//练性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3.

[2]欧景星. 音乐表演中的即兴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04).

(责任编辑:王晓俊)

[中图分类号]J603;J609.2;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67(2016)01-0156-05

作者简介:张晓梦(1991— ),女,山东德州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南派二胡江苏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数读江苏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数独江苏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数读江苏
思乡(二胡短曲)
江苏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