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
- 基于深度学习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缺现象[1],而旱灾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旱灾的影响尤为突出[3]。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年成灾面积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531.7万hm2,迅速增长至 90 年代的1 384.2万hm2。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基本维持在300多亿kg,造成的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亿元[4]。因此,如何在旱灾发生前进行灾情风险评估,准确预测灾情的发生,保障粮食安全,是干旱相关工作者
人民长江 2022年6期2022-07-01
- 基于三元链式传递结构的区域旱灾实际风险综合防范机制分析*
230088)旱灾在受灾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方面长期位于各种自然灾害前列,是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1-2]。受季风气候显著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江淮流域和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分别是以旱灾为主的季节性水旱灾害交替区域、水旱灾害并重的季节性旱灾区域、以水灾为主的季节性旱灾区域[2-3],这与降水量空间分布相一致。旱灾风险是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中水分亏缺自然现象对人类圈、生物圈、岩土圈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不
灾害学 2022年1期2022-03-14
- 乌蒙山区毕节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加剧[3]。农业旱灾抑制农作物生长,导致减产甚至绝产,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4]。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估计旱灾发生情况、危险程度和经济损失,全面反映灾情,对于旱灾预警、优化防御措施、指导救灾有重要意义[5]。灾害发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承灾体受灾害程度不仅取决于致灾因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承灾体自身的脆弱性[6]。依据农业旱灾风险概念模型,以农业旱灾致灾因子为指标,研究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1],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维度,评价并对比分析河
贵州科学 2021年2期2021-05-17
- 淮河流域旱灾统计及灾情特征分析
史上发生了无数的旱灾。本文统计了建国以来的一些重大旱灾年,并对流域旱灾进行灾情特征分析,从而为淮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建设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旱灾;干旱;旱灾统计;特征分析;淮河流域1 概况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生产来源,发源于河南省与湖北省边境地区的桐柏山,历经河南、湖北、安徽和江苏四省,在今江苏省江都市汇入长江,随后东流入海。淮河流域全长达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km2。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流域的气候状况将直接影响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6期2020-11-16
- 明末大旱及其对河南社会的影响
河南省大范围发生旱灾,其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在历史上罕见,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从而国力削弱,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加速了明代的灭亡。研究崇祯时期河南旱灾对河南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应对,能够为当今的抗灾备荒提供借鉴,对促进河南农业生产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崇祯时期;旱灾;河南社会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3-0135-04近年来,明代灾荒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
中州学刊 2020年3期2020-05-06
- 论郑板桥自然灾害题材的文学创作
间所见到的水患、旱灾、土地盐碱化等自然灾害。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者用他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当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影响与后果,为我们描绘出了多样的世态民情。不仅记录了面对灾害政府所做出的政令和不同官员面对灾害的作为,而且表现出他关爱民生、关心民情的品质。郑板桥真切地感受到下层人民的生活,扎根现实,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关键词:郑板桥;水患;旱灾;冻灾;政治讽刺一、前言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就创作了许多记录了当时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文学作品,据统计郑板桥写过十四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荒漠化草原旱灾危险性区划
原为分析对象,从旱灾致灾因子的权重入手,确定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指标,建立苏尼特左旗荒漠化草原旱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旱灾致灾危险性与下垫面类型的关系较大,尤其是浑沙达克沙地具有较高致灾危险性,呈由南至北逐渐减弱趋势。关键词:荒漠化;旱灾;危险性;区划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63引言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处中國内陆腹地,是纯牧业旗,干旱少雨,旱灾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制
农业与技术 2019年9期2019-05-28
- 浅析500kV电力电缆施工设计与管理
。关键词:抗旱;旱灾;分析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智能电网在国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电缆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与此同时,随着电缆生产技术的改进,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电站的建设等都离不开电缆。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国内 110kV 及以上的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以年均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虽然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国内 500kV 电缆的设计、制造、運输及施工等环节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标准体系也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9期2019-05-08
- 水利工程对于防汛抗旱的作用
;水资源;洪灾;旱灾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我国水资源分布也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的。虽总体来看,我国的水资源储备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排名上也仍然是落后的,因此这就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在分布上地区差异是很大的,例如东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西北地区水资源就比较匮乏,有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很严重的缺水现象。而我国在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是非常不均匀的,因为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性气候,所以降水量常常集中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1次,而局部的水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2003年江西遭受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干旱灾害,从夏季一直持续到冬季。2007年江西地区再次遭遇严重旱灾,2013年江西90个县(区、市)遭受旱灾影响,损失巨大。所有这些,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课题。干旱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由长期无雨或少雨引起,一旦发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受到学者们的关注[2-7]。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历年受干旱的影响比较明显。江西地区
江西农业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5
- 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水资源管理浅探
谢蕊贤摘 要 旱灾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西旱灾频繁,针对旱灾研究采取对区域水资源调进行合理管理、调控、配置等措施,以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平,缓解干旱,减轻灾害损失,降低旱灾的影响。关键词 旱灾 水资源 管理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干旱半干旱的山西地区历来干旱灾害频繁,进入21世纪后旱灾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加速的趋势,面对干旱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高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平,统筹解决水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2017-11-27
- 中国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响程度存在差异。旱灾面积对东北花生区种植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灌溉面积对黄淮海花生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华南、东北花生区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基于该结论为各主产区提供差异化发展战略。关键词: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影响因素;旱灾;灌溉中图分类号: F326.12文献标志码: A[HK]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250-03[HS)][HT9.SS][HJ1.3mm]收稿日期:2017-01-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3&ZD16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3期2017-09-28
- 谈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的对策
键词:人工更新;旱灾;减灾对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广阔的土地,但是区域差异较大,有些地区旱灾频发,旱灾成为了经济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些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人工造林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只有将抗旱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抗旱减灾变得越来越重要。1 旱灾的影响1.1 对工业和农业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对于其他的国家来说,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由于地理因素和人为因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2017-09-23
- 我国旱灾的的几点认识及分析
。关键词:抗旱 旱灾 分析近年来,随着旱灾影响的复杂化抗旱减灾已成为一项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复杂系统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一些科研机构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干旱现象、干旱规律以及干旱機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早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学家们近年来围绕干旱气象学、干旱地理学以及生态环境等学科,在干旱区气候变化规律及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干旱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2017-09-17
- 清至民国甘肃省旱灾时空规律研究
)清至民国甘肃省旱灾时空规律研究仇立慧1,耿占军2,李 苒1,王建国2(1.西安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安文理学院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6期2017-06-19
- 浅谈气候变化与中原农耕帝国和游牧王朝之间的冲突
负面气候具体化为旱灾,并分析了旱灾作为主要动因是如何可能的。同时,又考虑到主要动因的多元化,并将发生率与王朝势力差距进行了相关分析。关键词 计量史学 气候变化 农耕—游牧冲突 旱灾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中亚草原游牧者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冲突几乎绵延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其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不难发现,任何一支文明很少有意识并自发地离开他们所习惯的生活圈。因为他们一旦踏上每年的固定的轨道,就会受到极其严格的束缚。所以要想脱离这一轨道,就必须依赖外部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2017-01-10
- 赈济与管控:1934年东南旱灾流民问题的应对
:1934年东南旱灾流民问题的应对张 帆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摘 要:1934年夏,苏浙皖等地旱情迫使部分灾民外出逃难,形成1934—1935年东南区域的流民风潮。在此过程中,流民自身生存难以保证,流民与居民的摩擦时有发生。为救助流民与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慈善力量积极施以援手,采取了种种措施:设立粥厂,急赈流民;设置机构,收容流民;以工代赈,征雇流民;结合实际,疏导流民等。分析此次流民问题的应对,可以看到政府和社会力量着眼于流民和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12-18
- 关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及发展的探究
:水利水电工程;旱灾;质量管理;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9.0451 水电水利工程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为了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和发展。1.1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主要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问题,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9期2016-11-09
- 明代文峪河流域旱灾探析
明代文峪河流域旱灾探析侯雨乐1,赵景波2,3,成爱芳4(1.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2.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3.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安 710062; 4.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统计,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明代文峪河流域的旱灾频次、等级序列特点、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文峪河流域在明代共发生了55次旱灾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5期2016-10-26
-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05)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张桂芳(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黑龙江 密山 158305)为了更好的划分旱灾等级,文章采用了2种方法,一是按照水利部水规总院下发的《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的要求,采用因旱粮食损失率来进行旱灾等级划分;二是采用作物成灾面积比来进行旱灾等级划分。通过实际数据比较,确定黑龙经省的旱灾等级用成灾面积比来进行旱灾等级评定与实际差别较小,与黑龙江省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是一致的,是相对合理的。旱灾等级;粮食损失率;成灾面积比;评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6期2016-09-02
- 明清时期汾河下游旱灾的时空分布
明清时期汾河下游旱灾的时空分布王慧蓉,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晋中030619)[摘要]通过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汾河下游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旱灾发生的频率大、持续时间长,2级以下的旱灾发生的频率最高,3级、4级相对较少,在明中后期、清中后期,发生重度和特大旱灾的频次相对较多;从空间尺度来看,临汾盆地中心是干旱发生的重灾区,周边山地、有支流流经的地区旱灾发生相对较少,入黄口附近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8-12
- 1928—1930关中三年旱灾救助及其启示
:纵观中国历史,旱灾一直是影响和危害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热点,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侧重对1928年到1930年关中三年旱灾的救助及其启示进行分析,通过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三个角度给我们处理日常旱灾提供了一些重要经验,及其对于以后旱灾的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旱灾;救助;启示旱灾从古至今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关中地区在1928到1930的旱灾是当时
商 2016年20期2016-07-04
- 我国草原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括鼠害、虫害)、旱灾的产生原因、分布区域、发生频率、趋势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借鉴国外草原灾害发生的应对策略,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草原灾害;雪灾;暴风;鼠害;虫害;旱灾草地资源是草地农业的基础[1-2]。我国天然草原面积约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超过2/3,但家畜生产力水平不及发达国家的1/3[3]。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 707万t,其中牛肉产量689万t、羊肉产量428万t、牛奶产量3 725万t,
草业科学 2016年5期2016-06-14
-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
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张宪功1, 徐雪强2, 古 帅3, 王尚义2,4, 牛俊杰4,5(1.内蒙古民族大学 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062; 3.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4.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太原 030024; 5.宝鸡文理学院 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省级重点实验室,陕西 宝鸡 721013)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年3期2016-05-25
- 农业信息技术在旱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
农业信息技术在旱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 程 静 副教授(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内容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针对目前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战略角度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建议。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 旱灾 风险管理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电子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近代数学、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为支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资料查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期2016-03-04
- 基于网格脆弱性曲线的世界小麦旱灾风险评价*
性曲线的世界小麦旱灾风险评价*张兴明1,2,张春琴1,2,郭浩3,尹卫霞1,2,王然1,2,王静爱1,2(1.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 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875;3.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旱灾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旱灾风险呈现加重的趋势。评价农业旱灾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
灾害学 2015年2期2016-01-28
- 民国时期川东北灾荒述论
国时期;川东北;旱灾;水灾;赈灾;政府救灾;民间赈灾摘要:灾荒是一个关系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问题。民国时期川东北的旱灾、水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较为严重,灾荒发生较为频繁,且发生范围较广,给人民生命、社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政治腐败、人民穷苦的大背景下,政府救灾存在赈灾费用少、无视灾情、救灾不及时、赈灾投机多等不足,整体上救灾水平较低,而民间赈灾能力极为有限,杯水车薪,无法挽救全局。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16
- 明清时期岷江流域旱灾初步研究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洪水泛滥,波及范围主要是沿河或近河的城乡低洼地。而干旱的影响范围则相对较广,只要是在旱象笼罩的区域,任何地点都难以躲避。因而在我国历史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它直接造成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不仅使得人们的食物得不到保障,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利,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岷江流域因为受高空行星风系与低空季风气流交替变化的影响,加上垂直性地貌以及不同植被所产生的不同热效应导致的水热分布得不均,因而常有干旱灾害的发生,给流域内人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1-25
- 越南旱灾严重,农民们被迫停止生产种植工作
于越南一些省份受旱灾影响严重,农民们不得不停止种植水稻和其他作物。受灾严重的省份有Khanh Hoa, Ninh Thuan和Phu Yen省。Ninh Thuan省一灌溉公司经理Pham Van Huong称,全省有20个水库,总水量大概约为1 700万m3。Ninh Thuan省这次的旱灾是10年之内最严重的一次旱灾。越南这几个省份已经接连几个月没有降雨了。数千公顷的芒果种植园也即将面临缺水灌溉的状况。(汪汇源摘译自 vietnamnews.vn,2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5年6期2015-05-30
- 民间赈济:一九三四年浙江旱灾中的甲戌全浙救灾会
:一九三四年浙江旱灾中的甲戌全浙救灾会张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一九三四年,浙江遭受重大旱情,旅沪浙籍人士组建临时性赈济组织甲戌全浙救灾会对家乡进行赈济。全浙救灾会对浙江旱区的帮助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主动筹资对灾民直接赈济;第二,积极联合其他慈善团体,共同募捐,对浙江灾区施赈;第三,利用会员个人社会活动力以及团体影响力,向政府施加影响争取官方赈济资源。通过这些方式,全浙救灾会对浙江旱区的赈济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显示了近代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5-04-10
- 1970年以来湖北省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响应分析
处于偏干旱阶段,旱灾较多。关键词:气候变化;旱灾;涝灾;应急响应;湖北省0 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剧,极端降水事件持续增多,扩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范围,加剧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1],影响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因此,全球气候异常以及旱涝灾害等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任国玉等[2]研究了中国近50年地面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陈龙勋等[3]对我国近8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作了详细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气候整体呈变暖趋势;黄建武[4]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4
- 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
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罗小庆1, 赵景波1,2, 马晓华1(1.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2.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摘要:[目的] 揭示榆林地区1644—1949年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方法] 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并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 在1644—1949年的306 a里,榆林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旱灾86次,平均每3.6 a发生1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1期2015-03-12
- 民国时期川东北灾荒述论
国时期;川东北;旱灾;水灾;赈灾;政府救灾;民间赈灾收稿日期:2014-12-22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川东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13SB0132)作者简介:马建堂(1985- ),男,陕西咸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E-mail:mjt3630@126.com。中图分类号:K26文章编号:文献标志码:A1009-4474(2015)06-0115-08摘要:灾荒是一个关系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基于SWAT模型的清江流域中上游旱灾预警研究
产量变化率的农业旱灾预警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对清江流域中上游的玉米和水稻作物分别进行两期旱灾预警,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比分析,认为在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发生干旱,生物产量变化有所不同,其变化率能有效反映不同区域作物的受旱程度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与标准化降水指数相比,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作物生长状况,更能客观地体现干旱环境对作物影响的区域差异性,适用于复杂地形区的旱灾预警。关键词:旱灾;SWAT模型;预警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2015-01-20
- 治水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治水 旱灾 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28-021 从湖北的历史上看,不治水、治不好水就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1 湖北历史上的水害频次及造成的损失据历史记载,千百年来,湖北省境内水、旱灾害频繁、严重,特别是利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的中南部平原,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其间也常有干旱。据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统计,从公元前3世纪至1949年的2200年间,湖北境内
科技资讯 2014年25期2014-12-01
- 孝感市2011—2013年旱情初步分析
要:我国是一个旱灾明显的国度,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等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该文以2011—2013年孝感市旱情为例,用孝感市境内水文站历年实测降水、径流资料,对孝感旱情进行初步分析。关键词:孝感 旱灾 旱情分析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91-02孝感市是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南邻武汉市,北连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市,东连黄冈,西接随州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2014-12-01
- 1982—2011年旱灾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研究
东+管相荣摘要:旱灾严重危害粮食生产,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利用1982—2011年的旱灾受灾、成灾和绝收数据,从灾害面积、旱灾强度指数(ξn)、旱灾强度异常指数(Id)、灾损量(Fd)、粮食波动系数(Ip)和灾损比例及旱灾影响等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与各省区旱灾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982—2011年,我国年均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为361.68×106、186.38×106、38.43×106 hm2,分别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8期2014-10-23
- 读路璜旱灾祈雨诗
的办法。古代记述旱灾祈雨的诗歌存世不多,且篇幅较短;像路璜以五言操觚的长篇旱灾祈雨诗委属少见。该诗详细叙述地方与中央礼神祈雨的全过程,表达自己关注民生的情怀,留给后人无限遐思。雷公雨婆是不存在的,兴修水利才是抗击旱魃的最佳选择。人类构建“野花灿崖腰,苍苔没屐齿”的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关键词:路璜 旱灾 祈雨 水利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3-57-61旱灾是由严酷气候、不正常干旱而造成的气象灾害。1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3期2014-09-10
- 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
京100875)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金菊良1,2,3,郦建强4,周玉良1,2,费振宇1,2,蒋尚明5,袁潇晨3,何 君6(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3.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5.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
灾害学 2014年3期2014-05-11
- 历史时期汉江上游旱灾统计及成因分析
旱久涝的灾情,干旱灾害是汉江上游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例如,根据《安康县志》[2]统计,从明洪武2a至民国34a(1369—1945年)的576a中,安康发生旱灾117次,平均5a发生1次;其中大旱平均10a发生1次,连续3a以上大旱6次。从1950—1987年的38a,6—8月出现明显干旱32次,平均2.2a发生1次,其中46d以上的大旱4次,百日大旱2次。以上统计并不全面,但是可以看出,汉江上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旱灾是相当严重的,而且,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
水土保持通报 2013年1期2013-12-16
- 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的对策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旱灾对我国的影响,然后分析在我国旱灾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我国旱灾发生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旱灾;抗灾;减灾对策0.前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目前也慢慢地成为了我国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安全问题,在一些地区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抗旱减灾工作上还存在着观念陈旧、管理粗放、设备使用不足、投入不够、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解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9期2013-11-19
- 明代汾河流域旱灾时空特征分析
030006)旱灾是指久晴不雨,农作物体内水分大量缺乏,从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1]。中国古代旱灾频繁,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他文物史料中均有记载,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农牧林业的生产。明代旱灾的危害是仅次于水灾的自然灾害,据邓拓先生研究表明,明代共发生旱灾174次(水灾196次)[2],与此同时,关于明代(1368-1644)开封地区,陕南地区、济南地区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很大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9-06
- 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规律分析
11)0 引 言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1],世界近一半的国家干旱状况严重[2]。中国旱灾频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造成农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气象灾害[3]。据统计,中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4],所以农业旱灾规律研究非常重要,国内外也在积极研究并积 累了较 多的成 果[5-14]。如 李 彬 等[5]从 受 灾 面 积和成灾面积、受灾率和成灾率、干旱灾害强度指数和灾害异常指数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1-19
- 基于GIS的湖南省旱灾农业风险综合评估研究
410007)旱灾是对农业影响最大的灾害,湖南是我国遭受旱灾较严重省份之一[1]。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5°~30°,夏秋季多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高温少雨,易发生旱灾[1-2],旱灾是湖南省发生最频繁且影响面积广的气象灾害[3]。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增加。2000年以来,湖南省旱灾更是频繁发生。旱灾的发生给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使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从而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23期2010-09-04
- 历史上的西南之旱
8个年份中发生过旱灾。春、夏两季是发生旱灾的主要时节,至今仍流传“春旱年年有”的谚语。从地域分布上看,云南高原和贵州西部旱灾以春旱为多,而夏旱多发生于贵州北部和南部地区。民国至今系统的灾害记录显示:云贵高原西部地区以春旱居多,发生面积广,破坏力较大;夏旱因受降雨季节影响,持续时间不长,影响也较小;秋旱最少,在零散的小区域发生。在东汉以前,由于西南数省的开发比较晚,四川、云南的灾害记录,特别是旱灾记录很少,东汉末年曾经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旱灾,但并无益州(云贵川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1期2010-05-14
- 经验频率法分析干旱空间分布特征
300)近年,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省市还经常出现两季及以上的连旱,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面临如此严峻的干旱情势,开展抗旱规划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历史干旱规律分析是开展抗旱规划、评价现状抗旱能力及合理进行抗旱应急水源规划的前提。历史干旱规律分析包括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下面以秦皇岛市为例,详细说明历史干旱规律的空间分布特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6期2010-02-28
- 水利之忧
延续的历史罕见的旱灾却在肆虐。地震、旱灾、水灾,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没有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但旱灾的千里赤地,粮食的减产或颗粒无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进入3月份,各地旱情虽然逐渐缓解,但从这场旱灾中,暴露出了一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吃惊地发现:在不少农村,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很多已被荒废,这些地方的农田水利仍在吃几十年前的老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面对分散经营的
记者观察 2009年7期20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