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

  • DNA 甲基化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位[2]。食管鳞状细胞癌为食管癌的主要亚型,约占食管癌总数的90%,并且患者5 年生存率﹤30%[3]。文献提示,DNA 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是目前发现的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子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学标志物,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4]。与传统影像、内镜、病理等检查相比,DNA 甲基化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创伤小、无辐射,适合人群早期筛查,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转移及预后评估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因此,本

    癌症进展 2023年12期2023-09-24

  • 多西他赛作为放疗增敏剂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HNSCC)患者,随机(1∶1)分成两组,接受单纯放疗或放疗+同步多西他赛(15 mg/m2,1次/周,最多7个疗程)治疗。主要终点是2年无病生存率。2017年7月—2021年5月期间,共招募了356例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多西他赛-放疗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30.3%(95%CI:23.6%~37.4%)和42%(95%CI:34.6%~49.2%;HR=0.673,95%CI:0.521~0.868,P=0.002)。单纯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3年2期2023-08-15

  • 表现为晚期宫颈癌的子宫黏膜下肌瘤表面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性肿瘤。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罕见,黏膜下肌瘤因受长期摩擦其表面子宫内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收治1例极为罕见的表现为晚期宫颈癌的子宫黏膜下肌瘤伴发表面鳞状细胞癌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类似疾病误诊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绝经后阴道流血4年,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宫颈包块1 d于2019年4月3日入院。患者53岁绝经,无激素治疗史。患者入院前4年开始阴道流血,量少,仅污内裤,无组织样物排出,无其他不适。妇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6期2023-01-13

  • 微小核糖核酸-200b-3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相关性
    秀英,胡锋超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发生在食管鳞状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据统计,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仍在25%~60%[1-2]。目前,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是临床医师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预后的主要指标,但临床常有预后与分期不符的现象[3-4]。因此,在分子水平上寻找敏感、特异的预后指标,提供个体化的预后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改善病人预后,寻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非常重要。血管内皮生

    安徽医药 2022年10期2022-09-22

  •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001)唾液腺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又称表皮样癌,是指原发于唾液腺的鳞状细胞癌,而不包括皮肤或邻近部位鳞状细胞癌转移至唾液腺者,极为少见,属高度恶性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唾液腺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1],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多见,高峰年龄为50~70岁,其组织发生可来源于排泄管的基底细胞或唾液腺导管的鳞状化生。研究病因发现肿瘤与患者接受过辐射暴露有关,潜伏期15~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8期2022-09-13

  •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15)由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在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和分级、细胞学诊断的报告形式方面均有所改变,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合并妊娠,导致其ICD-10编码存在一定困难与困惑。本文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分类、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学诊断和分级、ICD-10类目表中子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相关编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临床、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信息将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分为10种情形,并分别提出分类编码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和编码人员参考。1 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分类子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7期2022-07-08

  •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活呈正相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越高,其活性越强[11-12]。而端粒酶相关蛋白(TP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作用尚少见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TP1在不同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本院行宫颈活检的10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77岁,

    重庆医学 2022年12期2022-07-05

  •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623)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群,发病后,患者 通常会出现咽食哽噎、胸骨后灼烧或伴随疼痛、消瘦、乏力等明显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诱发患者吸入性肺炎、食管穿孔等并发症,且老年人群机体机能较弱,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指标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3-5]。基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2022-06-01

  • 宫颈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谱分析及肿瘤标志物初步筛选
    al genes鳞状细胞癌是一类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肺鳞状细胞癌(LUSC)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等,虽其具有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病理机制尚不明确。DNA甲基化改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不同类型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被证实与DNA的异常甲基化有关[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以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异常甲基化基因的表达往往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6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45、miR-765表达变化及意义
    种组织类型,其中鳞状细胞癌占全部食管癌的90%以上[2]。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食管癌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疗,但患者的远期预后仍有待提高。微小RNA(miR)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可与信使RNA的3′开放区互补结合,起到调控基因转录的作用。研究证实,mi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miR-145、miR-765均与肿瘤发生有关。有研究报道,miR-145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4];miR-765则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山东医药 2021年34期2021-12-14

  • 胸腺鳞状细胞癌4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PD-L1表达的意义
    腺肿瘤分类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样癌、黏液表皮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肉瘤样癌、腺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1]。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由于该肿瘤少见,有关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其PD-L1表达的报道较少。本文着重探讨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旨在为临床与病理医师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12-13

  • 犬膀胱结石并发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疡,从而诱发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鳞状细胞癌易发生早期浸润,是膀胱癌中一种特殊类型。若浸润肌层或周围组织时全身转移几率增高,则预后差[2]。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为:病程短,恶性程度高;肉眼可见血尿,多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肿瘤常呈扁平状或轻度隆起,小结节状、固体肿块,浸润性生长到膀胱的深层;肿瘤在确诊时多属于晚期,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1 病例情况1.1 患犬 萨摩犬,7岁,体重19.6 kg,体温39.1℃,呼吸126次/min。该犬经常排尿不畅和血尿。1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5期2021-10-03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K7蛋白表达及预后意义
    组织学类型是食管鳞状细胞癌[2]。近年来虽然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改善,但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改善,5年生存率约30%[3]。目前亟需寻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是Ⅱ型细胞角蛋白,常用作上皮来源肿瘤标志物,如肺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肾细胞癌[4-8]。在鳞状细胞癌中,CK7表达较少。最近有研究[9]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部分区域存在CK7表达,且CK7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9-06

  • ESE3蛋白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ESE3)在食管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都有表达,ESE3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定位于细胞核,在异型增生及癌变的食管上皮中出现异常胞质定位[10]。因此,血清ESE3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本研究探讨ESE3蛋白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旨在寻找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血清学标记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于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湖北省肿瘤医院消化科和消化内镜中心就诊,且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2021-03-18

  • 膀胱鳞状细胞癌研究现状及进展
    30021)膀胱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少见,该肿瘤是指一种完全由鳞状细胞组成的膀胱恶性肿瘤,没有尿路上皮和腺上皮成分,且排除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中出现鳞状细胞成分被定义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并鳞状细胞化生。膀胱鳞状细胞癌按病因可分为血吸虫病性和非血吸虫病性,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主要分布在埃及和中东等地区,是该地区膀胱癌的主要类型。非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黏膜白斑、膀胱憩室、神经源性膀胱等可能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3期2021-03-04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以上,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约占宫颈癌的75%~80%左右[1]。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而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p63 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2]。p40 是鉴别宫颈鳞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 和p40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 月至2020年6 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7

  • P16、P53、Ki-67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食管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也有学者建议把它称为基底层鳞状细胞原位癌。食管基底层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应作为一个独特组织学亚型,是指高级核型的上皮细胞不超过全层的1/2,主要位于基底层,一般表现为低级别结构异型性的高级别瘤变(低级别结构异型性高级别细胞异型性细胞层次少,往往集中于下1/2,极性紊乱)。对于这种病变在临床治疗上应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处理,按现在WHO 的诊断标准只能放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这会导致延误治疗。所以对这种病变的正确认识和诊断非常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1-01-19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
    癌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随着早期筛查的逐渐普及以及新辅助放化疗等的应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诊早治及治疗应答率已有了极大的进展,但食管鳞状细胞癌仍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目前的研究表明,饮酒、吸烟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尚不明确[1]。因此,明确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新的监测及治疗靶点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存在的周围环境,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12-31

  • Bmi-1及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50012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和复发是导致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关键因素。E-钙黏蛋白(E-cadherin)是一种对细胞连接非常重要的跨膜蛋白,可抑制肿瘤发生和转移,其下调或丢失被认为是EMT的标志。上皮细胞中E-cadherin的减少或丧失导致肿瘤细胞从肿块中脱落,这是癌症

    癌症进展 2020年2期2020-07-15

  • miR-655-3p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71000)头颈鳞状细胞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喉癌、喉咽癌、口腔癌、鼻咽癌等。据资料统计,2015年我国头颈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3.1%,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8%[1]。由于癌组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使得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约为50%[2]。因此,进一步探求头颈鳞状细胞癌相关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分子治疗新靶点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重要的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5-07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第六位,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其主要类型,全球每年新增口腔鳞状细胞癌也在45万[1]。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不良,且在过去50年内其临床治疗预后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这种实体肿瘤而言,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免疫应答逃逸机制,如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聚集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2]。最新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分子-L1(PD-1)可表达于肿瘤细胞膜表面,其配体如PD-L1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活化的T细胞及肿瘤细胞中,PD-L1可调节T细胞免疫聚集来激活肿瘤细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2020-04-25

  • lncRNA ATB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4位[1]。食管鳞状细胞癌为食管癌的常见亚型,多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现时已出现晚期转移,导致5年生存率极低[2-3]。因此若能及早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对降低死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少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评估预后情况。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大于200 bp的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6]。被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长链非编码RNA(long n

    癌症进展 2019年23期2019-12-23

  •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X1、SIX2、MMP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42000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具有相对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即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至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癌变发展为浸润癌[1]。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和转移能力[2]。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1,MMP11)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对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作用较强,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3]。同

    癌症进展 2019年20期2019-12-21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miR-590-3p的表达观察
    女性患宫颈癌,且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的主要类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现及根治能够有效防止复发[2],但宫颈癌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50%[3],预后较差。研究[4]表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能够调控细胞凋亡、转移等,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都属于ncRNA[5]。miRNA是一种能够通过结合其靶基因转录本的互补位点抑制翻译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短小RNA[6

    山东医药 2018年35期2018-10-26

  •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现状及诊疗进展
    或联合类型如乳腺鳞状细胞癌。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乳腺癌中极其罕见的类型,仅占全部乳腺癌的0.1%[1],以中老年妇女多见,发病年龄与其他的乳腺癌亚型相似[2]。妊娠期乳腺原发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国内外仅偶见个案报道[3]。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化生性乳腺癌,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肿块直径大,增长速度快,较少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超声和钼靶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延迟诊断甚至造成误诊、误治。因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极低,关于该肿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1期2018-02-13

  • Cemiplimab用于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
    对于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近日研究人员开展Ⅰ~Ⅱ期临床研究,考察了PD-1抑制剂Cemiplimab对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研究是Cemiplimab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Ⅰ期临床研究以及治疗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患者起始治疗剂量为3 mg/kg体重,每2周1次,每8周接受1次治疗响应评估。主要终点为治疗响应率。Ⅰ期研究中,26名患者治疗后13人出现治疗响应,Ⅱ期研究中,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1-31

  •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腺癌[1]。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低度病变。研究[2]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级别判定尚缺乏客观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受病理科医生自身及彼此之间的主观因素影响,使得最终诊断结果重复性差、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临床漏诊或过度治疗。因此,为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找到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组织病理学诊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3期2018-01-15

  • 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A的表达及意义
    000)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A的表达及意义田 耕 腾 河 李 芳1呼 和 张国威 吕 广(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目的 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2例原发于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及20例头颈部健康的上皮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均有一定水平JAM-A的表达。但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2期2016-12-17

  • 原发性结直肠鳞状细胞癌研究现状
    6)原发性结直肠鳞状细胞癌研究现状刘中,张旋 综述,魏正强△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重庆400016)结直肠肿瘤;肿瘤,鳞状细胞,肿瘤/预防和控制;乳头状瘤病毒科;综述结直肠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根据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结直肠癌分5个亚型:腺癌、腺鳞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病理类型[2]。原发性结直肠鳞状细胞癌罕见,由Schmidtmann于1919年首次报道[3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7期2016-02-21

  • DLC-1和cyclin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lin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陈晓燕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山东泰安 271000目的 探讨DLC-1和cyclin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整群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26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标本中DLC-1 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DL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76.3

    中外医疗 2015年22期2015-11-29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王波1,汲坤2,张丽艳2,尚德志3,侯君妍4,华正伟4(1.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病理科,内蒙古民族大学分子病理学研究所,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病理科,内蒙古牙克石022150;2.沈阳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沈阳110034;3.沈阳医学院颌面外科,沈阳110034;4.沈阳医学院2011级口腔医学,沈阳110034)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3-22

  • 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郝鹏程1魏煜程2王 冲3任晓峰3李自亨3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3.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目的 检测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1期2012-11-20

  • 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1例
    理诊断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胃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近降段入口,内侧壁可见一溃疡性肿物。2 讨 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全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本例为非常罕见的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食管、咽喉、子宫颈等,还有些部位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发生鳞状细胞癌,如支气管、胆囊等。此患者的相关检查未发现十二指肠以外的肿瘤。故可诊断为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2012-09-20

  • 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治1例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已婚。患者于2011年1月18日因“下腹痛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US检查示:盆腔肿块,直径约6 cm,伴有盆腔积液。2011年3月20日在当地医院行“左附件切除术”,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会诊示:高中分化鳞癌。并于2011年4月21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右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直肠前壁病灶+子宫膀胱反折腹膜病灶切除+横隔病灶切除+肠系膜淋巴结活检+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7期2011-08-15

  • 胃窦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1例
    000)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primarily stomac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SC),属于胃特殊组织类型恶性肿瘤,非常少见,其发病率不足胃癌的1%[1]。我们报道 1例发生于胃窦的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组织发生、诊断标准、好发部位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1 病 例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0+天,加重七天”入院。外院检查提示“胃癌?”,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体下部小弯及胃角见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