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
- 审判中心视域下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模式
——从因未刑事立案而宣判无罪一案切入
未对二被告人刑事立案,所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故二被告人不构成重婚罪。”该判决书展示了一个关键的裁判逻辑:因公安机关未刑事立案,所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所以被告人不构成所指控的犯罪。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法院诸如此案的判决,对公安机关审查立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以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现行相关规定为基础,结合审判实践案例,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模式利弊进行探讨,以期对公安机关立案模式的选定有所裨益。一、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国的刑事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5
- 破解 “立案难”,提升“满意度”
1%的律师认为“立案难”问题已基本解决。河南高院立案庭庭长张云龙介绍说,这得益于今年以来,全省法院通过采取改革立案分案模式、打造现代化立案网络等8项具体措施持续推动立案工作便捷高效开展。“立案难”,在一些法院不罕见。其中原因各种各样,可能听起来冠冕堂皇。立案,是案件进入法院环节的第一步,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一步。采取多种举措,破解“立案难”,也就容易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立案难”,既严重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要求相违背,还成为立
民生周刊 2021年26期2021-12-28
- 年底不立案怎么破?
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以来,人民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特别是2019年以来,全国法院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四级法院全覆盖,平均当场立案率超过95.7%。同时,部分法院仍然存在着自11月底、12月初开始的年底不立案现象,背离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如何破解有的法院年底不立案的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给出了具体举措。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根据人员岗位、案件类型等特点,改进审判质效考核方
廉政瞭望 2021年22期2021-11-15
- 论监察调查措施体系的调整
当降低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废除“严重职务违法”标准的规定。关键词:监察调查措施;强制到案措施;强制候审措施;立案监察体制改革至今,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监察权性质、监察留置权与侦查权之关系、留置权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等问题,但无论各派观点如何,改革的目的仍旧在于打击职务犯罪。1然而,从追诉犯罪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当前《监察法》有关限制人身自由之调查措施唯有留置一种。正因如此,按照当前监察立法,监察机关若要讯问犯罪嫌疑人,其实并无相应的强制到案措施。同理,在移送审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2021-10-30
- 我国智慧法院便民性优化研究
——以网上立案操作为例
30065)网上立案是指当事人或其代理人通过人民法院建设的信息网络平台,依据诉讼法关于立案的相关规定,遵循立案流程填写立案信息并提交诉讼材料,人民法院在线上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予立案的立案形式。网上立案是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创新诉讼服务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多地法院以信息化为依托,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既缓解了诉讼服务大厅的工作压力,也方便了人民群众,使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登记立案。然而在我国,最初网上立案的出现并没有受到社会的热捧,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8-18
- “法眼”看疫情
——热点事件法律分析之六
疫情期间如何起诉立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产生,最高院、最高检及各地法院检察院相继发布了抗击疫情期间有关诉讼、信访等活动的通知、提示和公告。这些举措对于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当事人、代理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身体健康,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此对企业起诉立案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介绍和解答:问:疫情期间,多地法院暂停了现场立案,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立案?答:可以通过邮寄立案、网上立案、微信立案等多种方式立案,具体以当地法院通知为准。以北京为例,《北京市高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8期2020-12-20
- 浅议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程序中的问题及完善方法
概述刑事诉讼中的立案(以下简称“刑事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程序,只有经过立案程序,刑事诉讼活动才能展开。因此,研究立案程序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刑事立案的概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刑事立案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管辖范围,审查和处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认定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二)刑事受案与刑事立案受案即受理案件,“受理”指“接受办理,接
法制博览 2020年21期2020-11-30
- 立案登记背景下立案调解实证研究
52)一、导论:立案调解的缘起、价值与问题之提出( 一) 立案调解之缘起20 世纪以来两大法系在司法理念上都开始呈现由“正式司法”①所谓“正式司法”即国家倾向于设立正式性的程序和机制,以诉讼和审判为中心建立的公立的民事司法体制。向“非正式司法”②所谓“非正式司法”即以其他方式来代替审判程序或者修正审判程序,以更好地解决纠纷,诸如调解、仲裁、中立评估等等。“非正式司法”具有非官僚化,社会相关性高、民间性和自然性较高、普通人易于使用、由外行人充任第三方的干预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0-12
- 先行调解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键词:先行调解;立案;调解协议一、先行调解的三重含义(一)先行调解是法院在立案前的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22 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庭后调解分别在“审理前的准备”一节中第 133 条和“开庭审理”一节中第 142 条规定,属于案件立案后的范畴。所以就民事诉讼法的体例结构安排上,先行调解属于立案前调解。另外,先行调解的存在价值和功能在于替代性诉讼,分流案件,节约司法资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2020-09-10
- 浅谈侦查工作中的底线思维
实的事件即应及时立案侦查。而且,对涉命事件做出不立案的标准也应高于其立案标准,只有综合分析现有材料,足以排除一切可能有犯罪事实存在的合理怀疑的涉命事件方可作出不立案决定。关键词:底线思维;涉命事件;立案一、底线思维的涵义及侦查工作的底线(一) 底线思维的具体涵义所谓底线,原意指运动场地两端的端线,后被引申成为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临界线、临界点。[1]一旦底线被突破,将会导致事物发生性质的改变,其后果是主体所无法接受的。所以,底线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阈值
山东青年 2020年7期2020-09-02
- 从无关立案到强制立案
政策经历了从无关立案到强制立案的曲折过程。学部成立前,清政府尚未重视外人办学立案问题。学部成立后,对于外人在华办学的基本政策是“无庸立案”,但还是有外人所办学堂在学部立案。非基督教运动发生前,北洋政府的政策主要体现为“诱其立案”;非基督教运动发生之后,各派主张纷起,多数意见是“促其立案”,但也有反对立案之声。广东国民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外人办学实行“强制立案”。关键词:外人办学;教育主权;立案外国人在华办学事关国家的教育主权。近代中国对于外国人在华办学是
高教探索 2020年5期2020-05-28
- 私立岭南大学“立案”风潮研究
探析岭南大学在“立案”过程中经历的剧烈风暴、预备立案、被迫停办、奋起续办的典型事件,阐述国民党的“收回教育权”政策与岭南大学“立案”风潮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广州国民政府时期、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收回教育权”政策的嬗变历程、内部分歧,以及本土基督教办学者为维持教会学校的基督化、国际化办学方向所作出的努力。关键词:岭南大学;收回教育权;教会学校;私立学校立案1924年,以反抗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号召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广州发端并迅速
高教探索 2020年4期2020-05-08
- 北京一中院:成功办理首个网上立案
田晓宇北京一中院立案庭的许广会法官正在审查网上立案申请 田晓宇/摄2月3日清晨,晴空万里,虽然第二天就是“立春”了,但北京的气温仍在零摄氏度以下。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一中院”)的立案庭里,戴着口罩的许广会法官正在筹备春节假期后第一天的网上立案工作。“我在立案庭干了很多年了,凭经验看,在节假日之后的第一天通常会出现紧急案件。”隔着办公区的玻璃,他对记者说。果然,9点钟刚过,“叮”的一声,电脑里的立案审查系统提示收到一份网上立案申请。该立案
法人 2020年2期2020-03-06
- 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第一周 收到900件立案申请
事人从线上发来的立案申请,线上电子诉讼平台成立第一周即异常繁忙。截止9月16日12时,当事人在电子诉讼平台上提交立案申请900件,其中撤回申请383件,已审核223件,待审核294件。在已收到的900件立案申请中,当事人选择同意调解案件比例为84.4%。在900件申请立案的案件中,除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没有当事人申请立案外,其余案由均有分布。其中,互聯网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侵权纠纷申请立案最多,为296件,
中国知识产权 2018年10期2018-11-02
- 浅析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
滨 150000立案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项重要环节,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执行立案审查制度,但是该项制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无法合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民事诉讼的起诉难、立案难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法治在不断的完善,这项引起众多问题的制度很明显已经不能再体现我国立案制度存在的意义。一、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概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将民事立案制度变为立案审查制改变为立案登记制。立案登记制度是指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
法制博览 2018年21期2018-01-22
-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阶段的自由裁量权
的提出:行政诉讼立案制度改革下的自由裁量权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发现法院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这里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享有“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①【英】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61页。基于法律规范的原则性和抽象性,以及为实现特定的利益平衡,法官拥有对案件事实认定或者法律适用问题等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这在案件审理和裁判阶段体现得较为明显。但应该指出,我国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也存在自由裁量权,即法官可以在形式上遵循立案规定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 2018年5期2018-01-22
- 法院立案工作公开化的探索
8100为了促进立案工作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让人们能够真正发挥出监督权的作用,保证公民的知情权,我国在最新规定中对司法公开中的立案这一重要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定。促进立案公开,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司法的公信力度,促进法院实现廉政建设,为此应该加强相关内容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立案公开的顺利进行。一、法院中立案工作公开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司法公正程序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能够有效减少人们群众对于法院司法工作的困惑,司法权利行使过程和诉讼程序的透明化、公开化,能
法制博览 2018年35期2018-01-22
- 立案登记制两年,“民告官”增五成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法院正式实施。如今,这项改革实施已满两年。据官方介绍,自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100万件,同比上升33.92%,当场立案率超95%。立案登记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先手棋”。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12个地区登记立案数量超100万件。其中,江苏、广东、浙江登记立案数量超200万件。除此之外,據介绍,为防止滥用诉权、
看天下 2017年14期2017-06-14
- 网上立案与诉权保障
1120)网上立案与诉权保障唐 豪(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1120)网上立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本轮司法改革中推出的一种立案程序,是电子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立案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对于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当中,网上立案存在名实不副、对基层人民法院重视程度不够、与现行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存在冲突等问题,由此网上立案程序需通过完善网上立案平台及配套服务、处理好与现行立法的衔接、转变当事人诉讼观念等举措,从而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09
- 温州:持续推动公安规范立案
内司委就公安机关立案工作开展深入调研、跟踪监督,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有案不立、采证不全,立案标准不统一、不透明等情况和不作为、慢作为、选择性立案等问题,要求公安机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立案标准和工作程序,推进规范、严格、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在温州市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市公安局以专项监督为契机,深入开展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求各警种自上而下抓好业务线上的立案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有案不立、受案不查,取证不及时、不深入、不全面”等问题。同时,不断健
浙江人大 2017年1期2017-03-02
- 关于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思考
州)关于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思考赵 磊(213011 常州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江苏 常州)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建立,对于解决行政诉讼中“立案难”的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15年行政诉讼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出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立案登记制的内涵出发,结合当前立案登记制实施现状,对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立案登记制;立案审查制;立案难;行政诉讼一、实施立案登记制的必要性分析(一)立案难立案是公民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6期2017-01-27
- 立案登记制应避免两个误区:材料登记与放弃审查
学法学院副教授)立案登记制应避免两个误区:材料登记与放弃审查许尚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核心在于以登记的形式完成立案手续,消除或减少“诉”与“案”之间的空间,在形式上实现二者的无缝或者小缝衔接与切换,使当事人之诉简便、直接地转化为法院受理的案件,从而解决立案环节中因“诉”、“案”切换不畅而引发的诸多现实问题。但应当看到,就整个诉讼程序的流程而言,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的转变,它所改变的只是法院所立之“案”概念的内涵,即将可审案变为登记
21世纪 2016年5期2016-04-01
- 积极总结立案登记制问题深入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
焦 点积极总结立案登记制问题深入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第二期“人民法治沙龙:立案登记制实践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立案难的问题,有案难立,有案不立,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诉权,人民群众难以在司法程序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权威因此打了折扣。为解决这一司法顽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
21世纪 2016年5期2016-04-01
-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100)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研究鲁晟珲(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为完善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应该设立合理的筛选制度、书记员立案制度、恶意诉讼制裁制度等配套制度与法规,以确保立案登记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立案登记;行政诉讼;制度;恶意诉讼1 立案登记制“立案”一词,在《法律字典》中释义为“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其责任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2
- 关于新民诉法立案登记制度的认识
63关于新民诉法立案登记制度的认识汪雅琪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立案审查制度和立案登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民诉学界关于立案制度的争议焦点,旧民诉法中规定的立案审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新民诉法引入的立案登记制度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立案登记的立法化不等于对审查制度的废除,这一点我们应当明确。立案审查;立案登记一、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新民诉法关于立案制度的有多处变动,例如:第121条起诉状应当记明的事项,第122条增加的先行调解等。因文章篇幅
法制博览 2016年4期2016-02-06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法院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在现行的立案审查制下,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受理,审查内容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证据等。在实践中,受制于普通公民对法律程序的认识水平,再加上法院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立案审查制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应当由法院受理的案件被挡在了门外。改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而是仅对起诉的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这在客观上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8期2015-10-30
- 立案登记制改革:创新与踟蹰
胡斌立案登记制是靶标“立案难”的司法困境,契合中央政治决策和司法改革大背景的制度性变革。该制度既具有保护公民诉权、弱化立案权力性等现实意义,同时其运行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质言之,任何制度的生命力都根植于实践的需求,且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因而,需要对立案登记制进行实证考察。2015年5月1日起,立案登记制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透过对该制度运行实践的考察,可知该制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对症下药进行优化和治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背
决策 2015年7期2015-09-10
- 立案登记改革:平稳有序 各种点赞
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的登记制改革,上海法院按照最高法院部署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其中,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是,效果怎样?会不会扩大了案件“流量”而又缺乏接纳的“容器”?6月1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高院副院长顾伟强通报了上海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首月的相关情况。首月:收案平稳上升,属自然增长据介绍,自5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法院共登记立案65971件,同比去年增长20.42%(今年1-4月,全市法院收案同比去年增长13%)。在全部收案中,一审民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7期2015-09-10
- 立案登记制传递哪些“新说法”?
□李冬梅立案登记制传递哪些“新说法”?□李冬梅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5月1日起施行。针对备受群众诟病的“立案跑断腿”“年底不立案”等现象以及其他社会关切,日前,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规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传递了哪些“好消息”?登记立案的范围有了明确界定《规
党的生活 2015年5期2015-07-13
- 立案登记制
为了解决立案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审查制变为登记制后,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七日内作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endprint
当代党员 2015年6期2015-07-09
- 立案登记制传递哪些“新说法”?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5月1日起施行。针对备受群众诟病的“立案跑断腿”“年底不立案”等现象以及其他社会关切,日前,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规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传递了哪些“好消息”?《规定》中明确,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对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5期2015-05-19
- 立案登记制5月实行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该《意见》,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从审查制转向登记制,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司法技术的转换,也是司法观念的变化。立案登记制与之前立案审查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最大程度上保障群众诉权。法院压力加大立案登记制度扩大了案件的受理范围,一旦实施必然会使众多的
民生周刊 2015年9期2015-05-06
- 有诉必案
——立案模式及立案登记制构建研究
)有诉必案 ——立案模式及立案登记制构建研究许尚豪 欧元捷(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2)以案号为标志的立案程序存在四种模式,但其中以诉状登记为核心的诉状模式才可被称之为立案登记制。立案登记制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诉状登记问题,还是一个关涉到“诉”与“案”衔接的程序基础性问题。我国传统上的“立案难”问题有其特殊的指向及成因,立案登记制在增强立案程序保障的同时,如欲彻底解决“立案难”问题,立法及司法解释尚需对相关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有诉必案;立案模式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7期2015-04-02
-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研究
300387一、立案登记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诉权理论行政诉权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在不能自行解决因行政职权的存在和行使而引起的行政争议时,依法请求法院提供司法保护和帮助的权利,包括起诉权、对不予受理裁定的上诉权要求合法裁判的权力。司法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对案件登记立案基于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的诉权理论。起诉权是启动诉讼程序的首要权利,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最终的救济途径,因此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解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2015-02-07
- 解决“立案难”要理性看待民事立案登记制
得社会对于解决“立案难”问题信心大增,立案登记制也委实有效缓解了“立案难”的难题,但是要想彻底解决“立案难”,仅凭立案登记制度是无法实现的,况且现行立案登记制度仍需予以完善。一、立案登记制度概述(一)立案登记制度内涵厘清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在立案阶段只对诉状进行形式审查,而不进行实质审查,只要诉状符合要求即可启动诉讼程序。立案登记制是为了防止审判权对诉权的侵害,旨在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充分实现。(二)立案登记制度的价值分析立案登记制与之前的立案审查制相比最大的价
法制博览 2015年25期2015-02-06
- 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现状及完善
津300171)立案监督,即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加强立案管理 严把司法公正
法院为进一步提高立案质量,切实把好案件入口关,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先后尝试建立了立案合议、微机自动分案、立案质量评查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从立案前、立案中、立案后3个阶段加强立案管理,严把司法公正的第一道关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案合议 全方位评估东丽区人民法院在案件入口关建立的第一项制度就是立案合议制。将所有重大、疑难、新类型以及在辖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纠纷和难以判断是否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或东丽区人民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等纠纷的立案决定权,一律由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10期2014-04-06
- 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缺陷及其改进
光**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缺陷及其改进文◎张 鑫* 王德光**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程序的规定在理论上缺乏充足的根据,客观上不符合侦查规律,实践中难以操作,既无助于推动侦查,也不利于保障人权,还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必须进行改进。一、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缺陷从立法的原意看,中国选择立案程序主观目的是为了控制侦查权的滥用和侦查懈怠,严格控制侦查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促使侦查人员一定要履行职责积极侦查,不能不侦查。应该说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并非如此
中国检察官 2013年17期2013-01-30
- 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统计分析
,本文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方面着手,对1997~2011年期间中国提起的所有反倾销立案调查和终裁进行分析,剖析其组成结构、变化趋势,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进口商品反倾销立案调查行为进行了综合评价。一、中国对进口商品反倾销立案调查数及趋势分析从1997年12月10日中国对进口新闻纸启动首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以来,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对进口商品反倾销立案共67个,每年平均立案4.47个①。历年的立案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一)我国对进口商品反倾销立案的趋势根据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7期2012-08-22
- 完善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再思考
潘 侠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公诉案件要经历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它们环环相扣,依次深入,共同承担着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刑事任务。立案程序设计得是否科学、立案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涉后续乃至整个诉讼活动的有效运行。所以,理顺其间的盘根错节确有必要。一、立案程序及其运作现状通说认为,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等材料,依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5期2009-06-22
- 刑事立案监督(二)
知,刑事诉讼共分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起诉阶段,是决定是否开展刑事侦查或刑事审判活动的关键步骤。只有通过立案这个法定程序,才能对各类犯罪活动进行依法惩处。一、刑事立案监督的作用1.在1997年刑诉法实施之前,由于法律没有专门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活动实施监督,在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追究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严重危害社会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因种种原因而不立案,难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情况
活力 2009年18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