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地

  • 中国流动人口的代际特征
    迁移流动,并在流入地长大成人,更有部分流动人口的孩子出生成长、上学甚至就业都在流入地完成,这部分流动人口的孩子们被学界划定为二代流动人口(以下简称“流二代”)[1]50。伴随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的提高[2],长期扎根城市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养育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加,流二代的数量持续扩大。改革开放经济速增、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互联网兴起、家庭结构不断变迁等一系列事件交织于流二代的个体生命历程,使远离家乡的他们,在流入地多重交叠的社会、经

    传承 2023年3期2024-01-10

  • 健康资源对老年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
    工的居留意愿。流入地城市能否提供配套完善的健康资源成为老年农民工去留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针对健康与老年农民工居留意愿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例如,沈燕等[6]研究发现,拥有更短的就医距离让流入城镇的老年人口更愿意继续留在本地。李昀东等[9]研究得出,个体健康资源利用和社区健康资源的供给越多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越强烈。乔楠等[10]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具有“门槛”效应,对于各年龄层的流动人口均能显著增强其居留意愿。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空间可达性、适切性的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4期2023-05-08

  • 流动人口参保状况、变化趋势及对策 ——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流动人口难以与流入地户籍居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其参保机会、医疗服务提供与利用的公平性均无法得到保障。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流动人口医保总体参保情况[1,2]、影响因素[3,4]以及医保政策的效果[5-7],而对其参保类型及变化趋势缺乏深入分析,理清上述问题是评估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医保发展态势和改善流动人口医保待遇的关键。本文考察全国流动人口参保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1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的全国流动人口卫

    中国医疗保险 2023年1期2023-02-18

  • 安徽省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
    徽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表现出明显的省内和省际差异,应特别关注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较高层级城市。研究结论将有利于各地制定相应的人口居留政策。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宽户籍人口流动政策,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不同于西方,我国人口流动与户口迁移是分离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分为先前的流动决策和后来的居留决策。其中,居留意愿作为研究人口迁移过程做出居留决定的关键考虑,近年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部分学者认为居留意愿指的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继续居留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3期2023-01-16

  • “两为主”政策实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为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农民工随迁子女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保驾护航。2001年,国家首次明确规定了“两为主”政策,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3年,由教育部、中央编办等部门再次强调坚持“两为主”政策,并要求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扶持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2-27

  • 探索基于地域关系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机制,需要对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的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社会因“地”派生的社会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的党员管理模式的局限与挑战流动党员管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在经济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流动党员队伍。大量党员在外经商、务工、从事业务工作,与原有党组织失去联系,这对基于“单位组织隶属关系”管理党员的传统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对外出流动党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9期2022-11-18

  • 医疗保险参保地对我国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影响及对策研究:一个范畴综述*
    指标包括是否在流入地建立健康档案[18, 24, 26]、是否在流入地接受健康体检[19, 23]和健康教育[24]等。参保地点是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同在户籍地或其他地方参保相比,流入地参保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体检、健康教育、患病后就诊的概率更高。如赵欣等[12](OR=2.022,P表1 流动人口参保地点与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研究一览表然而,Song X.等[13](OR=1.000, 95%CI=0.100-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9期2022-10-10

  • 就业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认同的影响研究
    的空间范围,即流入地城市。在本研究中,社区认同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研究维度,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对自身是否归属于流入地城市的综合性主观评价。这一主观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对自身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状况的评价,反映了个体能否在流入地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感受到流入地社会的友好与亲切,笔者称其为“融入性认可”;另一方面,个体融入流入地的意愿,是个体对融入于流入地城市的向往,笔者称之为“亲社区意愿”。前者反映出个体较为稳定的认同情感,后者

    经济师 2022年6期2022-06-13

  • 为什么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不可携带 ——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
    保障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可见,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可携带,一方面涉及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是否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涉及资源、权利在不同级次政府间的转移和配置,是事关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就当前的相关研究而言,主要聚焦于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在中国的户籍制度框架下,各种公共福利与户籍相捆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歧视性供给的条件,由此导致地区间公共品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差距较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26

  • 为什么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不可携带 ——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
    保障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可见,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可携带,一方面涉及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是否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涉及资源、权利在不同级次政府间的转移和配置,是事关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就当前的相关研究而言,主要聚焦于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在中国的户籍制度框架下,各种公共福利与户籍相捆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歧视性供给的条件,由此导致地区间公共品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差距较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26

  • 务工型老年流动人口的特征解析 ——基于定居意愿的比较
    随着核心家庭在流入地不断稳定,为了照顾流动儿童及老年父母,青壮年流动人口通常会将家乡父母列入随迁的考虑范围,故而形成以照顾晚辈、随迁投靠及养老为目的的老年流动人口。不仅如此,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年流动人口以经济活动为流动目的,2015年与2017年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以务工经商而流动目的的老年人(以下简称“务工型老年流动人口”)分别占老年流动人口的22.5%和35.4%,增长幅度较大。务工型老年流动人口是一个兼具独特性与复杂性的群体。以往研究显

    南方人口 2022年1期2022-03-09

  • 身份认同与流动人口劳动时间
    口。流动人口是流入地劳动供给的重要来源。然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劳动时间过长。根据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2016年流动人口平均周工作时间为54.57小时,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占72.58%,超过44小时的占70.41%。劳动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不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流动人口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主要从流动人口的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05

  • 浦东政策“大礼包”的干货有哪些?
    配置,要分人口流入地和人口流出地来探讨。人口流入地,主要指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是在户籍人口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非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但这距离整个常住人口所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差别仍是巨大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已经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外来人口在本地的公共服务需求。对于人口流入地,未来需要加快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应。例如未来随着中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阶段,普及十二年的教育是早晚要推出的,未来不光是中小学方面要增加供应,高中阶段的教育也要增

    南方周末 2021-07-222021-07-22

  • 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融入流入地的评价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地的融入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对劳动力的稳定流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融入流入地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制度、经济、社会、情感方面的融入情况,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 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融入流入地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迁移趋势日益增长。南疆四地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就业脱贫任务较繁重。由于南疆四地州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使得该地区二、三产业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7期2021-07-17

  • 人口流动家庭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影响 ——基于2017年江苏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在城市定居,对流入地的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冲突下,探讨家庭化流动是否会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产生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对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影响流动人口参保的因素主要分为个人特征、经济社会特征、流动特征三个方面。个人特征方面,有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可能身体状况越差,参加医疗保险的概率也就越高[3];但也有学者的分析表明年龄对流动人口参保没

    人口与社会 2021年3期2021-06-22

  • 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及购房意愿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等市民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8].其中,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融入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市民化进程.妥善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尤其是住房自有问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住房自有既是家庭积累财富和市民社会融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9].住房自有率作为国际上衡量拥有住房产权的家庭户数占该地家庭总户数比例的通用指标,也可用于测度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07

  • 农民工流入地住房选择的代际比较及其政策完善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沿海6省市数据
    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现状主要表现为“租住私房”,且在流入地住房选择维度等三个方面的选项顺序和比例,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别,或者说表现出同质性,即还没有出现代际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流入地住房政策制订实施的顶层设计,从政策方面保证农民工在流入地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住房获得的权利;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分类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20

  •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章分析流出地与流入地少数民族及本地居民的冲突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适当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融合;流入地;流出地;心理健康一、问题提出从国家卫健委发表报告中来看,自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达2.44亿人,该数据一方面显示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动规模和参与率均呈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进程明显滞后于全国,这种滞后性同时表现在多方面,如教育、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少数民族整体上的滞后性造成与汉族融合过程中“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2020-12-09

  • 流动人口失业发生风险与对策
    工作后会继续在流入地寻找新的工作。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9.58%,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定居。流动人口失业问题直接关乎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进而影响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需对此问题予以重视。一、文献述评流动人口失业问题的研究既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密切相关,也是现实中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必然结果。回顾以往,流动人口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从现象、现状描述逐步转变为实证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

    人口与社会 2020年5期2020-10-26

  • 住房消费影响二孩生育的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 ——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交互的视角
    果显示:相较在流入地未购房家庭,在流入地购房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将显著提高11.15%;在流入地购房家庭的住房消费对二孩生育产生财富效应,而在流入地未购房家庭的住房消费对二孩生育产生挤出效应;在流入地租房的房租对其家庭的二孩生育产生挤出效应,而在流入地购房的房贷则对其家庭的二孩生育产生财富效应;在有房产家庭中,在流入地购房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要比未在流入地购房的家庭高11.9%。因此,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提振生育意愿的基本路径在于,控制房价平稳运行,适当

    江海学刊 2020年5期2020-09-29

  • 以强大的正式社会支持形塑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正得到保障,在流入地社会长期处于边缘化境地。他们既与原生社会发生断裂,也被抛甩在现居住地社会的制度之外,由此也使得我国的城镇化烙上了“半城镇化”“伪城镇化”的特征——居住于城市,却还是农村人;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却难以享受流入地社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他们在城乡间游走、在城市中漂移,是夹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被抛忘阶层,很多人甚至沦为城市社会的新“贫困”阶层。关注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提升他们对流入地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不仅有利于推动他们的城市逐梦之旅,而

    人民论坛 2020年2期2020-03-04

  • 我是一名流动党员,应该怎么参加组织活动?
    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5期2019-09-10

  •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动一方面带动了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人口流动来简要分析流入地的农村城镇化的影响。【关键词】人口流动 流入地 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指所从事农业为主的居住较分散的农村,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集聚,吸引农村流动人口在此居住生活,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住较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农村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

    商情 2019年33期2019-08-27

  •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日俱增。本文从流入地、流出地的角度分别阐述了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贡献,它不仅为流入地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同时还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了巨大推力,促进了流出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流动者的思想素质和自身技能的提升,对规范政府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关键词:人口流动;流入地;流出地;政府管理一、引言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现象,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在增强,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8期2019-06-11

  •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人涉及流出地和流入地,尽管城市借款人可能存在城市之间的流动,农村借款人类似,而本文的样本显示:69.04%的城市借款人没有在不同城市间流动,82.97%的农村借款人没有在不同农村间流动。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如果乡城流动借款人与其他两类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有所差异,那么就可以判断信用风险是由于“乡城流动”这一因素所致。第二,对于乡城流动借款人,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收入差异是否影响其信用风险,流出地和流入地收入在其中起到何种作用。由于城市借款人和农村借款人不涉及乡城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6-04

  • 保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二,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往往是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财政支出也发生在发达地区,而作为流入地的发达地区比作为流出地的不发达地区财力更加充裕,因此中央没有向作为流入地的发达地区投入充裕的满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资金。第三,在目前我国的城乡分治和地区分治的户籍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下,地方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承接和吸纳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同时,由于没有上位规划的指导和具体项目的带动,各地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经费投入很难足额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

    民生周刊 2019年9期2019-05-13

  • 托达罗模型拓展与修正:以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为例
    迁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维持生存与生活的开支情况,包括衣食住行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医疗支出、以及获得知识技能等的教育培训支出等。日常消费成本通过缩小迁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预期收益与流出地收入间的差距,阻碍人口的迁移流动。本文认为迁移流动人口日常消费支出主要受流入地客观消费水平的影响。在个体性别、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在流入地的收入、职业身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迁移流动人口通常表现出短期性、最小化的消费特征[12]。虽然这部分人的生活通常是极其简朴的,但与流出

    统计与决策 2019年4期2019-03-14

  • 劳动迁移与未来再迁移决策检验:经济推引还是社会认同? ——基于2014年全国卫计委流动监测数据的证据
    主要推动因素,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差距成为劳动力流动的关键。Taylor(1991)[2]和Bloom(1985)[3]认为劳动力的迁移除了推拉因素、流出与流入地之间的预期收入差异之外,还包括个人、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文章研究了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不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在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方面,Massey(1993)[4]认为劳动力的流动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Todaro(1969)[5]认为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9

  • 搞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
    到父母身边,在流入地就学,流动儿童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流动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关系到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人力资本,从而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家庭在城市发展、融入城市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全面新的部署,

    民生周刊 2019年1期2019-01-21

  • 建立流动人口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多的随迁子女到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使得流入地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加大财政义务教育转移的力度。但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既没有专项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项目,流入地政府也难以横向从流出地政府获得应随学生流转的义务教育经费,这就影响了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影响了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建立流动人口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背景1.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流入地政府难以负担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支出责任解决流动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6期2018-11-19

  • 直接结算动了谁的奶酪
    ,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医保往往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由于两地管理部门、政策和平台的差异,导致信息难以有效地打通交流,这种碎片化的管理体制是以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实现了国家层面上的医保统一管理,“全国一盘棋”可以极大地节省各方“协调”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并且,医保局是全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一购买者,拥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力量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协商,以保证医疗服务提供者与购买者协同地推行异地直接结算措施。但是,要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

    中国卫生 2018年10期2018-10-25

  • 2016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分析报告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2010~2015年,流动人口子女在流人地出生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30.0%升至2015年的58.4%,增幅达到28.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见图1)。不同流动范围的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差别不大,2015年省内跨市、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均为60.6%;跨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7.0%。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以长效措施为主,低龄人群更

    中国生殖健康 2017年11期2017-09-21

  • “钱随人走”迈出教育公平关键一步
    的,因而影响了流入地政府落实政策的积极性。一些本地居民也颇有怨言,认为外来学生挤占了本地学生利益,最终不利于外来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关键要解决流入地流动人口生源的学位接纳能力,以及生均教育经费拨付等问题。但是,以往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是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在城乡人口大量流动的格局下,其不合理性便暴露出来:由于各地财政教育经费按照学生的户籍划拨,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离开户籍所在地之后,流出地政府得以“吃空饷”,而流入地则缺乏对随迁子女的

    奋斗 2017年7期2017-04-15

  •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完善研究
    随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长期化,家庭核心化转移加快,工作和就业趋于稳定,流动人口融入意愿和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流入地本地居民存在差异及流入地社会制度障碍或主观歧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往往经历被隔离甚至被边缘的状态。因此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对于稳定社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的测度体系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如欧盟的测量体系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7-18

  •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需要全国一盘棋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不必再交纳不菲的借读费,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然而实际上,5年时间过去了,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除有部分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外来工子女并不能享受免学费,仍然要交不菲的学杂费和书本费。目前,因为学生户籍不在流入地流入地政府不会下拨这笔费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绝大多数上的都是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要收学费和杂费还有书本费的,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学校也给予

    师道 2016年1期2016-05-30

  •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需要全国一盘棋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不必再交纳不菲的借读费,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然而实际上,5年时间过去了,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除有部分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外来工子女并不能享受免学费,仍然要交不菲的学杂费和书本费。目前,因为学生户籍不在流入地流入地政府不会下拨这笔费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绝大多数上的都是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要收学费和杂费还有书本费的,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学校也给予

    师道(人文) 2016年1期2016-04-08

  • 农民工如何市民化
    建中央对农民工流入地的转移支付制度。现状:财政负担难以承受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就要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让“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这一思路深入人心。2011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但是6.9亿城镇常住人口中至少有2亿人是没有当地户籍的流动人口,这其中又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这部分人群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6期2016-03-31

  • 老年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及对策
    ,影响老年人在流入地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大部分老年流动人口都存在心理适应不良。2.2心理孤独老年流动人口在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有自己固定的人际交往圈,生活中的矛盾、心理上不愉快的情绪有可以相互交流的老人,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调整。随家庭流动到子女生活的城市,老年流动人口在社区内不常跟周围的老人交往,即使一起活动,也不会深入交流。在家庭里面,老年流动人口来到子女身边生活,原来的家长权威,家庭地位丧失,做什么事情都按照孩子的意愿。这些老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2016-02-01

  •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问题解答
    则:一、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二、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三、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明确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并积极创造条件,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2期2015-12-07

  • 中国流动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的主要特征 ——基于2011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流动人口参加三种社会养老保险数据的分析
    测调查数据,将流入地和户籍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衔接起来,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参加三种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水平偏低,且存在一定的重复参保;东部省份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地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比例较高,西部省份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户籍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比例较高;家庭经济和居住状况改善,有助于提高参保水平;私营企业雇员和个体工商户自营劳动者及雇员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比例较低;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家庭成员年长者参保令人堪忧。此外,还探究了

    西北人口 2015年6期2015-09-28

  • 教育部:我国随迁子女将全部纳入城镇义务教育
    入学问题,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央财政以奖补资金的方式,对各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予以奖励性支持,2008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0.51亿元。刘利民还介绍了对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一是不断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全面实行按随迁子女实有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增强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体

    江西教育A 2015年5期2015-07-30

  •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
    规模等方面分析流入地的城市特征,结果发现:2000年,投资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具有显著优势;流动人口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增加的速度存在收敛趋势。然而在2010年,投资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不再具有显著优势甚至呈现劣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高的城市吸纳流动人口的能力更强;流动人口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依然存在增加趋势,且增加的速度不再随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慢。关键词: (中)关键词 流动人口;流入地;城市特征中图分类号: (中)

    人口与经济 2015年3期2015-05-29

  • 党务咨询
    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用途是什么《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党员应注意哪些问题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2期2015-03-16

  • 流出地调查法:农村流动人口调查的理论与实践
    使用的都是通过流入地调查法收集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流入地调查法存在的难以克服的抽样框问题、样本选择性问题、追踪调查难的问题和系统误差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出地调查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证明其在减少调查系统误差、提高样本代表性、更具操作性以及可追踪性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探索了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出地调查法所拓展出的新的研究空间。农村流动人口;流入地调查法;流出地调查法一、农村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06

  • 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基于利益分析的视角
    综复杂地存在着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利益相关者。正是由于这些利益相关者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利益冲突的存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了各种阻碍,产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一)城市市民子女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利益冲突一个城市的公立正规学校是有限的,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城市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到在校在读学生数量的影响。学生数量越多,一定数量可用的教育资源就会变得有限。加之城市市民一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普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2015-03-02

  • 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社会融合文化机制研究
    下影响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社会融合的文化机制。农民工与流入地社群社会融合的文化推力分析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生活方式所创造万物,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心理和行为。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是文化的非物质形式,它们既是人类需要的对象又是人类需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同一文化之下对公平与正义的政治诉求,共同的世界观、伦理观,特有的缘文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形成的打工文化,共同构成了促进农民工实

    人民论坛 2014年2期2014-12-13

  • 外来人才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浙江舟山的调查
    、流动方向、与流入地的关系、需求层次等方面与农民工等流动群体有着本质区别,其社会融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需单独进行研究。一、有关外来人才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综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学者梁茂信[3]对人才的界定是指各学科领域的高学历人才(学士学位及其以上),或是掌握精深诀窍但不一定拥有高学历的文化娱乐劳工以及工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10期2014-12-03

  • 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齐抓共促,解决流入地党组织“事倍功半”问题。流动党员与流入地党组织主动联系偏少,客观上使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掌握不多,开展教育培训愿望良好却效果不佳。要强化齐抓共促,建立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议事协商制度。及时反映流动党员培训需求,协调流入地党组织把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当地整体计划,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训。依托流入地党组织资源,特别是活动阵地资源、培训师资资源、人脉环境资源等,协调组织好集中教育培训,特别是开展好党性党风党纪及形势任务教育等,让流动党员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7期2014-08-12

  • 抓好流动党员的衔接管理
    党员队伍自身、流入地、流出地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但还不够便捷有效。现就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谈一点肤浅认识。流动党员以农民、工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居多,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有的在此地工作时间不长又到另一地。因此,部分外出党员为了省事,往往不转组织关系、不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久而久之就做了“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样子党员”,引发了党员作用发挥难、组织观念和责任感减弱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6期2014-06-25

  • 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齐抓共促,解决流入地党组织“事倍功半”问题。流动党员与流入地党组织主动联系偏少,客观上使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掌握不多,开展教育培训愿望良好却效果不佳。要强化齐抓共促,建立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议事协商制度。及时反映流动党员培训需求,协调流入地党组织把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当地整体计划,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训。依托流入地党组织资源,特别是活动阵地资源、培训师资资源、人脉环境资源等,协调组织好集中教育培训,特别是开展好党性党风党纪及形势任务教育等,让流动党员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7期2014-03-29

  • 从“路线图”看异地高考门槛
    之一——家长在流入地有稳定工作、固定住所、缴纳各种保险及税费。但他也担心政府出台的细则会过于苛刻,到具体操作时困难重重。条件二:学生学籍确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确认学生学籍是一个技术措施,不仅要求地方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制定长远目标,也要在实施政策过程中阳光、透明。现实情况是,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还没有被当地政府认可,学生学籍认定存在问题。还有一些家长流动打工,孩子也随着他们流动学习,他们的学籍也需要在政策上予以确认。条件三:流入地承载能力教育部表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20期2012-08-15

  • 政策问答
    费的标准,对在流入地就业的流动党员,参照《党费收缴管理规定》第一条、第二条规定执行;对未就业的流动党员,其中,有固定收入的,仍按其原交纳党费的标准执行,没有固定收入的,按以每月不低于0.2元的标准交纳党费。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一般应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由流出地党组织在流入地建立党组织并进行管理的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一般应向在流入地建立的党组织交纳党费:由流出地党组织委托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一般应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而未能

    老友 2012年2期2012-03-16

  • “两为主”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
    责配置不合理,流入地政府教育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对称,流出地政府责任界定不明确。一、“两为主”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立学校接收为主”政策,从问题认定、议题创立到制订成文,经历了较长的一个过程。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涉及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输出地政府、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农民工家庭等多个方面。政策执行主体以农民工常住户籍所在地政府为主,强调的是户籍政府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为流动儿童进城上学设立了“户籍壁垒”;而以流入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