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 金庸的青少年时代:一个最“燃”的励志故事
去找,看看青少年金庸的故事就好。就从金庸10岁时说起。说说他的学习。1934年,金庸10岁,在浙江省海宁县袁花小学初小毕业。他的成绩排在第一。1936年,从袁花小学高小毕业,至此金庸的小学时光结束。成绩又是班上第一名。随后金庸考入嘉兴初级中学,初一结束,成绩仍是班上第一名。这一年里,他还读完学校图书馆三分之一的藏书。当然,由此看来学校的藏书也不是太多。二1937年10月,金庸升初二,书不能读下去了,日寇登陆杭州湾,嘉兴危急,学校只能转移。当时,校长张印通率
放学后 2022年14期2022-07-23
- 金庸拜师
杨亚雄金庸年长聂卫平28岁,可无论什么场合,无论聂卫平是否在场,金庸总称之为“师父”。下围棋是金庸的业余爱好之一,向聂卫平拜师学艺的想法萌生已久。1983年春,得知聂卫平即将来广州参加比赛,金庸便通过一位朋友向聂卫平转达意愿。听到金庸要拜自己为师,久闻金庸大名的聂卫平并未当真,但出于礼仪和尊重,见一面也是必要的。让人没想到的是,一见到聂卫平,金庸就要按中国传统下跪行拜师礼。见金庸动真格,聂卫平急忙说:“如若您坚持叩拜,我断然不敢收下你这个徒弟。”金庸只得退
做人与处世 2022年6期2022-05-26
- 金庸饿肚子
文勇金庸对食物的口味固定,不喜欢尝试新鲜菜式。他曾说:“我和蔡澜有很多同好,吃则完全相反。”但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有一次,金庸邀请蔡澜到伦敦游玩,热衷于各色美食的蔡澜建议,要到一家黎巴嫩人经营的菜馆里用餐。进到餐馆金庸一看,那些五颜六色的食物显然是加了过量的香料,还有一些生羊肉,这些都是金庸不喜欢吃的。但他不想因自己的喜好而扫了蔡澜的兴致。于是,面对美食,他没动一筷子,只是默默地陪蔡澜把饭吃完。那天伦敦天气极其闷热,金庸看着蔡澜吃得津津有味,自己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3期2021-11-04
- 黄永玉坚持原则
永玉是书画大家,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家。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们两人还是老朋友,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情。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两人就同在香港《大公报》工作,黄永玉做美术编辑,金庸做文字编辑。两人交往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黄永玉回到了内地,与金庸一别几十年不曾相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两人在北京重逢,才再续友情。黄永玉是个热心人,对待朋友是无私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金庸的小说,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但作为老朋友的黄永玉对金庸的武侠小
老友 2020年9期2020-09-27
- 一流朋友金庸
侯爱兵金庸创办《明报》时,林三木是资料室职员,受金庸赏识而获保送至英国研读经济学,学成归来,出任总编辑。在他的主持下,报纸极为畅销。后来,他想自己办一份经濟报,便暗中筹备,一切成熟后向金庸摊牌。金庸再三挽留,但创业的激情使林三木决意离开。许多人认为他忘恩负义,但金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林三木有这样的抱负,我也高兴。”为了酬谢林三木多年来的服务,金庸特地在酒楼设宴欢送,并赠予黄金劳力士表,场面很感人。后来,林三木的《信报》创刊了,成为《明报》的最大
爱你·健康读本 2019年7期2019-11-22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走进金庸金庸原是浙江海寧人,后来成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原本兢兢业业办报纸,没想到临危受命写武侠小说却成了一代宗师。佟硕之(即梁羽生)在《金庸梁羽生合论》—文的开篇总结20世纪60年代新武侠之风时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金庸通过15部武侠小说为我们缔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江湖,侠客、美人、奇人异士纷纷演绎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尽管金庸的武侠小说早已完结,但是金庸的江湖世界仍旧生机勃勃,吸引着一代代读者,它不止满足了一代人对武侠的想象,还孵化着下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1期2019-09-10
- 『武侠泰斗』的传奇人生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享年九十四岁。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金庸已去,但留给几代人的侠客记忆仍在。金庸三次“班门弄斧”金庸在北大演讲时,曾讲过三次“班门弄斧”的故事。金庸去浙江绍兴兰亭镇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参观时,当地人盛情邀请他在此题字留念,他忙推辞说:“这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我怎敢题字。”朋友劝他说一生难得几回游,此别兰亭何时还。他想在书圣故
快乐作文(7.8年级) 2019年3期2019-09-10
- 金庸:侠之大者,是活出来的
日,原名查良镛的金庸,在浙江海宁袁花镇出生,是海宁查氏的第二十二代孙。据《袁花镇志》记载,海宁查氏是当地的大族,且科甲鼎盛,举人有76人,登进士第者20人。查氏宗祠还有康熙的亲笔题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到了金庸的时代。查氏仍然人才辈出——金庸的表兄是徐志摩,同族兄弟有穆旦(查良铮),姑父是蒋百里,表姐夫是钱学森,表外甥女是琼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金庸和徐志摩,网上流传着一个笔墨八卦:金庸小说中的恶人“云中鹤”的原型就是徐志摩,且他小说中的表哥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1期2019-09-10
- 一流朋友金庸
◎ 侯爱兵金庸创办《明报》时,林三木是资料室职员,受金庸赏识而获保送至英国研读经济学,学成归来,出任总编辑。在他的主持下,报纸极为畅销。后来,他想自己办一份经济报,便暗中筹备,一切成熟后向金庸摊牌。金庸再三挽留,但创业的激情使林三木决意离开。许多人认为他忘恩负义,但金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林三木有这样的抱负,我也高兴。”为了酬谢林三木多年来的服务,金庸特地在酒楼设宴欢送,并赠予黄金劳力士表,场面很感人。后来,林三木的《信报》创刊了,成为《明报》的
爱你 2019年25期2019-07-16
- 一流朋友金庸
爱兵人们不仅爱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深为他的交际风范和人格魅力所倾倒。金庸的文坛至交倪匡评价说:“他是第一流的朋友。”金庸创办《明报》时,林三木是资料室职员,受金庸赏识而获保送英国研读经济。学成归来,出任总编辑。在他的主持下,报纸大销。后来,深谙经济和股票的他,想自己办一份经济报。他暗中筹备,一切成熟后,便向金庸摊牌。金庸再三挽留,但创业的激情使林三木决然他往。许多人认为他忘恩负义,但金庸说:“人望高处,水往低流,林三木有这么高的理想,我也高兴。”为了酬谢林
做人与处世 2019年4期2019-04-03
- 台北书展金庸茶馆再现大师经典
台北世贸一馆内,金庸茶馆入口处挂着这位武侠小说大师的墨宝,吸引许多武侠迷拍照。第27届台北国际书展当天开幕,吸引52个国家和地区的735家出版社参展。书展特别设置了金庸茶馆、书展大赏馆等十大主题馆。金庸茶馆的布置别具一格。茶馆一侧,由“金庸”两个镂空的红色大字组成。相连的墙面上,金庸肖像被其作品中的经典人物画像环绕。墙上方还挂着黑底白字的“金庸茶馆”招牌。馆内陈列了金庸的手稿与墨宝、“射雕三部曲”与《天龙八部》等小说的多种版本,并精选金庸作品中的40幅回目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3期2019-03-29
- 金庸“杂友”多
张朝阳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不知您是否留意过,不论是郭靖、张无忌,还是段誉等,举凡书中成功人物,都一定有个非常不错的朋友圈。就连韦小宝这种小流氓,都能同时和天地会、康熙、神龙教互加,体制内外朋友众多。作品中的优质朋友圈,应该是金庸的交友之道在小说中的体现吧。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传奇能成功若此,当然离不开身边好友的支持和帮助。1946年秋天,上海 《大公报》
读书文摘 2019年2期2019-02-18
- 老友谈金庸
广博。此非别人,金庸是也。曾向一个外国人介绍金庸,说:“这是一位名作家。”外国人追根究底,问:“有名到何等程度?”进一步介绍:“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金庸的小说,能吸引绝大部分人,上至大学教授、社会精英,下至贩夫走卒、仆役小厮,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堪称中国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小说家。这位大小说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虽然是“素描”,也绝不简单,要描得好、描得传神、描得正确。尤其是对金庸,这颗小说家中的巨星,写得不好、不正确、不传神
读者 2019年1期2019-01-13
-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wisdom…”金庸與浙大师生在一起。Jin Yong and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gather on a campus lawn for a conversation.Nineteen years after it was written by Jin Yong, 75-year-old at that time, the wisdom encapsulated in this nea
文化交流 2019年1期2019-01-11
- 30 Episodes of Jin Yong’s Visits to His Home Province
年10月14日,金庸登上桃花岛,向岛上朋友挥手致意。Jin Yong waves to people as he sets foot on Peach Blossom Island on October 14, 2001.2001年,金庸在西湖论剑上主講。Jin Yong makes a keynote speech at West Lake Forum in 2001.张纪中(左)和马云(右)就像大侠的左右侍卫,一起泛舟西湖。From left to r
文化交流 2019年1期2019-01-11
- 金庸和故乡浙江的不了情
金庸 CFP供图 A photo of Jin Yong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他给世界留下了由15部小说构建起的武侠世界。而对于故乡浙江,他留下的远多于此。金庸挥毫为母校题词。Jin Yong writes an inscription for Quzhou First Middle School, which he attended in his teenage years.张纪中和马云就像大侠的左右侍卫,一起泛舟
文化交流 2019年1期2019-01-11
- 与金庸一起,重走江湖
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辞世。不知不觉,已有一年。金大侠用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江湖的童话,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神雕侠侣》中,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这个为我们塑造一个个武侠世界的人,离开整整一年了,可他留下的江湖,却足以影響无数的华夏人。而浙江与金大侠之间,更是有特殊的情谊。1996年和1997年,金庸分别受聘为原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名誉教授。1999年3月即新浙江大学组建成立次年,金庸出任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文化交流 2019年12期2019-01-09
- 金庸的三段婚姻一场情
华人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被数以亿计的人知道并记得。但他一生的三段婚姻、一段情却鲜为人知。其实,他爱的时候深爱,不爱的时候也干脆狠心,他辜负过别人,也被人辜负过,金庸不是“大侠”,亦是凡人……“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2018年10月30日,享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享年94岁。他离去时,香港正值下午,阳光煦暖、微风轻拂。据他家人透露,金庸走得安详。离开前,他曾用《神雕侠侣》中的语句安慰夫人
人民周刊 2019年23期2019-01-07
- 三段婚姻一场情,“大侠”金庸是凡人
玄圭金庸和他的四段情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2018年10月30日,享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享年94岁。他离去时,香港正值下午,阳光煦暖、微风轻拂。据他家人透露,金庸走得安详。离开前,曾用《神雕侠侣》中的语句安慰夫人林乐怡:“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人生离合如白云一样聚聚散散,几乎是金庸所有小说的基调,也是他现实人生中一直贯穿的主题……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袁花镇查家。“一门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12期2018-12-26
- 金庸逝世: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天,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很多年前,金庸先生就已经看淡了生死,以一种顽童的姿态笑对人生。有人问他: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老先生曾给自己设计过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可能是全世界华人之中,赞同度最高的一份墓志铭。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1期2018-12-22
- 金庸“杂友”多
多大度量容多少人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不知您是否留意过,不论是郭靖、张无忌,还是段誉等,举凡书中成功人物,都一定有个非常不错的朋友圈。就连韦小宝这种小流氓,都能同时和天地会、康熙、神龙教互加,体制内外朋友众多。作品中的优质朋友圈,应该是金庸的交友之道在小说中的体现吧。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传奇能成功若此,当然离不开身边好友的支持和帮助。1946年秋天,上海《大公报》
做人与处世 2018年20期2018-11-22
- 金庸不涨稿费
张达明金庸创办了《明报》,还邀请诸多知名作家开辟专栏,林燕妮和亦舒就是受邀撰写专栏稿件的两位女作家。金庸曾如此赞赏林燕妮:“在所有女作家当中,只有林燕妮写得最好,每篇文章都不可省掉一个字或增加一个字,如果说要省掉一个字,那就省掉那个‘女字。她写稿有个习惯,每次动笔之前,必然要焚香沐浴一番,在纸上喷上香水,编辑收到她的稿件是香的,我因此送了她一个美称,‘用香水写作的女人”。写专栏稿件很辛苦,每天需要写一篇,还必须按时交稿。林燕妮写了1年后,读者反响很好,金庸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7期2018-10-19
- 金庸:好为人徒
金庸勤奋爱学,好为人徒,少年时期因为战乱,學业屡屡中断,晚年一路求学。他曾说:“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学问。”20世纪80年代,金庸要拜围棋教练聂卫平为师学艺。聂卫平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向他学学棋。结果一见面,金庸便给他行三叩九拜的拜师大礼。金庸比聂卫平大20多岁,聂卫平大为吃惊:“这怎么受得了,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从此,聂卫平成了金庸的老师,金庸以师父相称,两人成为好友。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9期2018-05-14
- 金庸二题
房向东金庸走了,九十四岁,高寿!打开微信,满屏皆金庸,铺天盖地。于是,我也想说点什么。首先,要悼念金庸,他毕竟是华人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无数的人在悼念了;其次,他被称为“伟大的作家”——是的,堪称伟大。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金庸小说是游乐园我老早买了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心想,三联书店居然出小说,这太反常,就像当年《诗刊》一整期不登一首诗只登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样。反常,可能是好货。读金庸就像玩游戏,会玩(读)到天亮。应该说,好看!金庸小说
文学自由谈 2018年6期2018-03-07
- 金庸不涨稿费
金庸创办《明报后》,邀请了很多名家来开专栏,林燕妮和亦舒就是受邀来开专栏的两位女作家。金庸曾如此称赞林燕妮:“在所有女作家当中,只有林燕妮写得最好,每篇文章都不可省掉一个字或增加一个字,如果说要省掉一个字,那就省掉那个‘女字。她写稿有个习惯,每次动笔之前,必然要焚香沐浴一番,在纸上喷上香水,编辑收到她的稿件都是香的,我因此送了她一个美称,‘用香水写作的女人”。写专栏是很辛苦的,每天需要写一篇,还必须按时交稿。林燕妮写了一年后,读者反响很好,金庸提出要和她续
北广人物 2018年46期2018-01-23
- 与金庸有关的青春记忆
一个又一个大师。金庸走了,带走了无数人的江湖梦。太突然,就像之前李咏的离开。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要离开。朋友圈里挤满了眼泪和缅怀,金庸之后再无“侠”?岁月无痕,江湖已逝。长城内外,海峡两岸,无数人因一 个人的去世而陷入惆怅。过去的几十年,金庸进入了太多人的成长史,改变了太多人的人生观。在这里,我们怀念金庸,是在怀念过去的一个时代;我们告别金庸,是在告别一种青春。《童话的终结》和《小鎮青年金庸阅读简史》,从个体角度述说青春往事,又深入剖析武侠小说的文化根性。
齐鲁周刊 2018年44期2018-01-03
- 金庸为王司马涨稿费
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创办《明报》,至70年代,已经成为一份颇有影響力的大报。不过,与同级别的其他报纸相比,从编辑、记者、校对到排字房、机房工人,所有员工都认为《明报》的工资低、福利薄。1965年进入《明报》的漫画家王司马,负责监督该报及所属出版机构的美术工作,为《明报》画了多年漫画,表现出色。金庸很欣赏他的漫画,自己大部分小说的插图都出自王司马的手笔。这些插图常常有点写意色彩,比如《笑傲江湖》的插图与其他小说插图的线描手法不大相同,有水墨画笔法,具有
百年潮 2017年11期2017-11-27
-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书房
六神磊磊金庸小时候,住在浙江海宁县的袁花镇上,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学。金庸读中学,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小金庸家不是学区房,但是有3间书房!有很多线装书,《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就读完了。《荒江女侠》就是他8岁时看的。不止是旧书,金庸家里还到处是新文艺作品。他的父亲和哥哥有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的旅行记,还
老年世界 2017年7期2017-08-30
- 好为人徒的金庸
川泽央我自幼喜读金庸小说,成年后每逢看到和他有关的文字,都很上心。年中时,北大的一个同学晒出了手机拍的一张照片,赫然是查良镛(金庸原名)的博士毕业证书。原来金庸相当低调地又去北大读博了。这事惹得议论纷纷,因为北大的同学没怎么发现金庸来上课,这学位,岂不是给得太随便了。北大校方只得向社会通报,金庸的确是在中文系读博,师从袁行霈。不过呢,因为金庸年事已高,身体趋弱,导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今年将无法拿到博士文凭。至于那张被拍到的学位证,只是按惯例预先准备好的
杂文选刊 2017年7期2017-07-19
- 锋利与柔软
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是当时浙江省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骜不驯,他常常秉笔直书,针砭校规。校长张印通对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任性。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轉身,又依然我行我素。1941年,金庸在报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7期2017-05-31
- 真正的侠骨柔情
金庸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骜不驯,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讽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7年1期2017-02-07
- 金庸状告《此间的少年》侵权
近日,金庸一纸诉状将畅销书作家江南送上了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金庸认为,江南的作品《此间的少年》对他的几部武侠小说构成侵权。金庸要求江南方面停止复制、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在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刊登经法院审核的致歉声明;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支付金庸维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20万元;江南承担此案的诉讼费。endprint
中国知识产权 2016年11期2016-11-11
- Critic Explores the Depth of Louis Cha's Kungfu Novels
.收录有作者有关金庸论文的评论集。Long Bide's reviews of Louis Cha's novels appear in these essay collections.From the very beginning, he designed an essential rule for his exploration of the novels by Jin Yong: appreciate the works from a perspec
文化交流 2016年10期2016-10-27
- Louis Cha's Middle School Years in Quzhou
衢州市档案馆存有金庸学籍表。Louis Cha's student registration form is kept in Quzhou Archives.I have visited the villages which housed Quzhou Middle School in the years of World War Two in a bid to trace the footprints of Louis Cha, who has auth
文化交流 2016年10期2016-10-27
- 金庸养生的“十二少”
文 古滕客金庸养生的“十二少”文 古滕客前不久金庸老先生过92岁生日,网友纷纷送上祝福祝先生健康长寿。论起金庸先生的养生之道,他曾在颁奖礼上公开透露过,说自己的养生秘诀之一就是:不喜欢听的话永远听不见。此外,金庸先生的养生还有“十二少”的要诀。“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金庸先生解释说,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肝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
老干部之家(健康) 2016年4期2016-07-25
- 金庸急步养生法
讲究中庸之道。”金庸先生这样说。正是这种人生观指导着金庸:万事不强求,能有所作为当然好,不能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寻求内心的闲适,要自己获得满足。金庸认为,人遇上困难时,愈轻松愈容易应付,愈紧张便愈难应付。“无论看书还是写书法,都会令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运动:每天散步50分钟1995年,金庸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历时八个半小时。手术痊愈后,他深深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康复后他每天都会绕圈散步,每次45—50分钟。“不过,我的散步并非步伐缓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0期2016-07-25
- 稀奇古怪
稀奇古怪,而作者金庸先生的饮食习惯却很正常。“我和金庸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相同。只是对于吃的,他叫的东西我一点儿也吃不惯。”有一次和金庸先生去吃广东粥面,他就这么说。海鲜类,金庸先生也没有兴趣。他爱吃肉,西餐牛扒绝对没有问题。一起去旅行时,到中国餐厅,他喜欢点酸辣汤,北方水饺也吃得惯。去杭州餐厅和沪菜食肆,金庸先生不必看菜单,也可以如数家珍地一样样叫出菜名来。至于水果,金庸先生最喜欢吃西瓜,这也是江浙人的习惯吧。吃饱了饭,大家闲聊时,金庸先生有些小动作很独特。
北方人 2016年3期2016-05-30
- 大寿者 金庸
名报人、历史学家金庸先生度过了他92岁的寿辰。日前明星、读者、商界名人纷纷通过微博等各种形式向金庸贺寿。金庸寿辰当天,新版《射雕英雄传》开机为金庸祝寿。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金庸作为港台地区的武侠宗师,其创作的作品取书
小康 2016年7期2016-05-14
- 生命中的两个主题:办报和武侠
名报人、历史学家金庸先生92岁生日。金庸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堪称“文坛侠圣”,全世界各地的金庸迷,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祝福金庸先生健康长寿。被影响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曾参演金庸剧的明星讲述了自己与金庸,与金庸剧的故事,表达了对金庸的祝福与感激。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个看着金庸小说长大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金庸迷,金庸的武侠小说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喜欢故事里的大义与爱情,金庸的故事里有的不仅是江湖,还有爱国。”在金庸剧中饰演令狐
北广人物 2016年11期2016-04-19
- 金庸的圈子
胡晓鸣金庸笔下,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正派大侠,几乎没有不爱交朋友的。换而言之,他笔下的主人公一定要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在圈子中不断碰撞,博采众长,完成原始的资历积累。就连韦小宝之流,也要同时与天地会、康熙、神龙教互加圈子,体制内外都朋友众多,所以最后能够黑白通吃、左右逢源。而金庸本人也广交朋友,融入不同的圈子。金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是中学时代的同学圈。金庸说:“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学时代结交的,那时候大家一起吃饭,住同一个宿舍,一起上课学习,生活亲密
做人与处世 2016年4期2016-03-14
- 金庸拜师袁行霈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封笔后,仍有好学之心,为此,他向北大递交了读博申请。然而,金庸这样的人物,名气太盛,地位显赫,高龄读博,谁都不想收他这个烫手的山芋做徒弟。无奈,金庸为读博之事碰了一鼻子灰。但是金庸却并不气馁,反而坚定了拜师北大袁行霈先生的信念。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金庸受北大中文系李铎教授邀请到北大演讲。结果在办公室,金庸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袁行霈先生。令众人吃惊的是,金庸竟然就要像他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屈膝给袁行霈行三叩九拜的拜师大礼。这可把比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21期2015-12-10
- 传奇
处有人向你贩卖“金庸”的招牌。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广受欢迎。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政论文章使得一家报纸发迹进而成功,成就了一个文化人的商业梦想。金庸用自己的笔墨创造了两个奇迹:其中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一个在中国新闻史。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垂后世,查良镛则以政论闻名于当今。带着自己的14部武侠小说和《明报》多年的政论文字,金庸以理性之手和感性之手的写作获得了啧啧称赞。其研究者张圭阳在《金庸与报业》中认为:“要是没有金庸,香港也会有一份知识分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金庸的成功远不止于武侠小说(本报专访)
记者 凌德今年是金庸武侠小说面世60周年,香港特区政府正筹备建立全球首个永久“金庸展厅”,介绍金庸的事业及创作心路历程,还将展出其私人物品、手稿等。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金庸好友、《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金庸。“金庸性格有点像令狐冲”环球时报:你们是怎么相识的?潘耀明:1991年,我在三联书店担任副总编辑兼董事,并在《明报》写专栏,但和金庸没有私交。有一天,金庸突然通过作家董桥打电话约我见面。我到了他的办公室,金庸邀请我到
环球时报 2015-04-222015-04-22
- 金庸大侠的低调幽默
动声色也能雷倒人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曾对一位女孩子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示她小时候长得难看。!谦谦君子语亦谦!王朔的《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猛烈抨击,但金庸对此没有拍案而起,也没有竭力争辩,更没有反唇相讥,他只是心平气和地说:“王朔先生的批评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2期2014-03-20
- “有华人的地方读金庸”
1岁的他开始以“金庸”为笔名创作武侠小说;1984年,金庸武侠小说开始风靡中国大陆;1994年,金庸独家授权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上市,再掀“金庸热”,北大授予其名誉教授,其武侠创作被赞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2004年,《天龙八部》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1980年代,金庸作品如江潮般席卷内地,封闭已久的人们突然发现,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好看,文学可以如此轻松。从书包内暗藏的禁书到入选中学语文课本,30年间,金庸小说完成了令人惊讶的转身,也同时开启了通俗
晚晴 2014年3期2014-03-18
- 我成了金庸的博士生
内容。第一次见到金庸小说,是在大四的时候,那时候在书店内看到了一本装裱很差的小说,名字叫《书剑恩仇录》,书的封面做工很粗糙,加上名字给人一种误解,看起来很俗气,不像是文学书籍,所以连拿起来看一下的欲望都没有。距离这次擦肩而过不久,一位同学塞给我一本书,就是那本我曾在书店瞧不上的《书剑恩仇录》。当时抱着试着读一读的心态,结果读上了就欲罢不能,直到这么多年后,我还记得刚开始读金庸书的感觉,在那个时代,金庸小说带来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冲击。那种冲击是像我这样整天研
晚晴 2014年3期2014-03-18
- 金庸小说:从江湖到庙堂
“吴陈比武”引发金庸创作1954年,香港太极派拳师吴公仪、澳门白鹤派拳师陈克夫,各自宣称其本派拳技之优点,相约在澳门比武,引起了香港民众的普遍关注。这场比武的结果是,吴公仪很快击败了陈克夫。但是,这一事件却成为了香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陈文统以笔名梁羽生,查良镛将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拆开,以笔名金庸开始在报刊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的第一部作品是《龙虎斗京华》,而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则是《书剑恩仇录》。进入武侠小说写作领域之后,梁羽生和金庸都获得了很大成功。两
晚晴 2014年3期2014-03-18
- 抠门的“大侠”
史飞翔提起金庸的大名可以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武侠小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倾倒,出于崇拜人们称他为“大侠”。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大侠”一定是“视功名如流云,视金钱如粪土”,然而金庸偏偏不是。那么,金庸是怎样对待金钱的呢?金庸对待金钱的态度一言以敝之,那就是格外重视、格外在乎。爱钱本无可厚非,世人皆爱钱。问题在于金庸爱钱爱得有些过了,这就难免要叫人侧目。金庸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商人的精明、狡黠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金庸主掌《明报》期间,办事斤斤
幸福·悦读 2012年5期2012-09-22
- 金庸的自我拯救与自我实现
723000)金庸的自我拯救与自我实现□徐渊(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金庸写作自我拯救自我实现金庸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也是写作的人生。金庸通过写作不仅一次次改变人生轨迹,完成自我拯救,而且还不断实现自我,并最终将个体价值最大化地实现于社会。写作之于金庸,既是谋求生存的工具与手段,又是实现个体价值的途径与方式。金庸的人生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人生。无论是作为武侠小说作家还是作为报人,金庸赖以成功的利器就是写作。没有写作,就没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名作欣赏 2010年36期2010-08-15
- 漫谈金庸研究
王 雨金庸小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进入大陆的,所以大陆的金庸小说研究起步较晚,但大陆研究界的开阔视野和丰富人才资源使其后来者居上,到今天已成为金庸小说研究不可移易的重镇。自1985年张放在《克山师专学报》上发表《金庸武侠小说初探》以来,中国内地的金庸研究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在这24年中,金庸研究不断深入,《通俗文学评论》从1993年第3期开始设立《金学经纬》专栏,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而特别推出《金庸专号》。1997年11月,大陆首家金庸学术研究会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5期2009-07-01
- 金庸有点冤大头
李耀军金庸终于辞了,前些日子,浙江大学终于同意金庸卸任,改任名誉院长。一个文学院院长,金庸干了八年,辞职用了两年,让人感慨浙大的热情,也叹服金庸持久的人气。卸任之后,金庸上剑桥博,游祖国水,论华山剑,走武侠路,日程满满的,倒也不亦乐乎。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就说: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气势逼人。这句话用在金庸也合适。金庸这个人,尤其在内地,称得上誉满天下,当然也是谤满天下。近些日子看金庸传记,结合其在内地的遭遇,于是又有了些新看法。在内地,金庸一边被请进庙
山西文学 2008年1期2008-02-01